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藝術史之—國際哥德式

2020-12-15 騰訊網

●專注—專業—專一●

●關注MAMAMIA ●

MAMAMIA 成都

2020/06/9

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

——歌德

N E W A R R I V A L

老黃給你講歷史

中世紀 第四章

哥德式(五)---國際哥德式

時間:1370---1450

逸聞:後哥德式這個術語適用於15世紀前幾十年的義大利藝術,而在德國,對應的翻譯卻表示的是16世紀初期所說的比較極端的表現風格。

在14世紀和15世紀交替之際,宮廷和地方的權勢達到鼎盛,藝術的表達也因此變得更為講究和奢華,其內容主要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中的騎士精神和理想的英雄典型。

面對先進的資產階級,貴族階級通過形式上的完美無瑕來表現自身的不同之處,無論是在器物的珍貴上還是在騎士精神的行為上。

白馬

1404年

阿爾特廷(德國)

像其他小雕像一樣,小天使的製作也採用了精緻的「en ronde boss」琺瑯工藝,以炫目的嵌金圓雕呈現。金銀匠以其高超的技能為雕塑增添了自然與活力,使整個場景的呈現更為正式。

宮廷的品位和風尚也從一個側面代表了藝術品訂購者和歐洲哥特風格的基本傾向。

宮廷名族之間互相攀比,各自招募自己的畫師、樂手、作家和雕塑匠人,由負責人協調,為他們的主子美化形象:宮廷官方的御用畫師也需要負責籌備節慶、騎士比武、宴會和編舞,也負責設計家私和服飾,目的就是讓主家對手的那些宮廷名族感到驚豔,激起他們的羨慕。人們對於小型貴重品(袖珍抄本,珠寶,象牙,塗板等)的熱情,加速了這些東西交易流通的可能性,而藝術家之間的頻繁流動則有利於哥德式風格在整個歐洲宮廷的散射式分布。

威爾頓雙聯畫

1395---1399

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位無名的作家大概是法國人,不然就是在法國接受的教育,他保留了錫耶納繪畫的傳統,風格趨近於像Beauneveauna那種微型畫家,以及宮廷風格。

佔星的男子

1413---1416

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出自當時最有名的手抄本之一,由貝裡公爵訂製,他的收藏庫存見證了當時私人藝術藏品的典雅品味,脫離了法國宮廷中有限的藝術範疇,供其獨享。

歡樂的景象

1495

巴黎,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童話般的氛圍以及對精美細節的追求標誌著15世紀末期的一些風貌。

