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

2020-12-19 人民資訊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舉辦。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副主任常東婭、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等社會各屆領導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開幕式由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先生主持。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田愛習、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處主任姚文、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鑑定中心原主任嶽峰、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主任委員王輝湘分別作了開幕式主題演講。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秘書處主任姚文代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宣讀歡迎辭。在許紅海先生的致辭中指出,甲骨文作為迄今最早的成型漢字,不僅藝術造詣已達到相當之高的水準,且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走向,開了書法藝術之先河。王輝湘先生精心創作的甲骨文書法,具有創新性、高水準。對普及甲骨文書法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司長陳興保在發言中提到,甲骨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與歷史積澱。他回溯了文字之於人類文明誕生、延續和進步的重大作用後,指出文字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王輝湘同志以甲骨文作書法,是一個十分稀有又十分重要的展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讀研習、大力推廣。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對此次展覽的成功表示祝賀。甲骨文發展的120年,一部分是深入研究,一部分傳承普及。在國家關懷支持下,甲骨文研究進入新的階段,而王輝湘先生的工作和努力,也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嶽峰先生在致辭中提到,中國的書法藝術因為它的造型之美、結構之美、線條之美、韻律之美,在文化遺產保護裡獨樹一幟,成為單獨的門類。過去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甲骨文專題展裡,遊人如織,正說明了甲骨文的魅力。今天王輝湘先生用書法藝術,在尊重甲骨文原貌基礎上,用書法形式展現出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最後,嶽峰先生號召社會上的廣大群眾,對甲骨文能有一定的認識、理解、欣賞。只有真正全面具體而深刻的認識,才能真正在國際上提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在致辭中,回顧了自己多年前從古籍研讀進入甲骨文領域並潛心多年研究教學的經歷和體驗。王輝湘先生不僅自己對甲骨文書法進行長期的學習研究,還組織起群眾對甲骨文學習和推廣活動,奮鬥在文脈薪火相傳的第一線。王輝湘先生還特別提到了對於少年兒童啟蒙引導的重大價值。

在觀看甲骨文書法紀錄片《天人之跡》後,各位專家學者針對甲骨文藝術進行了深入探討,抽絲剝繭般地研讀此次展覽與易學知識,並對熱情觀眾的踴躍提問給予了耐心解答。

王宇信先生從八卦起源講起,來探討我們從當下的時間點怎樣去認識、去承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

嶽峰先生指出,易經是我們祖先,對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對人類的存在、對過去和未來的,帶有哲理性的思索總結和認識,因此學習易經,把握其哲學思想與認識是十分必要的。

朱彥民先生耐心講解了易學對於當下對於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意義。易學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是與我們祖先認識自我、認識人與自然人與宇宙關係這一進程同調的。讓更多人了解易經、甚至能深刻把握易經,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

王輝湘先生回顧了易經的內容,從世界觀的深度上,來解釋易經所要探討的「氣的流轉」這一哲學命題。

郭庶英女士則緊接著回顧了父親郭沫若先生當年對於易學的研究與探討。

討論環節的最後,洪和文館長在中國優秀文化對外傳播的角度上進行了總結:甲骨文最大特點是象形,而易經中很多卦辭都與象形有關。不管是甲骨文還是易經,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對自然萬物內在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都是有著豐富的內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該發揚光大。

中優協會易學啟蒙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王輝湘先生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以甲骨文書《易經》為主,正是以天人之跡寫群經之首,具和諧之美,有高古之姿。同時還展出其多種書體書寫的詩詞文賦名篇。整個展館以乾卦內容開篇,以坤卦內容殿後,中間為其他人文名作。象徵著天圓地方,人文化成的模型。透過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以《易經》為代表的經典,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華夏和合之美,表達中華文明所特有的動靜合一、陰陽互動、人之有為於天地大化的世界觀。

此次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邀請了眾多領導,嘉賓到訪支持,也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及國學文化愛好者,大家慕名而來,在觀賞甲骨文書法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歷久彌新,幾千年前的甲骨文直至今天,仍潤物細無聲般地滋養著中華民族、孕育著民族文化和民族未來的勃勃生機。對於甲骨文和易經的熱愛、把握與傳承,是值得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為之努力!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展出的作品第一次將《周易》全本以最接近其時代的甲骨文籀文書法形式完整表現。以甲骨集字,籀文代字,六書創字功夫,海內外亦為首創。體悟甲骨刻畫,字形質樸高古,線條鋒銳鈍拙。以二十年深研易理之功,真力內蘊,風格獨具。

