【張文宏說不要再悶了】一直叫大家「悶在家裡」的張文宏說:「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裡」
在昨天舉行的「戰疫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在線論壇上,張文宏表示:「我不能決斷疫情何時結束,但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裡。就算悶,也是特定區域的特定人群,其他地區的大多數人應該是維持原來的態勢,要活動起來。」
對於目前的國內疫情他說了3句大實話
「不要看到兩個都是海鮮市場就想當然」
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北京的新發地海鮮市場,近期成為了熱詞,不少網友產生諸多聯想。對此,張文宏個人認為,「不要看到兩家都是海鮮市場,然後覺得完全一樣,這次爆發和那次爆發,已經是兩回事。哲學上有句話,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很多只是看上去的類似。」
張文宏分析稱呼,這次在北京的疫情,最主要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內,有很多人聚集,整個區域的封閉程度達到60%,這就表示風險性比較高。
「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
第一,散發性案例不可避免,現在小規模爆發的情況,對大家日常工作、生活運動給出提醒:人群聚集的時候,口罩不可或缺。
第二,離開人群聚集的環境後,洗手是必須的。
第三,創造一切可能的通風環境,保持人群距離。」
他認為,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雖然無法避免散發病例的出現,但能避免小規模爆發的情況。「當然,在復工復產恢復體育後,小孩子不能老呆在家裡,需要外出運動,但還是要做好相應的防疫措施。」
「疫情不是我們想歸零就歸零」
北京出現疫情後,有人擔憂,這會否成為新冠第二次爆發的序幕。張文宏認為:「疫情還沒結束,北京疫情小規模爆發,引起整個國家的警惕,疫情不是我們想像,要歸零就歸零。我一直說,中國努力追求自身接近於零,但真正歸零是全球一盤棋,抗疫需要整個世界一起參與。整個世界的疫情沒有消停,輸入性病例會通過各種途徑進來,所以散發病例可能一直會存在。」
張文宏稱,此次北京疫情的發生與防疫,存在兩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北京的防控響應速度非常快,對疫情掌控速度,不是武漢第一階段可以相比。
第二,北京並沒有整個封城,而是採取重點防疫的措施,所以北京經濟社會不會因此停擺。
他認為,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疫情可能會出現小規模爆發情況,但中國不會因為小規模的疫情爆發而停擺,「我對北京政府、中國疾控、北京疾控有很強的信心。」張文宏表示,這也對體育運動提醒:賽事怎麼做好防控,人群怎麼集聚,都可以進行一些創意設計和研究,以便在體育重啟後有更好的應對措施。
「暑假帶孩子國內旅遊應該沒問題」
疫情防控新常態下,大多數家長不考慮出國旅遊,但國內旅遊多少也有顧慮:這個暑假,還能帶孩子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嗎?
張文宏認為,「我的基本判斷是,國內疫情防控除了極少數幾個區域,其餘大多數區域,自己都很好,都在防其他做得很好區域的人。」
他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
「比如,上海人在上海、浙江人在浙江,都很好;但如果上海人跑浙江了,或者浙江人跑上海了,大家可能有點緊張,有點互相提防。大家的心理是,都覺得自己的防疫做得很好,但其他省市來了,都在防別人。」
他表示,只要持有國家健康碼,在本地旅遊一點問題都沒有,原則上跨省旅遊也被允許。不過他強調,「旅遊的過程中,還是要堅持疫情防控的基本動作,比如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必須戴口罩,比如勤洗手,比如在旅遊區域儘量和遊客隔開一定距離。如果這些都能做到,在國內大部分區域接近於零的狀態下,暑假帶孩子國內旅遊,應該沒問題。」
張文宏提醒,旅遊是從一個地點到另外一個地點,「乘坐火車、乘坐飛機的疫情防控注意點,這些都要把握住。」
此外,他認為疫情防控新常態下,逐漸放開是大勢所趨。「不放開不是新常態,而是舊常態。舊常態,就是防疫最嚴格的時候,誰都不許動,誰都呆在家裡。這不是下一階段中國應該採取的明智策略,真正明智的策略,是把疫情控制得非常好,然後儘快回歸正常的生活。」
論壇上,張文宏還難得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聲:「太想在暑假有時間陪兒子跑步打球」
▽
論壇上,中國第一枚冬奧會金牌得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透露,自己只要不出差,每天都會安排專門時間,陪伴兩個孩子一起運動。聽聞此言,張文宏「羨慕嫉妒恨」。
他透露:「臨床醫生要站在病床邊,現在我能陪孩子打打球、跑跑步的時間非常少。我非常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回到正常情況。暑假馬上來了,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
「之前我特別盼望學校趕快複課。疫情之下,學生剛回學校,一開始體能肯定下降,甚至智力水平也有下降。考試成績,會有體現。」
張文宏認為,近期零散性病例的出現,並不代表叫停體育運動,「接下來的體育運動,首先要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比如儘量選擇戶外通風的環境等。其次,運動肯定不能戴口罩。有氧運動就是提高人類的心肺功能,戴口罩運動實在太搞笑,還會傷害身體。目前,中國大多數城市的風險都很低,只要有空曠的環境、打籃球選擇通風好的場館等,就算有點距離、有點身體接觸,都是沒關係的。」
對目前的抗疫成果,張文宏也表現出堅定信心,他希望運動員快點回到賽場,藝術家快點回到劇場,在20日舉行的科學與文藝相關研討會上,張文宏就耿直發言:
▽
「如果說把劇場搬到室外去演出,那是對抗疫成果極度不信任」
他提到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準備將劇場搬到室外的想法。「其實我還是挺怕的,這是對我們抗疫成果極度的不信任。我個人其實不是太同意(把劇場搬到室外)。我覺得藝術的類型有很多,有室外的,也有室內的,事實上都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是社會的一種取向在推著你向前走。」
他說,每一個演出停止以後,後面都有一個家庭,每一部電影停掉以後,都是一個藝術家的藝術人生被打折。一個電影演員、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劇演員最絢爛的青春也就十年,停工一年就意味著10%的藝術人生打了折扣。體育也是如此。
「我們其實都希望你們快點回到自己的賽場和自己的劇場。經過今天的論壇以後,我們更多地奔向了藝術,廣大的老百姓奔向了藝術。我們繼續開始日常的生活。」
他再次向羅懷臻老師強調:「你一定要相信,我不會讓你跑到外面去演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