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教堂:用石頭和玻璃做的《聖經》教堂

2020-12-22 米奇看歷史文化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差不多每天都去教堂,有時一天要去好幾次,並不僅是為了做禮拜等儀式時才去。這是因為,到教堂可以禱告,不但可以和神父傾訴自己的苦惱,還可以尋求他的建議,也可以在聖母瑪麗亞像前點燃蠟燭許願,或者和和朋友們聊聊天。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是基督徒,不過,在眾多城鎮中也有些猶太居民。

你或許還記得在公元70年時羅馬人攻佔了耶路撒冷。當地的猶太人不得不離開了他們的聖地,四處流亡,其中有些人就到了歐洲。對基督徒而言,附近僅有一所教堂,每個人都去這同一所教堂禮拜。當然,那時還沒有浸信會教徒、聖公會教徒、衛理公會派教徒之分,所有人都是基督徒。

既然教堂是大家的會堂,人們自然都願意為它付出錢財、時間和精力,儘可能地把它建得最好。所以,那時在法國和歐洲的其他地區建了很多世界上最豪華的教堂和大教堂。如今,那些教堂和大教堂仍然矗立在那裡。由於這些教堂和大教堂異常壯美,因此它們成了不遠萬裡前來那裡的人們前來參觀的對象。

你知道什麼是大教堂嗎?大教堂不僅面積特別大,更主要的,它是主教的教堂。由於在大教堂的聖壇上有一個專為主教而設的特殊座椅,因此大教堂也叫做主教座堂。這些教堂、大教堂不同於古希臘、古羅馬的神廟,實際上,它們和從前的任何建築都不一樣。倘若你用積木搭過房子,你或許會這樣做:先將兩塊積木立著擺,然後在這兩塊積木上面橫著搭上另一塊積木,這是屋頂。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房子就是這樣建成的。

但是在中世紀,歐洲的基督徒們建房子的方法卻不是這樣。用積木蓋房子的時候,你或許想過把兩塊積木靠在一起形成屋頂,就如同字母A的兩邊一樣。倘若你試過,你就會知道結果怎樣了:兩塊斜靠在一起的積木倒在了一邊,房子就「垮塌」了,所有的積木也都倒下了!可是,歐洲的這些教堂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人們在直立著的石柱上方放上石頭做的尖拱頂蓋。

不過,蓋房子的人搭了很多支架和支柱,為的是防止石拱把直立的石柱碰倒。支架和支柱也是用石頭做的,這些石頭做成的支撐物叫「飛扶壁」。義大利人認為用這種辦法蓋房子真是瘋了。他們覺得這樣的建築肯定不穩固,就如同紙牌搭的屋子一樣很容易會倒塌。公元476年,哥特人曾將義大利徵服,當地的人們覺得他們野蠻無知,因此後來人們就用「哥德式的」來稱呼那些粗野、愚昧的事物。我剛剛說到的這類建築也被稱為「哥德式的」,儘管哥特人和這種建築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的確,通過我的描述,你或許會斷定這種用飛扶壁做支撐的建築一定會搖搖欲墜、醜陋不堪,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建築不會東倒西歪,當然偶爾也有一兩個建築因為蓋得不仔細而倒塌,可那些最大、最好的建築至今還依然完好無損。儘管還有些守舊的人堅持認為不是古希臘、古羅馬風格的建築就不好看,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為這些所謂哥德式建築的美麗、壯觀而驚嘆。

哥德式教堂還有些地方與希臘和羅馬的神廟不同。在建造哥德式教堂之前,建造者要先將一個巨大的十字架畫在地上,十字架的頭要朝著東方,因為東方是耶路撒冷的方向。然後教堂就按照這種十字形的設計來建造,這樣在建成後,你從教堂高處俯瞰,整個教堂的形狀就如同一個祭壇總朝向東方的十字架。哥德式教堂有美麗的尖頂或「箭頭」,這些尖頂的寓意為指向天空的手指。頂上的門和窗戶是尖的,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就如同人們禱告時併攏合十的雙手。

哥德式教堂差不多每一面都有大塊的玻璃。可是,這些大窗戶是用彩色玻璃做成的美麗圖畫,並不是普通的白玻璃。不同顏色的小塊玻璃拼在一起,看上去如同一幅幅精美的油畫。不過,這些圖案可比普通的油畫漂亮多了,每當陽光照到彩色玻璃上面時,它們那鮮豔的顏色就如同寶石那樣耀眼奪目,藍色就像晴空,黃色如同陽光,紅色好似紅寶石。

《聖經》中的故事被畫在這些玻璃的圖案上,這些玻璃圖案就如同書裡的彩色插圖一樣。不管不識字的或是識字不多的人,看到這些美麗的插圖,都能知道《聖經》故事。聖徒、天使和《聖經》裡面人物的肖像也被雕刻在教堂的石壁上。這些石像和美麗的玻璃插圖相呼應,整個教堂看起來就如同是用石頭和玻璃做成的《聖經》。

