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格蘭特·伍德
Grant Wood
(1892-1942)
格蘭特·伍德,是一位美國畫家,出生在愛荷華州四英裡以東的安納摩薩。
他的很多繪畫作品逼真地描繪了他的故鄉愛荷華州的平民和農村景象。
伍德溫和的諷刺和平淡無奇的闡釋有時會引起異議。
《美國哥德式》,1930年
《美國哥德式》與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稱為美國文化的五大象徵。
1928年,格蘭特·伍德去了德國慕尼黑,很為那裡的哥特藝術所迷戀。
1930年8月,伍德在lowa南部的艾爾登小鎮看到一所頗具哥德式風格的房子(他稱之為一座「非常適合繪畫的房子」)。
這種野蠻的復興風格被稱為「木匠哥德式」,以這種風格工作的建築師試圖將中世紀石頭建築中的形式和主題轉化成木質的房屋。
畫中的這棟房子即是如此,有著陡峭的屋頂和拱形窗戶,窗戶上有交叉的木質窗欞。
除了哥德式元素外,這棟房子還有著典型的「鄉村」外觀,小巧的房屋,米色的牆壁、木瓦的屋頂。
伍德想繪出一間房子,並且想要表達出「我所喜愛的那一種人才應該住進那件房子」的意圖。
他請他62歲的牙醫和他30歲的妹妹作為畫中人物的模特,並讓他們穿上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衣服,想像是一位農夫和他的女兒站在房子前的情景。
關於這幅畫的含義,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男人的眼睛直直地向前平視,雙唇緊閉,黃瘦的臉上表情十分嚴肅,鼻梁上一絲不苟地架著圓圓的眼鏡。
他沾滿泥巴的手裡拿著一個乾草叉,它既代表了在農業佔主導地位的年代,農民們勤勞耕作的精神,也象徵著在19世紀男權社會中,不容置疑的男性權威和力量。
從構圖上來看,這個叉子與人物橢圓形的臉和人物身後哥德式窗戶的線條相呼應。
站在他身邊的女人一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裝扮,從髮型到服飾(穿著殖民地風格的圍裙,高領上別著一個浮雕吊墜),甚至到表情,都讓人聯想起《簡·愛》。
同男人一樣,女人的表情也不苟言笑,只因那個年代的女性以嚴謹、矜持、勤勞、克己為美德。
她略微站在男人身後,眼睛看向男人,有點「唯他是聽」的意味。
伍德給人物描繪的堅忍的表情被許多愛荷華州人誤解為試圖將他們描繪成「吝嗇、冷酷、清教徒式的聖經暴徒」,然而,伍德強調他對家鄉的感激,並表示事實並非如此。
關於畫中的兩個人物的關係,也一直是大家爭論不休的話題,到底是一對農場老夫妻還是父親和女兒?
如果是夫妻,很多Iowa農夫的妻子認為這是一副詆毀她們形象的畫作;
如果是父女,那麼男人手裡拿著一把叉,到底是表示一個普通耕作的農夫,還是一個不無妒意地趕走女兒追求者的傳道夫呢?
「當然,這些細節並不重要,」伍德在1941年的一封信中寫道,「重要的是這些面孔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美國生活,並透露了一些信息。」
至於這幅畫作到底有什麼諷刺意義,作者也沒有過多的表達,世人對此有很多解讀。
但是正所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了解畫作和作者的故事背景之後,也許觀者所體會到的含義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複雜含義中的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