展覽信息

天人之跡——王輝湘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指導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

承辦單位: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助展單位: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

展覽時間:2020.11.28—2020.12.15

展覽地點: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朝陽區東土城路乙9號)

相關焦點

  • 漢沽盧克利書法刻字藝術展在廣州光亞大廈舉辦
    近日,由光亞集團主辦的漢沽盧克利書法刻字藝術展在光亞大廈成功舉辦。現場展出丹青翰龍巴黎國際藝術中心特聘書畫家、漢沽刻字代表人物盧克利先生的多副作品,到場嘉賓有光亞集團董事長潘文波和眾多書法藝術愛好者們。
  • 別樣迎新 安陽學院首次嘗試「甲骨文迎新」
    學校還在每一個甲骨文字後面都加注了釋文,使平凡的標語變得既有文化溫度,又有文化品位,既拉近了學生和甲骨文這一中國古老文字的距離,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希望通過這樣特殊的形式讓學生輕鬆認知甲骨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弘揚和傳承甲骨文文化。
  • 「國臻藝苑」「大家一起寫書法 · 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
    12月3日,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主辦、北京北書都文化藝術中心承辦的「大家一起寫書法·福到全球千萬家」國際文化交流公益工程啟動儀式暨書法家福字春聯作品展開幕式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
  • 宣家鑫書法長三角巡迴展在亞明藝術館開幕
    宣家鑫書法長三角巡迴展在亞明藝術館開幕時間:2020/11/29 1:12:28 來源:東方網教育頻道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馮婷 2020年11月28日上午10:00,宣家鑫先生書法長三角巡迴展在亞明藝術館
  • 不出校門領略世界文化——鄭州西亞斯學院第二十二屆國際文化節...
    葛格 文 鄭巖 張鄭平 圖  11月2日,以「與西亞斯同歌,與國際化共舞」為主題的鄭州西亞斯學院第二十二屆國際文化節精彩開幕。  在持續一周的文化節期間,將先後舉行中國日、亞洲日、歐洲日及獨具特色的國際日活動,既有琴棋書畫的表演展示,同時又可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以及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體驗,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高層次的中外專家,學術學者講座。文化節期間,除了舉辦傳統的活動項目外,還將舉辦歐洲微電影獲獎影片展演、歐盟青少年畫展、國際教育展、國際美食節和西班牙奔牛節、少林武術表演等特別活動。
  • 首屆中華晏氏名人名家書畫藝術展在湖南徐悲鴻藝術館啟幕
    12月5日,首屆中華晏氏名人名家書畫藝術展在湖南徐悲鴻藝術館開幕。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共同為開幕式剪彩。徐悲鴻藝術館副館長葉文婷給參展書畫名家頒發參展證書。中華晏氏名人名家書畫藝術展每4年舉辦一屆,本次展覽為首屆。展廳一角。紅網時刻12月5日訊(記者 夏君香)今天,首屆中華晏氏名人名家書畫藝術展在湖南徐悲鴻藝術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晏氏家族優秀兒女歡聚星城,親歷和見證這一盛況。
  • 著名書法家「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 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開幕
    2020年12月12 日下午2點30分,著名書法家「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 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隆重開幕。師董會秘書長,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分院院長,師董品味品位沙龍創始人,師董會雋泰餐飲私董會聯合發起人張薺予女士。
  • 「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開幕
    2020年12月12日下午,「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追古需要勇氣,識古更需要底氣」開幕式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開幕。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點擊查看圖片)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點擊查看圖片)  本次畫展展出的作品是馬靜老師多年潛心研究並創作的精品力作,本次「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展出《心經》、13米長《孝經》、和百米長卷《茶經》等六十六幅作品。
  • 上海文化藝術品鑑促進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誕生新一屆理事會
    例如:2013年9月,舉辦了首屆中國書院文化論壇暨南懷瑾先生紀念活動。並發起成立全國書院文化聯盟倡議。2014年,舉辦首屆上海市書法節「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2015年5月,舉辦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海內外名家書法展。2016年9月,成立上海中國書法院。並與閔行區人民政府新虹街道籤訂合作協議,入駐上海新虹橋商務區。
  • 萸菊託雁書 相邀亞青會|市領導參加書法界迎亞青藝術展
    在第三屆亞青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昨天,汕頭公共外交協會、汕頭華僑華人經濟文化交流協會聯合汕頭市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汕頭市書法界迎亞青書札藝術展在市圖書館開幕。藝術展以傳統書札藝術形式弘揚僑批文化,為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造勢。
