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有見Di 丨再大的藝術腕兒,桌布也要畫出摺痕

2020-12-08 風笛藝術

風笛導言

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件日用品,它們分分鐘就是藝術作品的主角兒。

傳說理查曼大帝有一條石棉桌布,每當宴會結束,他就把桌布往火堆裡一扔,食物殘渣一燒而淨;然後把桌布從火裡撈出來,乾乾淨淨又是「好漢一條」……

考證癖不甘心地證明了這事純屬虛構,不過也側面說明了一件事:哪怕一條不起眼的桌布,會玩的人也能玩出不一樣的煙火!

痴迷桌布摺痕的畫家到底想說什麼?

對不少強迫症來說,桌布怎麼可以有摺痕?

然而撇開眼前的事實只談藝術和歷史,也會發現,摺痕不但不是討厭的小瑕疵,還是大師們心心念念要追求的「生活的真實」……

認得這幅超著名的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不,桌布看見沒?還不是普通的摺痕,這方塊畫的,都可以當「麻將」了……

▲萊昂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後的晚餐》丨圖源於網絡

提香在《以馬忤斯的晚餐》裡,也認真地畫上了「麻將式」桌布摺痕,還加入了放射狀細節。

▲提香·韋切利奧Tiziano Vecelli《以馬忤斯的晚餐》丨圖源於網絡

雅各布·巴薩諾版本《最後的晚餐》裡,人物們歪七倒八,然而桌布卻成功地繃住了它的撲克臉:「看,我的摺痕多整齊!」

▲雅各布·巴薩諾Jacopo bassano《最後的晚餐》局部丨圖源於網絡

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聖烏戈訪加爾都西會餐廳》裡,摺痕終於換了花樣,你都能想像得出桌布折起來鋪下去的亞子……

▲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francisco de zubaran 《聖烏戈訪加爾都西會餐廳》丨圖源於網絡

難道……宗教題材的畫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桌布必須摺疊嗎?然後發現朱爾亞歷山大·格倫《晚餐結束》裡,紳士淑女的花邊桌布,也是有摺痕滴……

▲朱爾·亞歷山大·格倫Jules Alexandre Grun《晚餐結束》丨圖源於網絡

靜物畫裡就更是了,威廉·克拉斯·海達的《蟹早餐》雖然堆放凌亂,桌布痕還是清晰可見。

▲威廉克拉斯海達Willem Claesz Heda《蟹早餐》丨圖源於網絡

是什麼讓桌布摺痕如此頑固?

從實際角度想想,如果桌布出現了摺痕,講究的主人難道會視而不見嗎?唐頓莊園的先生女士們能忍受桌面凸起的線條嗎?小編發現好像並沒有人回答這個可疑的刁鑽問題,苦於沒有時光機探查情況,遂做出以下兩點大膽猜測:

首先,它們是平面繪畫對不?平面就得有明暗對比是不?摺痕難道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沒有摺痕製造出的明暗小心機(細節),大師們怎麼炫技呢?

Emm……保羅·韋羅內塞就沒畫摺痕,但他還是畫了桌布上的明暗格花紋。

▲保羅·韋羅內塞Paolo Veronese《利未家的宴會》(局部)丨圖源於網絡

其次,這種做法好像應和了一種奇怪的心理反應——有摺痕的白桌布,一定很乾淨……好比西裝褲得有條筆直的褲線才顯得利落,桌布的摺痕似乎在微妙地訴說自己的乾淨整潔。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早餐》,打扭的桌布給人好像來不及打理的樣子……丨圖源於網絡

誰決定了桌布的顏色?

細心的讀者們,有沒有發現在桌面這事上的另外一個怪異——為啥畫作裡的桌布都是白色的?

再一琢磨,好像無論唐頓莊園的鏡頭裡,還是各位大師的油畫裡,桌布還真以白色為主;

就連小說裡都寫道:歐葉妮·葛朗臺也會為客人「鋪上雪白的桌布,又到頂樓上摘幾串她先前出於好玩有意吊在繩子上的葡萄」……難不成白桌布是貴族和中產階級的特殊隱性標籤?

