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笛導言
給大家安利了不少西洋古董藝術品,但是小編敢說,一提起巴洛克、洛可可、哥德式等這幾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大家還是有點懵圈的。
那今天開始就進入「藝術風格科普」系列,首先就來簡介以下這幾種滋長於歐洲的西方古典藝術風格——
暗黑哥德式,一不小心就中二
「琴鍵上
透著光
彩繪的玻璃窗
裝飾著哥德式教堂
誰誰誰彈一段一段流浪憂傷」
......
傑迷肯定知道這幾句歌詞的出處,短短幾句就大致浮現了哥德式的建築樣貌。來,敲黑板——「哥德式風格」就是以建築樣式的變化而開始的藝術風格,它的故鄉在法國,沒錯,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就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哥特」一詞源於西歐的一個民族「哥特人」,有野蠻、怪異的意思,但哥特藝術並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現的時候,「哥特人」早已融在西歐其他民族之中了,相信你一定看過穿著暗黑風的哥特coser們。
準確地說,哥德式建築藝術是12至14世紀,也就是中世紀最後三百年流行的一種新的建築(包括其中的雕刻繪畫)藝術樣式。就拿巴黎聖母院舉例,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是尖拱、飛扶壁以及內部有交叉肋拱。
哥特教堂的尖頂越造越高,產生一種刺蝟般的視覺效果,是為了從審美上更接近上帝,而且置身其中再結合鑲著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的長窗,教堂(建築)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流傳至今人們對「哥德式」還是有點趨之若鶩,從建築風格到家居裝飾、服裝造型,如果家裡的角落擺著這樣一個柜子,客人一看,可能就知道家主對哥特風格有所了解。
▲哥特風格實木邊櫃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這個橡木邊櫃通身沒有其他材質的裝飾元素,而只是簡單地雕刻代表性的哥特元素的裝飾圖案,簡約而古樸,至今保存良好,適用於書房、辦公室。
家裡若是再有一個酷酷的哥特蘿莉,那這個家瞬間就很中二了。
巴洛克,你腦海裡得出現路易十四的亞子
巴洛克式風格源於16世紀末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造就了巨大的財富和權勢,於是義大利人將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增添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從而形成了巴洛克風格。
這種流行於歐洲的藝術風格對當代藝術設計產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雕刻、繪畫、家具、服裝、音樂等領域它都無處不在。
提起巴洛克,絕對不能繞過路易十四,就是下面這位頭戴長假髮,身披「棉被」,腳蹬紅色高跟鞋,腿纏長筒襪的人物,他是法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時期,法國封建社會達到最鼎盛時期,他也是巴洛克風格的主要推動人。
路易十四非常喜歡藝術,他本人是一個芭蕾舞愛好者,直接導致為什麼巴洛克風格中一定要有地毯和木地板元素的存在;他先後創辦了法蘭西油畫雕塑學院,文學院、戲劇學院、科學院、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藝術教育體系,培養的一大批藝術人才,為巴洛克文化奠定了基礎。
原本巴洛克一詞的意思是「變形的珍珠」,專指珠寶表面的不平整感,用於貶義泛指各種稀奇古怪、離經叛道的事物以及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情況。
凡爾賽宮就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築,倆字兒:豪橫!
看,巴洛克風格的家具長這樣:
▲巴洛克風格精雕壁爐架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配上大膽的顏色,包括黃、藍、紅、綠、金和銀等,室內裝潢渲染出一種豪華的、戲劇性的效果。
它的餐具是醬嬸兒的:
▲純銀巴洛克風格甜點餐具一對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看圖識風格,豪華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表現,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在陳設品上重視各種工藝和材料的結合運用。巴洛克的特點就一目了然啦~
洛可可——巴洛克2.0
當你看到充斥在任何一處的某個東西,第一眼感覺就是好「娘」,裡頭充滿了鏡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閃閃的,牆上也要捆金邊,還帶點粉紅色和薄荷綠,什麼東西都捲來捲去的,那絕對是洛可可風格。——畫面太美。
「洛可可」,emmmm聽著很脆啊有沒有,其實它來源於法文,原意是指「貝殼」,後來演繹成為用小石頭和貝殼作裝飾圖案的一種裝飾樣式。談到洛可可,它跟巴洛克一樣是歐洲古典風格風靡至今的典型代表。兩者同屬於浪漫主義風情,如果說巴洛克就像是獅子座男的霸道豪爽,而洛可可就像風情萬種的貴族千金。
▲法國洛可可風格會客雙人沙發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洛可可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輕快、精緻、細膩、繁複是洛可可的特點,有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是頹廢和瓦解的階段,比起巴洛克,洛可可更加華麗、反覆,可以看作巴洛克2.0。
建築、裝潢、繪畫、文學、雕塑、音樂等藝術領域被洛可可廣泛應用,洛可可到底有多紅,小編在風笛商城的幾乎每個門類裡都發現了洛可可的身影......
▲純銀洛可可風格餐具兩件套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19世紀法國洛可可風格銅座鐘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大到家具擺件,小到餐具器物,這些老物件兒反映了當時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巴洛克有推動其發展的路易十四,而洛可可風格的創始人則被認為是當時巴黎最美的女人——路易十五的秘書兼情人,蓬皮杜夫人。
她憑藉自己的貴族人脈,經營藝術沙龍,結識了一群法國名流,她崇尚自然,喜歡意趣盎然的曲線,把當時中國式花瓶上的一些花鳥蔓藤元素融合在作品之中,以纖巧、細緻、浮誇的曲線和不對稱的裝飾為特點,因此這種風格很快在貴族圈內流行開來。
看起來處處彰顯著精緻,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小編估計這種風格一般人可能欣賞不來……
新古典主義是來搞事情的嘛?
藝術無止境啊,剛整明白這幾個洋氣的詞兒,又來一個「新古典主義」,這個「新」,新在哪兒呢?
來,再次敲黑板——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新古典主義的「新」就是相對于于17世紀發源於法國的古典主義而言的,一方面是對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因此它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
▲林肯紀念堂就是著名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丨圖源於網絡
新古典主義雖然是一個獨立的流派名稱,但與上面三位一樣,這種風格最早出現在歐洲的建築裝飾設計界,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家具設計界。
吶,當你看到一座有很多一排排的仿佛婚紗攝影店必備的柱子,看起來很希臘很羅馬時,沒錯,這就是新古典主義。
高雅而和諧是新古典風格的代名詞,白色、金色、黃色、暗紅是歐式風格中常見的主色調,少量白色糅合,色彩要看起來明亮、大方,使整個空間給人以開放、寬容的非凡氣度,讓人絲毫不顯侷促,繁複裝飾是人家反對的。——妥妥的婚紗攝影即視感。
除了建築以及裝飾設計界,更能加深印象的是新古典主義畫派代表人物安格爾的作品,他的《泉》《大浴女》《土耳其浴室》等畫作被標榜為新古典藝術的典型代表。
至於家具擺件,新古典藝術風格就顯得平易近人很多,的確是站在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對立面呢,簡約精緻、低調典雅,一目了然。
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圓形小咖啡桌
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新古典主義風格人物雕塑《摘花瓣的少女》
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風笛說
藝術雖高於生活,但源自生活。朝代的更替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影響藝術的發展而出現了不同的藝術風格。愛西方藝術的你可不能瞎愛,了解各種風格到底長啥樣子才能愛得明白不是?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文:大梅子 | 編輯:富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