  • 陳漫攝影藝術展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展出
    紅網時刻8月26日訊(記者 潘錦 通訊員 易力群)近日,國際時尚攝影師、視覺藝術家陳漫、著名華人攝影家劉香成一行來湘,參觀訪問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老百姓大藥房等地。記者了解到,陳漫攝影藝術展正在籌備中,計劃於2021年年初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展出。
  • 為什麼甲骨文書法少有人嘗試?
    甲骨文的基本風格特徵,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書法簡史》中所說:「甲骨文字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瘦勁挺拔的細筆道的;一類是渾厚雄壯的粗筆道的。 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鈍銳,骨有細、硬、疏鬆之別,所成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圓。由刀刻形成的筆畫多方折,筆畫交叉處剝落粗重,給後世書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筆,用刀的方法。
  • 著名畫家夏陽光迎新年國畫藝術展在京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記者李冬陽) 2020年12月19日上午,「當代著名畫家夏陽光迎新年國畫藝術展」在北京德貞文化藝術館開幕。展出了著名畫家夏陽光創作的花鳥、山水、人物題材國畫作品60多幅。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從殷墟走來,向世界走去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大數據、雲平臺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釋研究」正式實施,教育部、國家語委牽頭組織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啟動,推動甲骨文研究進入了全面深入發展與弘揚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甲骨文書法和甲骨文實物走出象牙之塔,使學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在普及傳播中堅定文化自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展現中國風採。
  • 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開展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未成年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5月24日,廊坊市群眾藝術館組織非遺志願者團隊在九天休閒谷漢藝坊非遺體驗館針對未成年人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的書法和繪畫文化惠民免費培訓班。由漢藝坊非遺體驗館書法老師劉殿生負責書法的體驗,特邀群藝館靳淑君老師負責孩子們傳統美術的體驗。孩子們對書法已經輕車熟路,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 甲骨文書法:契之精而字之美 契之爽而形之妙
    原標題:甲骨文書法 甲骨文,即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約公元前1250年)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它也是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最早、最系統、最集中的文字。19世紀末,晚清學者王懿榮發現甲骨文,肯定其珍貴研究價值,轟動學術界。
  • 2020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展頒獎典禮於12月12日在北京、武漢、多倫多...
    2020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展2020 China Internatio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Exhibition為推進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多元發展,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藝術家,參與2020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展,旨在踐行中國政府「一帶一路」的倡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與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藝術,為當代優秀藝術家與世界各國的藝術機構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 ...暨第十一屆黃河明珠·烏海書法藝術節、第七屆書法產業博覽會剪影
    (黃建飛 攝)9月23日,「中國書法·年展」當代書壇知名老書法家作品邀請展暨第十一屆黃河明珠·烏海書法藝術節在我市隆重舉行。來自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團部分成員、書法展評委及部分知名老書家,各省、行業協會書法家代表、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特邀嘉賓等參加此次活動。
  •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 書法之韻,翰墨飄逸,矯若遊龍
    中國書法,一個在我看來,是全世界上最美的字體,沒有之一。筆鋒柔轉處,墨香情韻;真草隸篆間,盡顯風流。 自倉頡造字起,蒙恬制筆以來,歷經甲骨文、銘文、金文的發展,各種充滿藝術美感的字體不斷呈現的世人面前,李斯的篆,漢碑的隸,鍾繇的楷,羲之的行,張旭的草,形成了各具特色書法藝術。
  • 海派文化、山水風光、吉祥寓意……都融進了這場藝術展!
    色澤柔和的奇石、惟妙惟肖的木雕、造型各異的山水盆景……1月5日下午,由經緯國際設計集團、上海經緯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的2021經緯天地上海藝術展開幕。百餘件(組)奇石、木雕、山水盆景、玉雕、石雕、書畫等藝術作品,將在此持續展出一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