▲菲利普親王親手繪製的《The Queen at Breakfast》,英國女王也用白色桌布丨圖源於網絡

其實他們也沒那麼強迫症啦。也有別的顏色的桌布,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在他的作品《《A Woman Asleep at Table》裡,桌布就是華麗的紅金織花,充滿巴洛克風情(可能是因為這個盹兒要趴桌上打?)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睡著的女傭》丨圖源於網絡

有人一針見血地講了個大實話—— 如果花棉餐桌布是主人藝術與美學品味的證明,那麼整潔的純白棉桌布,便是TA身上禮儀和教養的體現了(原來如彼,這就非白色不可了)。

在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歷史中,白色或主白色的桌布可以說是餐桌的標準覆蓋物。尤其在中世紀後期,富裕家庭要準備重要宴席,大多會鋪上優質的白色亞麻布或棉布。到了社交禮儀盛行的近代英倫宴席,白桌布更是講究人兒約定俗成的裝扮。

▲圖源於網絡

到底是誰決定了桌布的顏色?

是上帝(捂嘴這是開玩笑)……但這事好像還真和宗教有點關係。

因為在實行齋戒的中世紀,幾乎只有底層人民才會為補充體力而吃東西(emm……),可以說有些人已經到了連早飯也羞於攝取的地步,以至於早餐(breakfast)這詞居然是源於「打破齋戒」(to break fast)之意,而那時候如果提到正規的聚餐,多多少少會帶著宗教的意味。

至於桌布,人們當然會選擇和教堂祭壇布相近的白色「佩魯賈桌布」(Perugia tablecloths)。小編猜,這大概會讓吃飯顯得非常莊重嚴肅,是不是也會很克制地吃得很少……

▲佩魯賈布料為白色,並帶有特徵性的編織藍色條紋和圖案,你能在很多畫裡看到它丨圖源於網絡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白桌布在後世宴席裡的地位就很好解釋了。只是當宗教的色彩褪去,一本正經的白桌布怎麼夠「有錢還閒」的貴族們折騰呢?尤其當棉紡織業榮登歷史舞臺,各種質地的棉料簡直太適合花式造作了!

比如輕快精緻的棉紗桌布,效果華麗得讓小編覺得這桌布取下來裁衣服還挺合適……

▲蒙託亞薩利納斯Juan Pablo Salinas《A toast to the cardinal》丨圖源於網絡

又比如,在19世紀維多利亞下午茶會上,潔白舒適的棉質刺繡和暗色墜地流蘇厚棉桌布一起,掀起太太小姐們的浪漫之風。簡·奧斯汀筆下的淑女們還會挑選或縫紉花式桌布來裝飾餐桌,連資深文學青年瑪格麗特·杜拉斯也曾「親自下場」,用棉質茹伊印染布或提花裝飾布做桌布。

當然如果看膩了純白色,試試在暗紋桌布上鋪一層白色蕾絲棉桌墊,「意思」一下也挺有情趣的。

▲英國畫家沃爾特(Walter Dendy Sadler 1854-1923)《下午茶》丨圖源於網絡

順便說一句,白色桌布能霸佔餐桌,其實還有一個略顯奇怪的歷史原因,在洗衣機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18世紀,恰好餐桌還有一項規定:「第二道菜和甜點之間,必須全部更新桌布……

這……這……這就是說,咱請個客還得儲備足夠多的白桌布!萬一僕人換布的時候出點小狀況呢,萬一咱家宴會的頻次高呢?沒個十條八條說不過去呢……

野餐怎麼就用上格紋布了呢?

有沒有被前陣子風靡朋友圈的野餐ins照片刷屏?紅的黃的綠的藍的格紋猶如像素世界,可為啥野餐就可以「雙標」,野餐就不用白桌布?

嗐,曾經野餐也是白桌布的地盤好伐?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的白桌布,花園裡的野餐也很精緻優雅丨圖源於網絡

只不過是「人心易變」……

1960年代,一種叫做Gingham的細小方格棉布被用在比基尼、內衣和洋娃娃上,家庭主婦們還拿它來裝飾家居。據說當時頗盛行瑞典的古斯塔夫家居風(Gustavian style),質樸中帶一點點優雅,優雅中透一點點清新,自然且放鬆。

▲慢慢演變後的古斯塔夫風格丨圖源於網絡

這類家居特色之一是用棉質布藝色調,而Gingham小格子棉布從此走俏,幾經演變,從沙發霸佔到了桌面。臺灣地區的人們就喜歡叫這種格子為「餐布格」。

▲圖源於網絡

這和野餐啥關係?