除了這些神聖的事物,教堂裡還有一些用石頭做成的奇異的野獸塑像。這些野獸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怪物。它們一般被擺放在屋簷的外邊或角落裡,有時還被用來做排水口,也就是「滴水嘴」。據說,它們可以將惡魔從這神聖的地方嚇跑。沒人知道這些哥德式教堂的建築師和建造者是誰,也沒人知道那個製作石像和玻璃插圖的雕刻家和藝術家是誰。差不多每個人都為教堂出了力。

人們直接為教堂付出了時間和勞動,並不是捐錢。雕刻石頭或製作彩色玻璃的任務由男人負責,法衣和祭壇布的縫製和刺繡則由女人負責。有些哥德式教堂的建成耗費了幾百年的時間,因此最初建造教堂的那些工人們沒等看到教堂完成就死了。其中,英國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和法國的沙特爾大教堂就是最著名的大教堂。

在上面所說的這些大教堂中,科隆大教堂耗時最長,從開始動工,一直過了近七百年還沒有徹底完成!自中世紀開始,由於戰亂頻繁,有些大教堂毀於戰火。石頭和珠寶般的玻璃精心建造成的哥德式教堂,其工藝極其細緻,力求完美。

如今,很多教堂仍然採用了尖塔、尖門、一些彩色玻璃窗等哥德式元素,就連祭壇的方向也朝東。儘管它們在這些方面都模仿了哥德式風格,但卻很少看見哥德式教堂的石制天花板、飛扶壁和彩色的玻璃牆。真正的哥德式建築耗資巨大,建造起來相當困難,現在的人們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金錢和興趣來修造這樣的建築了。以上就是哥德式教堂的故事。請你記住,它和哥特人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哦。

