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宋朝滅亡後,蒙古帝國在中原建立了王朝,緊接著就大肆破壞宋朝皇陵,這其中就包括宋理宗的陵墓,而他的頭蓋骨也被取下來製作成了「嘎巴拉碗」,為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又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圖:「嘎巴拉碗」仿製品
01妖僧
要說這個問題就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叫楊璉真迦,是個很受忽必烈喜歡的一個藏傳佛教的僧人。
但根據史書對他的記載進行研究後發現,這個人說到底就是個用僧衣來偽裝的自己的「盜墓賊」,一個徹頭徹尾的妖僧。
蒙古滅宋後,此僧就在當權者的支持下對宋皇陵進行野蠻挖掘,當發現宋理宗的屍體時,屍體全部浸泡在水銀當中,所以還保存得比較好,這僧就將屍體拉出來倒掛在烈日下的樹枝上,接著就把屍體的頭蓋骨單獨剔取,並做成了「嘎巴拉碗」。
而這段歷史在《續資治通鑑》中有著明確的記載,原文如下:
「截理宗頂以為飲器,充骨草莽間」
這句話中的「飲器」說的是「嘎巴拉碗」的用途,此類碗是用貴重金屬與人的頭蓋骨結合而製作的一種法器,是藏傳佛教密宗內部儀式的一種工具,儀式的時候裡面裝滿了酒,修行的人最後要喝光裡面的酒。
但有所不同的是,根據藏傳佛教的說法,製作此法器的前提是要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待當事人去世後才能做出真正的「嘎巴拉碗」,才能發揮出這個法器的真正法力。
而此僧把這個法器製成之後,就獻給了元朝的皇帝,以此來換取其他獎賞。
由此可見,此僧做出這個法器的目的並非是為了修行,而是獻媚於元朝統治者。
也就是說,這個意義特殊的「嘎巴拉碗」,最後是落到了元朝統治者的手裡。
而對於這些元朝統治者來說,他們只是把這個「嘎巴拉碗」當成一件可隨時拿出來把玩,並且心裡會有無與倫比的徵服感的藝術品,其實與其說它是一件藝術品,倒不如說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戰利品。
而這個「嘎巴拉碗」後來一直放置於元朝的皇宮內收藏著。
02入土為安
元朝的統治殘暴無道,漢人老百姓揭竿而起,起義軍最終把元朝徹底給滅亡了。
而皇宮裡的那個特殊意義的「嘎巴拉碗」輾轉又落到朱元璋手裡。
朱元璋打量著手裡的這個碗百感交集,傷心道:
「宋朝體弱,被外族闖進家園霸佔了一切,百姓任由強盜鞭撻,儘管如此作為一國之君死後還要被人這樣拿來羞辱,真的是欺人太甚了。」
之後這個「嘎巴拉碗」按照皇帝的隆重禮節重新安葬,漢人百姓無不傷感落淚,這樣也算是告慰了宋理宗的在天之靈了吧。
03總結
現如今的世界越來越文明,這文明不僅僅是指物質的文明,精神文明也是衡量的標準。
令人欣喜的是,人類這麼多年進化下來現在已經是世界大同,以人為本了,就算是在你死我活的戰爭裡也明確規定不得虐待俘虜。
雖然歷史已經定格不能改變,但是卻可以給人以警示,給人以力量,我們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這樣才能讓國家更加強大,讓生活更加美好。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參考資料:《元史》、《明史》、《續資治通鑑》
其他精彩文章:
皇帝請大臣吃飯,但不給筷子,大臣拂袖而去,皇帝:此人萬不能留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曾國藩曾祖下葬後怪事不斷,風水先生卻說:曾家後代福澤無窮
慈禧曾割讓一塊領土,如今水電都是我國供應,無法回歸卻心向中華
朱棣次子朱高煦做錯了什麼,為何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燜雞」?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