因為野餐,它就是一種「質樸中帶一點點優雅,優雅中透一點點清新,自然且放鬆」的活動啊!把家裡清新優雅的Gustavian格紋桌布平移到戶外,這風格匹配度就剛好99%!

不過,要是稍微正式的戶外用餐場合,比如戶外婚禮、宴會,白色桌布還是會大吼一聲「我回來啦」!

▲阿爾貝·奧古斯特·福裡Albert Auguste Fourie《伊波爾的婚宴》丨圖源於網絡

好吧,最後的彩蛋禮物是——

小編居然在這幅1886年的畫作上驚喜發現n件風笛收藏雷同款水晶酒器……

▲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風笛說

藝術和日常的碰撞,永遠能帶來驚喜!

回想一下,的確,越高級的餐廳,白色桌布的質感也越好。再仔細一想,一條講究的高品質亞麻白色桌布背後,除了品位和資金的支持,還有日常生活方式的極致追求。

關於白色桌布或者桌布(比如媽媽的蕾絲邊圓桌餐桌布嘿嘿嘿),你們有啥想法,有啥奇妙的發現,留言吐槽都歡迎!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文:閱閱 | 編輯:富貴兒

相關焦點

  • 鳳凰藝術 | 2020對話1520:你好!拉斐爾,見畫如面
    昨天,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之際,「鳳凰藝術」與拉斐爾進行一場特殊的對話。他說,一副肖像的完成過程就是「如何通過繪畫來表達人的性格,靈魂」過程。創作中,所有集中於「人」的都是極困難,更何況要有「靈魂」,這甚至是不可能的。但他接近了,他是拉斐爾。
  • 河南廣播電視臺第三屆《豫見少年腕兒》少兒書畫大賽決賽盛大開幕
    10月24日上午,河南廣播電視臺第三屆《豫見少年腕兒》少兒書畫大賽決賽(首場)在中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有著「中華第一古都」之稱的新鄭盛大開啟。來自省內中小學生、藝術教育機構匯聚一堂,用奇思妙想和五彩的畫筆開啟了一段「華夏五千年,記憶黃河源」的藝術與文化之旅,一展當代「豫少年」的自信與風採,同時也為河南少兒藝術教育帶來了一場饕餮的藝術盛宴。
  • 高曉松說的腕兒都有誰?
    「有經歷才能成腕兒。」 高曉松在微博上舉了一個明星和腕兒的例子。 有一天當紅流量明星A找到他,希望高曉松推薦他上歐美音樂節和頒獎禮,他欣然答應。A覺得很感動,想要報答卻被拒絕了,不由地反問他,「那你為什麼幫我?」
  • 勞動節藝術大賞丨畫勞動者的米勒,「土得掉渣」卻真的動人
    ▲米勒的故居,圖片來源於網絡十七歲時,米勒創作了一幅《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第一次將他的藝術天賦展現出來。父親也覺得兒子相當有潛力,於是來年將他送往瑟堡市學畫。然而窮困的現實並沒有放過米勒,為了生存,他只能用自己的畫去換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資。最落魄的那段日子裡,米勒為接生婆畫過廣告招牌,為了迎合某些富裕人群的口味,還畫過庸俗不堪的裸女畫。▲ 米勒《勒弗朗夫人肖像畫》(Portrait of Mrs. LeFran)c.1840,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一天,米勒聽到背後有人悄悄議論他:「這就是那個除了畫下流裸體,什麼都不會畫的米勒。」
  • 封面藝術丨黑色安息日:香菸是地獄通往天堂的階梯
    我一直喜歡黑白照片中呈現的復古感並從中汲取靈感,於是就決定把它畫出來。問:這幅畫有著一些你個人最顯著的風格標識——比如結合了裝飾藝術、照片寫實主義、波普藝術等等。你是故意混合這些風格的嗎?Lynn Curlee:我學習的是藝術史,所以我有廣泛的視覺藝術知識來借鑑。當我開始畫畫的時候,波普藝術正在向其他領域轉型和延伸,有一群藝術家被稱為照片寫實主義(Photo Realists),但是與純粹的寫實主義者不同的是,我的作品從來不像照片,總有些別的東西在裡面……我也喜歡裝飾藝術,但我在創作時並沒有故意用到「裝飾」這個概念。
  • 重塑藝術丨聽大師邱德光談室內設計與藝術的關聯
