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哥德式「首先要從」哥德式建築「開始說起,。這種風格最早是在西歐中世紀時期興起在教堂修建上並且是最後流線300年於中世紀的一種風格。其建築基本特點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構成,整體高聳削瘦,給人以一種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有著強大的美感魅力,對後世的其他藝術有著深厚的影響。
「哥特」這個詞語來自哪裡呢?
這個名字最早來源於古代西歐的一個少數民族,叫做「哥特人」,但是哥德式風格與哥特人是沒有關係的,既不是哥特人的創造,也不是哥特人的風格。為什麼中世紀的這種建築叫做「哥德式風格」呢?是因為在哥德式以後的古典藝術家們認為這種建築風格是一種「野蠻」、「不穩定」、「怪異」、「粗糙」的風格,概括來說是一個「怪野不文」的風格。所以他們用一個野蠻民族的名字命名了這個風格。
現代「哥德式」藝術風格的概念
「哥德式」藝術風格在現在我們依舊經常有遇到,可見此風格藝術的影響力。它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黑暗、恐怖、消極、血腥、孤獨等等的概念。這些概念被現如今廣泛運用到文學、音樂、服裝、文化宣傳等活動上。
那麼可能就會有人問了,哥德式在中世紀流行時期不是神聖崇高用在教堂上的嗎?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消極了?
在中世紀時期是一個比較黑暗的時期,那段歷史經歷了讓人恐懼的黑死病,一波又一波的瘟疫。黑死病時期人人穿著黑色衣服,黑暗沉悶。還有歐洲神權的統治,人們的生死掌握在教會手中,教士的貪婪使人民生活水深火熱,人民生活愚昧無知,這就是黑暗的中世紀。
到了後面「哥德式風格」就演變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理解的樣子。
喜歡本篇文章的小夥伴關注我不迷路哦,喜歡搞藝術的新人在這裡會定期更新關於各類中外藝術文摘,堅持原創高質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