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書畫向來是拍賣市場中高標聚集的板塊,佔據著億元俱樂部最多的數量。
剛結束的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由齊白石領銜的近現代書畫四大專場,共斬獲8.323億元佳績。其中,齊白石的巨幅山水《雲山深澗》以3852.5萬元成交,一組《花卉工蟲冊》以3025萬元成交。2017年,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在保利秋拍上以9.315億元成交價成交,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
「中國現代書畫是兩千多年歷史上一次藝術的高峰。」上月,在「碰撞交融生長——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暨中國近現代藝術名家作品展」上,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張新建以齊白石為例,講述中國現代書畫何以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壓艙石。
在798藝術區舉辦的這場高峰論壇上,學者和專家聚集一堂,梳理東西方藝術的歷史,將兩者理性客觀地對照起來,探討中國現當代書畫的美學和歷史價值。而這其中最繞不開的,就是齊白石。
「西方現代藝術有畢卡索和馬蒂斯這樣的頂峰,那我們拿什麼來跟西方對話?」798藝術區文創產業創始人王彥伶認為,齊白石等近現代畫家跟西方藝術家相比,毫不遜色,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美學高度。
「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家第一次受到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洗禮,他們吸收了現代文明的陽光雨露,在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碰撞中,呈現出卓而不群的勃勃生機。」張新建說著,頗有些遺憾,儘管中國近現代書畫的藝術成就被中外公認,但在學界的研究中,書畫市場的價格因素偏多,研究學術價值的因素卻偏少,「有點對不起這幾位老爺子」。
齊白石的朋友圈
1919年春,齊白石第三次來到北京,打算開啟北漂生涯。
「那時候他57歲,寧可餓死,也要在北京當老北漂。不為人識,生活寂寞,生意冷淡。他在湖南還能賣出去畫,但到北京之後,真的沒有人認識這麼一個土包子一樣的老畫師。」張新建感嘆,那時候的齊白石,風格冷逸,作品乏人問津。跟京城的畫師相比,價格僅有別人的一半,一個扇面的價格也就是銀幣兩元。
齊白石一首題畫冊詩中說,「冷逸如雪個,遊燕不值錢」,懂得他畫的人,寥寥無幾。
「陳師曾是齊白石遇到的第一個知音。」張新建說,齊白石當時在琉璃廠南紙鋪掛賣畫作和刻印,陳師曾偶然一見,十分欣賞。陳師曾出身名門,父親是中國極富盛名的詩人陳三立。他在北京畫壇享有盛譽,眼光敏銳且惜才。因為喜歡齊白石的印刻,陳師曾專程去法源寺拜訪,兩人自此成為惺惺相惜的至交。
「有一段時間,齊白石經常是白天畫一天的畫,晚上去請教陳師曾。陳師曾在教育部上班,是編審,和魯迅是同事。」張新建細究兩人在書法、畫技上的變化,認為齊白石受到陳師曾很多影響,後者提議他變通畫法。
齊白石曾說,「談畫論世,我們所見相同,交誼就愈來愈深」,他也曾以「君無我則不進,我無君則退」來紀念與陳師曾的情誼。
1922年,陳師曾帶齊白石的山水花卉到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日本人看了齊白石的畫,非常喜歡,但作品的標價都很高。消息靈通的畫商得知,齊白石在北京的價格並不高,於是輾轉到北京去收畫。陳師曾趕緊給北京畫商發電報,囑咐將齊白石作品定價提高20倍,剛好和東京的價格差不多。經過這場策劃,齊白石的畫作不但被日本人喜歡,最終全部高價售罄。自此,齊白石的畫作洛陽紙貴,供不應求,他曾以「幾朵霜花貴萬緡,價高殊不遜黃金」來形容自己畫作的價值,又以「一身畫債終難了,晨起揮毫夜睡遲」描述當時起早貪黑作畫的辛苦。
陳師曾1923年去世後,林風眠、徐悲鴻又相繼成了齊白石的貴人。
「林風眠、徐悲鴻都是洋學生,一個在法國留學七年,一個留學八年,林風眠主張現代派、現代主義,徐悲鴻主張古典寫實,兩個人性格還不一樣。但就是這樣兩個人,對齊白石的藝術同樣欣賞。」張新建說,在當時推崇齊白石的陣營中,還有北京藝專法籍油畫教授克羅多,以及共產黨早期黨員、北京藝專教師方伯務。
為何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都會成為齊白石的追隨者?「他們對藝術真諦的理解都一樣。齊白石的繪畫藝術中,有一種出自民間的清新、稚拙的新風,這就是當時的創新。」
近現代書畫高峰
2020年,是北京畫院對齊白石的「再定位」之年。一個主題為「齊白石朋友圈」的畫展,以及一部20卷《齊白石全集》的出版項目啟動,預示著齊白石研究將踏入新曆程。
「齊白石是北京畫院首任榮譽院長,他去世之後,家屬把家藏作品捐贈給國家,這批作品藏在北京畫院,所以我們應該是世界上收藏齊白石作品最多的單位。」北京畫院理論部主任呂曉說。
從齊白石等一批畫家開始,中國近現代書畫鑑賞結束了清代以來以「四王」為代表的程式化、富貴化的主流、正統的審美史觀,成就另一座高峰。
張新建發現,縱觀中國近現代書畫大師,從陳師曾、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到黃賓虹,都不是美院科班出身,「來自民間的齊白石在北京藝專任教,給中國美術注入了新的血液」。
1926年,留學海外的林風眠和徐悲鴻相繼歸國,回到北京。林風眠經蔡元培推薦,到北京藝專擔任校長,因賞識齊白石,邀他在中國畫系任教。此舉卻遭到校內一群老師反對,學院派出身的教師,都不肯與木匠出身的齊白石為伍。
張新建在一篇舊文中讀到,林風眠多次到齊白石家中邀請,65歲的老人才同意前往。當時在藝專教西洋畫的法國教師克羅多,對齊白石也極為推崇。齊白石也曾回憶自己與克羅多相談甚歡,「不存在門戶之覓」。
上世紀50年代,曾有過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成就高下之分的爭議。
「當時臺灣美術界幾乎一致認為吳昌碩的藝術成就超過齊白石,但張大千對這個問題獨持異議,認為齊白石的作品更勝。張大千和齊白石的性格截然不同,算不得朋友,但是作為藝術大師,他的眼光是獨到的,也是公平的。」張新建分析,陳師曾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中國畫家,張大千也是開創中國畫新天地的藝術大師,這兩人並無交往,卻都極盡推崇名不見經傳的齊白石,這充分說明齊白石的藝術感染力有目共睹。
「中國近現代書畫是中國2000多年繪畫史上毫無爭議的一座高峰。」張新建說。伴隨20多年中國書畫藝術拍賣市場的發展,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價格已經遠超古代書畫名家,從投資角度而言,近代書畫名家的精品更容易收藏或者變現,依然存在較大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