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在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但你知道他的發展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時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哥德式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哥特的命名起源於仇恨
哥特,又譯為"哥德",原指代哥特人,屬西歐哥特風格日耳曼部族,它的源由是來自於曾於公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哥特族人,在15世紀時,義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分,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即"哥特",意為"野蠻"。
早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契馬布埃、杜喬、 喬託。
釘刑圖 契馬布埃
契馬布埃力圖擺脫拜佔庭那種注重神性的聖像畫平面化的僵板圖式的束縛,以試圖為繪畫帶來可見之實的新變化。繪畫從「心中之實」逐漸轉向「眼見之實」,使宗教畫多了些希臘化的人文主義趣味。
聖母子、施洗約翰和彼得 契馬布埃
端坐寶座的聖母、聖嬰及六位天使 杜喬
杜喬被認為是錫耶納畫派第一位重要畫家,在拜佔庭式的畫風中呈現人文的精神,但更顯得氣勢磅礡。錫耶納畫派是指義大利錫耶納地區的畫家,尤指從13世紀晚期和14世紀該地的畫家。從錫耶納畫派的蛋彩畫已呈現出脫離中世紀拜佔庭藝術傳統的趨勢,並以其裝飾線條為標誌。完整的金色背景是本派許多作品的顯著特徵。
進入耶路撒冷 杜喬
向小鳥說教 喬託
喬託的畫打破拜佔庭藝術的冷漠無情,缺乏信仰,有純樸與嚴肅的和諧美,構圖上已臺棄平板的鋪陳,引進了透視繪畫技法,有立體感。
向聖安妮宣告受胎(阿雷那教堂) 喬託
國際哥德式 :國際哥特主義通常被稱作國際哥德式的,是1375-1425年期間流行於西歐的哥特藝術的一個優美的變體。藝術特點是高貴的、理想化的、儀式的、神性的。代表人物有:弗拉·安傑利科、林堡兄弟等
聖母、聖嬰與六聖徒 弗拉·安傑利科
受胎告知 弗拉·安傑利科
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畫家弗拉·安傑利科, 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維基奧,1455年2月18日卒於羅馬。原名圭多·迪彼得羅(Guido di Pietro),約1420年左右進入修道院,取名菲耶索基的喬瓦尼(Giovanni da Fiesole),安傑利科(意為天使)是後人給他的美稱。 安傑利科在出家之前,他為教堂作畫,出家後也以畫著名。現存最早作品是1429年完成的祭壇畫《聖彼得殉教》,風格比較保守。30年代以後,其作品迅速吸收了馬薩喬的新風格以及透視畫法等新技法,在僧侶的虔誠之外,又具有新時代氣息。
《最美時禱書》一月
林堡兄弟有三人,包括 Herman、Jean、Paul,他們是法蘭德斯人,但都定居在法國。他們也到過義大利,因為在他們的作品中許多主題,甚至於整個構圖,都是從託斯卡尼大師們的作品中借用而來的。他們最傑出的作品是由法國皇帝的弟弟德.貝裡伯爵﹝Duc de Berry﹞贊助而製作的一部手抄本《最美時禱書》﹝Les tres riches heures du Duc de Berry﹞,這本手抄本也是國際哥德式風格中最傑出的作品。
《最美時禱書》四月
北方哥德式:代表畫家:揚·凡·艾克、 羅吉爾·凡·德爾·維登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凡·艾克 尼德蘭
揚·凡·艾克(Jan Van Eyck又譯揚·凡·愛克)(1385年-1441年), 尼德蘭畫家,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紀北歐後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奠基者,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因其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被譽為"油畫之父"。
洛林大臣的聖母像 凡·艾克 尼德蘭
基督降架 韋登
羅吉爾·凡·德爾·維登(弗拉芒語:Rogiervan der Weyden,1399/1400~1464-07-18),又名羅吉爾·德·拉·帕斯杜勒(法語:Rogierde laPasture)文藝復興時期佛蘭德斯畫家,"佛蘭德斯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瓦盧瓦王朝菲利普三世的同時代人,生前就被視為尼德蘭最偉大的畫家。
作為15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羅吉爾·凡·德爾·維登通過出色地完成了市政工程而聞名遐邇。他的作品因注重細節的刻畫和自然神態的描繪而出名。
女子像 韋登
晚期哥德式代表畫家:耶羅尼米斯·博斯、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
幹車草中幅 耶羅尼米斯·博斯
耶羅尼米斯·博斯(1450年-1516年),原名耶羅恩·安東尼松·范·阿肯,意思是「亞琛來的人」。他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多產荷蘭畫家。
博斯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畫作多在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以惡魔、半人半獸甚至是機械的形象來表現人的邪惡。
博斯存世的作品約有四十幅左右,但是除了七幅有署名以外,其他均年代不詳。代表作品有《基督荷著十字架》《聖安東尼的誘惑》、《朝拜賢士》、《乾草車》、《人間樂園》、《荒野中的施洗者聖約翰》等。
愚人船 耶羅尼米斯·博斯
《伊森海姆祭壇畫》之一 格呂內瓦爾德
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Matthias Grunewald,1470-1528年),德國畫家,晚期哥特藝術的大師。他作品的特點是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性和情感表現。他畫的耶穌受難像是基督教藝術中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伊森海姆祭壇的外側就是他的傑作,格呂內瓦爾德用極度駭人的、甚至是讓人心生排斥的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了基督受難時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在內側,他用明亮奪目的顏色描繪了耶穌誕生和復活的場景。
《伊森海姆祭壇畫》 格呂內瓦爾德
不知道對不對,僅僅是做了簡單梳理,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