在所有這些藝術作品的表現手法中,一種精緻典雅的風格始終更為人們所鍾情,這種式樣既緊湊又流動,起伏而富有節奏,舒展又優美,很好地表達了一種童話式的魔幻氛圍裡才有的細膩情緒。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中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哥德式藝術的發展演變
    導語12世紀的歐洲,已初具現代歐洲國家的雛形。在這段被稱為「美麗中世紀」的穩定日子裡,各國發展起相對成熟的新文化。每一個進入教堂的凡夫俗子在這神奇的空間之中,會強烈地感受到「宇宙中那奇妙之境,既非在塵世,亦非在天堂」。在此,理想與神秘主義完全戰勝了理性與自然主義。花玻璃藝術從羅馬式教堂直接繼承而來,但它似乎與哥德式建築更相得益彰。在哥德式建築中,牆壁幾乎不見了,代之以玻璃窗。壁畫把宣傳教義的使命傳給了玻璃彩繪,並得以飛速發展。
  • 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所以在涉及到藝術風格上以後,哥德式的風格便用以泛指恐怖,驚悚,結構怪誕。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後,這種看上去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風格開始席捲歐洲大陸。而且被廣泛應用於教堂,修道院,神殿等宗教場所,一些貴族的城堡也是哥德式建築肆意發揮的場地。 仿佛凜冬的寒風,哥德式建築似幽冥般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了整個歐洲大地。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一、美學和藝術的偉大藝術價值,落腳在古典和哥德式的理想上,尋根之舉如何開始?德意志地區的「文化民族」尋根行為是在十八世紀末期就開始了,表現在哥德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北方藝術的復興上,文學批評和藝術創作在政治領域也一度流行。最典型的文學家就是歌德、福斯特和斯萊格爾兄弟。
  • 早期哥德式、國際哥德式、北方哥德式、晚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及作品
    哥德式,在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但你知道他的發展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時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哥德式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早期哥德式,代表畫家:契馬布埃、杜喬、 喬託。釘刑圖 契馬布埃契馬布埃力圖擺脫拜佔庭那種注重神性的聖像畫平面化的僵板圖式的束縛,以試圖為繪畫帶來可見之實的新變化。繪畫從「心中之實」逐漸轉向「眼見之實」,使宗教畫多了些希臘化的人文主義趣味。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教堂與之前的羅馬式教堂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肋拱拱頂 ,尖頂拱門 ,圓形花窗 ,簇柱 ,以及高聳向上的線條。哥德式教堂的整個外形和布局都較之前發生明顯的改變 ,從臥式的變成了高聳直立的。這種曾經風靡西歐三個 多世紀之久的建築風格 ,直至今日仍是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沃土。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試問,你能在任何一本藝術史導論教材裡讀到葡萄牙藝術史嗎?瑞典藝術史呢?或者保加利亞藝術史?一個字都找不到。難道這些歐洲國家沒有藝術史嗎?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一點,恰恰是因為近來在收集各國發行的藝術題材郵票時,發現了上述三國許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為什麼我在書本上還有(西方)博物館裡從來不曾見過它們呢?
  • 解鎖歐洲最著名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其中1個耗時600年建成
    哥德式建築強調垂直和光線,最大的特點是尖頂、肋拱和飛扶壁。這種建築風格用於許多城堡、宮殿和市政廳,但真正展示哥德式建築之美的是歐洲宏偉的大教堂,下面盤點了歐洲中世紀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7、米蘭大教堂米蘭大位於米蘭主廣場,是一座大型而精緻的哥德式大教堂,共花了五個世紀才建成,是歐洲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大教堂之一。1386年,在大主教安東尼奧·達·薩魯佐的領導下開始施工,採用了晚期哥德式風格,更具法國特色,而不是義大利風格。
  • 二戰後柏林的歷史見證,歐洲第二的藍色多瑙河,哥德式建築的典範
    多瑙河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被人讚美為「藍色的多瑙河」。發源於德國西南部,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在羅馬尼亞的蘇利納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全長2850千米,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千米。上遊流經崎嶇的山區。
  • 李公明︱一周書記:走向跨越與交融的……藝術史研究
    從該書在「跨文化藝術史」概念下展開對藝術作品和圖像中的「事物、自我和文化之三重投影」的追蹤式跨文化探索的學術意圖來說,不妨看作是作者以嚴謹的知識建構與自由的歷史想像而向藝術史學術共同體發出的邀請和召喚。多年前,國內西方藝術史界就有「走出編譯狀態」之議;時至今日究竟走到哪裡,李軍認為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哥德式這個詞彙出現在12世紀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
  • 《血汙:夜之儀式》熱銷,遊戲玩爽了,但哥德式風格到底是個啥?
    今年這款萬眾期待的遊戲《血汙:夜之儀式》大賣,玩家是玩爽了,但是我打賭你們肯定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哥德式風格」,為什麼哥德式風格又總會與吸血鬼一起出現。如果有人問今年夏天什麼遊戲最火?那麼一定當屬《惡魔城》的精神續作《血汙:夜之儀式》無疑了(2019年6月18日正式發售,全平臺遊戲)。
  • 藝術史的體制、空間和……可視性
    國內的西方藝術史研究整體上仍然處於譯介階段,距離建設自己的西方美術史研究話語體系、與國際學術界開展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更是仍有很大差距。讀到中央美院教授李軍的新著《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令人有欣喜之感。
  • 讀書筆記:哥德式時代的服裝
    一、產生背景:與中國元代處於同一時期的是歐洲哥德式時代。十字軍東徵以後,隨著東西方貿易的加強,歐洲在大量進口東方的絲織物以及其他奢侈品的同時,手工業得以發展。服裝更加豪華多彩,新興貴族的宮廷生活產生和形成的服裝潮流表現出哥德式獨特的服裝文化特徵。
  • 美術研究|好書推薦·專題:李軍《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
    它本是筆者於2002年起研究西方藝術史案例的成果之一,是筆者2008年發表的一篇長文《歷史與空間:瓦薩裡藝術史模式之來源與中世紀晚期至文藝復興教堂的一種空間布局》的部分內容。二者之結合,即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媒介競爭」—實為實現於媒介層面上的藝術意志的競爭。筆者曾在《可視的藝術史》一書中,把對這一現象的研究概括為「跨媒介藝術史的研究」。鑑於媒介之間的差別和轉換仍然是一種物質文化現象,故筆者現在更傾向於認為,這種藝術史的新訴求屬於「跨文化藝術史」的範疇。
  • 室內設計史|哥德式,中世紀的另類奢華
    今天,小工為大家帶來的是源於20世紀歐洲教堂的一種建築風格——哥德式風格,該風格完美地結合藝術與技術,將富有衝擊力和感性的視覺體驗直接觸達人們內心。相比較於之前提到的洛可可式風格,二者都很華麗精緻,但不同的是洛可可明快親切,崇尚自然,而哥德式莊嚴沉重,陰暗神秘。
  • 哥德式教堂:用石頭和玻璃做的《聖經》教堂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差不多每天都去教堂,有時一天要去好幾次,並不僅是為了做禮拜等儀式時才去。這是因為,到教堂可以禱告,不但可以和神父傾訴自己的苦惱,還可以尋求他的建議,也可以在聖母瑪麗亞像前點燃蠟燭許願,或者和和朋友們聊聊天。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是基督徒,不過,在眾多城鎮中也有些猶太居民。
  • 「哥德式」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的藝術?
    說起」哥德式「首先要從」哥德式建築「開始說起,。這種風格最早是在西歐中世紀時期興起在教堂修建上並且是最後流線300年於中世紀的一種風格。其建築基本特點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構成,整體高聳削瘦,給人以一種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
  • 哥德式少女怎麼畫?教你簡單畫出哥德式少女配飾的畫法!
    哥德式少女怎麼畫?怎樣才能畫好哥德式少女?畫好哥德式少女有哪些技巧?想必這些問題都是繪畫初學者們比較傷腦筋的問題,那麼到底怎樣才能畫好哥德式少女配飾呢?今天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關於哥德式少女怎麼畫?教你簡單畫出哥德式少女配飾的畫法!
  •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代表,航海家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黃昏時的塞維亞大教堂語言的盡頭是沉默,當我參觀塞維亞大教堂的時候,更加篤定了這種感覺,仿佛窮極人間之詞都無法全面描述這個充滿美感與神性的建築。黃昏時,我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用無人機拍攝塞維亞老城。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與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起源於11世紀下半葉的法國,13-15世紀漸漸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巨大的色彩斑斕的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