相關焦點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在教堂祭壇擺放有中世紀的黃金匣,由黃金、寶石和珍稀飾品組成的「寶中寶」,可以說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 教堂四壁彩色玻璃窗戶總面積達1萬多方米,圖案全是《聖經》的故事,在陽光反射下,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
  • 傳統哥德式教堂與彩色玻璃鑲嵌畫的相遇,迸發出了怎樣的火花?
    引言哥特教堂的外部細節很多,但內部卻十分簡潔,裸露著邏輯清晰的結構,沒有給裝飾留下餘地。可是,教會需要「傻子的聖經」,用繪畫和雕刻來弘揚教義,市民也需要感官的美和愉悅。於是,誕生了一種非常富於創造性的藝術,這便是彩色玻璃窗。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飛扶壁這些飛扶壁就像石頭造的翅膀,既可以支撐又高又薄的主牆面,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陽光灑進教堂內部,滿足了教堂對高與光兩者的追求。哥德式教堂幾乎沒有牆面,但是窗子卻很大,幾乎佔滿了整個房間,是最適宜於裝飾的地方。而當時的玻璃工藝還不能生產純淨透明的玻璃,只能生產含有各種雜質的彩色玻璃。哥德式教堂受拜佔庭教堂的玻璃馬賽克的啟發,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而這些圖畫大都以《聖經》裡的故事為內容,把它作為不識字的人的聖經,來對信徒們傳達教義。
  • 他是《聖經啟示錄》一開始吹響號角的天使--聖芬巴爾教堂!
    聖芬巴爾教堂位於愛爾蘭科克,建於19世紀後期,為哥德式風格建築,是科克主要的教堂之一。 教堂最顯著的標示是一個個金色的天使,他就是《聖經啟示錄》一開始吹響號角的天使。教堂現已成為當地居民禮拜和祈禱的重要場所。聖芬巴爾教堂是科克最大,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教堂。
  •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代表,航海家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與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建築起源於11世紀下半葉的法國,13-15世紀漸漸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巨大的色彩斑斕的玻璃窗。彩色玻璃窗與聖經故事二是由於當時許多天主教徒並不識字,於是教堂要求工匠將彩色玻璃進行切割鑲嵌成一幅幅由聖經故事構成的彩色玻璃窗,信徒們看過這些由聖經故事構成的彩色玻璃窗就等於閱讀了一遍聖經,所以這些彩色玻璃窗又被叫做「不識字人的聖經」。
  • 石頭的交響樂:中世紀教堂
    在漢語裡,對於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及其他小的分支)的朝聖場所,用「教堂」以一概之;在英語中,為了區別這一宗教場所所處位置的不同、使用屬性的差異,更習慣用不同的單詞進行表述。或是某種風格完整體現在建築之上,或是建築外立面和內部裝修呈現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整體來看,建築樣式多集中在羅曼風格、拜佔庭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上、新古典主義風格……石頭的巧妙堆積與疊搭之下,感性地表現著大眾的信仰和理想,藝術地再現當時的建築技藝。
  • 聖心大教堂:全球四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之一,顏值爆表的美
    ▲哥德式建築劍指蒼天,崇高的美教堂也逛過不少,萬萬沒想到廣州還有這樣一座世界聞名的大教堂!這座教堂從籌建到落成,從損毀到重建,前前後後跨越了整整一部中國近現代史。▲黃昏時分,這樣的教堂可以坐到晚餐當時的聖心大教堂採用了來自羅馬和耶路撒冷的泥土,可見法國人對這座教堂的重視。
  • 在廣州有一座石室教堂,上只有四個這樣的教堂,建造他花了25年
    這座教堂被稱為石室聖心大教堂,這是一個天主教堂,他建于于竣工,歷時。因為教堂的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頭做成的,所以又叫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教堂和石室天主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教堂是世界四大全石哥德式教堂之一,建築面積2924平方米,東西寬32.85米,南北長77.17米,中殿屋頂高28.2米,塔尖距地52.76米,他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和中國最大的石頭結構。
  • 捷克布拉格的聖維特大教堂,這個世上還有哪個教堂比它更震撼
    聖維特大教堂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這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和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出自於同一個設計師。高聳的哥德式尖頂、碩大的建築體量,雖然牆面在歲月的侵蝕下變黑了,但卻更顯威勢和歷史美感。彩繪玻璃窗是教堂內部讓人驚豔的部分,每扇窗戶上的畫面都講述著一段聖經故事,有一窗是穆夏的作品。
  • 趙林 | 騎士文學與哥德式教堂
    他們認為自己是貴族,就應該按照貴族的行為規範去做,這就是講究美德、追求榮譽。對於貴族來說,榮譽比生命更重要,正是榮譽感使他們重視自己的尊嚴和規範。法國大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談到政體的劃分時,認為貴族制度賴以確立的基礎就是榮譽和美德原則。所以,近代法國宮廷貴族儘管生活腐敗,但是一旦涉及榮譽問題,就會不惜生命。
  • 解讀| 教堂彩繪玻璃圖案在經編條帶花邊中的體現
    自古以來,蕾絲與教堂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文試圖將教堂彩繪玻璃與蕾絲連結在一起,合二為一,以二次創作的手法進行圖案再設計,詮釋出蕾絲新的藝術與實用價值。 教堂彩繪玻璃畫圖案種類 人物 來自《創世紀》、《出埃及記》、《約書亞記》等聖經故事中出現的各式各樣的人物。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強調直線上升,內部牆壁少,而窗戶很多,窗戶上鑲有彩色的玻璃畫。哥德式建築內部高大明亮,加上從色彩玻璃畫透過來的富有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飛起、飛向天國的神秘宗教情感。典型代表有法國巴黎聖母院、沙特爾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等。
  • 廣州有座石室教堂,這種風格全世界只有四個,修它用了25年
    這座教堂叫石室聖心大教堂,它是天主教堂,它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
    風格為波羅的海哥德式,教堂裡的高達15米的祭壇是北歐最大的木質祭壇,1611年經歷了四年的精心製作後完工。梵蒂岡城國是歐洲最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不過雖然它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的小國,但它卻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宗教中心,是全世界天主教教徒的精神支柱。
  • 「緬甸仰光」千萬不能錯過的沉浸式哥特風大教堂:聖瑪麗大教堂
    進入大門,旁邊立著印有教堂名字的牌子。抬頭看一眼這個門樓,真是高大壯觀。繼續往前走發現教堂的門關著,難道是關門時間嗎?走到門口發現了教堂開放時間以及彌撒的時間,我來的時間剛好11點45,教堂的門是虛掩著的,感覺馬上要關門的樣子,趕緊進去,心想趕在12點關門前進來真是幸運,不然還要等2個小時。
  • 石室聖心大教堂,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網紅打卡之地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地理位置處於一德路,位置非常方便,周邊是乾貨街,比較吵雜,世界四座全石哥德式結構的大教堂之一,非常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外邊保護得非常好,好宏偉,好有特色,如過來廣州旅遊,非常值得參觀留影!
  • 哈爾濱市最大的教堂?我們來看看這座現代哥德式風格建築
    有粉絲提供地址說這裡有一座哈爾濱市最大的教堂,小編本以為是一座古建築。這座建築始建於1998年,由黑龍江省基督教會跟哈爾濱市基督教會共同修建的現代化教堂,命名為哈利路亞禮拜堂,地址位於香坊區升永街2號。
  • 室內設計史|哥德式,中世紀的另類奢華
    經典哥德式教堂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與教堂。哥德式風格教堂最重要的色彩要素來自著色玻璃,強烈明快的色彩組合起來構成了聖人與聖經人物的形象,成為教堂說教的一種重要方式,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 隕落的秘境《墲人之境:探索》廢棄教堂暗藏殺機
    空氣中仿佛依然能聞到燭火的清香,搖曳火光的映照下,一排排胡桃色的長椅依舊還在,但講臺上已經沒有了唱詩櫃和聖經。巨大古棺的上方,偌大的蜘蛛在辛勤的耕織著它的蛛網……這裡曾經是一處教堂。Explore X Studio工作室研發古墓冒險題材(4v1)非對稱競技網遊《墲人之境:探索》,今日全面曝光全新地圖「月墓祭堂」,帶領你去尋找這所廢棄教堂的秘密。
  • 遊記:米蘭大教堂
    大教堂是千塔林立的顯著哥德式風格,整個大教堂使用產於義大利Candoglia地區的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被馬克·吐溫形容為「一團白色的火焰」。」波利亞吉從此把自己稱為米蘭大教堂的「第一看門人」。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