    在配置藝術品的思考路徑上,可以以事務所兩年前做得一個案子為例:右邊這幅畫給人的感覺是在壁面基礎上畫了一個山的背景,將大畫面的焦點集聚在中間一小部分,因此整個右邊這幅畫基本上只有一個顏色:一點紅,其他灰色皆為背景。而左圖手法則強調一種中國形式,它的焦點漂流到其他兩副顏色比它強烈的畫作上。
  • 國外手工達人CharmPark:拼布桌布不複雜【圖】
    國外手工達人CharmPark:拼布桌布不複雜【圖】 2014-03-25 10:14:54 來源:網上輕紡城     簡單的飯桌用拼布桌布裝飾下是什麼樣子呢?
  • 拼布製作超漂亮桌布的教程
    拼布製作超漂亮的桌布,那些小花圖案讓人陶醉,相信每位女生都會希望家裡有這樣的桌布吧,既美觀又不傷桌面,同時還能給人帶來溫暖幸福的感覺,還猶豫什麼呢,趕快採購布匹跟隨布藝網來製作吧~步驟1:準備一塊101cm正方形素布,將小方塊按自己的喜好搭配拼成條狀後和素布相接。
  • 視覺藝術和策展研究專業:我們才不是掛畫的!
    「策展人」來源於英文「curator」,全稱「展覽策劃人」,在西方語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館、美術館等非營利性藝術機構專職負責藏品研究。 what?有人說就是掛畫的。曾經有人對策展人說過這樣的評價:「如果藝術家是明星,那麼策展人便是導演。」
  • 農婦學畫30天,畫出「億元畫家」水平,專家卻怒斥:褻瀆藝術
    王鳳珍雖大字不識幾個,但在作畫上極具天分,特別是臨摹畫作這方面簡直是天賦異稟。且就算王鳳珍臨摹能力再出眾,同她一般的民間畫手可謂是遍地都是,畢竟高手在民間只有你沒見過的大神,沒有不存在的大神,而為何這樣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怎麼會被專家「盯上」呢,她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 疫情之後,去年的藝術事件似乎不值一提丨專訪魯明軍
    #metoo所針對的可能更多是藝術系統內部的權力結構問題(包括個人私德),但我覺得這並不能決定一件作品的好壞,也不能成為判斷一個藝術家的絕對標準。除非,#metoo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並且真的釋放出足夠的政治力量,否則,政治正確並不能成為判斷藝術的標準。很多優秀的黑人藝術不光是因為他是黑人,也不光是因為他關注種族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藝術實踐本身所具有的力量。
  • 景泰藍、畫琺瑯、廣琺瑯、鏨胎琺瑯、瓷胎畫琺瑯有何藝術特點?
    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令人眼花繚亂的琺瑯器藝術特色,使您對琺瑯細緻的分類加以了解。一、掐絲琺瑯-藝術特點掐絲琺瑯,又稱之為「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這種掐絲琺瑯的製作過程十分繁瑣和複雜,必須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製作成功,大致的基本步驟是制胎、掐絲、點藍、燒結、磨光、鍍金等。明代的掐絲琺瑯以景泰年間製作的器物最為精美,也最為著名。
  • 李嫣一幅畫賣出一百萬的天價,普通人該如何為孩子打開藝術之門呢
    畫作中的駿馬栩栩如生,體現出了李嫣很好的藝術天賦。李嫣對自己的顏值不自信的,她的許多照片都用頭髮把臉擋住,然而她又是自信的,你看她走在T臺上,一點兒不遜色於專業表演的人,正是因為有藝術的薰陶,讓李嫣能淡然面對現實。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能開拓孩子的眼界和思想,激發靈感,啟迪心智。
  • 大師畫「花朵」,畫出了藝術美,贏得繪畫愛好者喜歡!
    這幅畫的名字是《曼陀羅 / 白色花朵一號》,在2014年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4440萬美元,這幅作品的價格也是喬治亞·歐姬芙一生當中最貴的繪畫作品,當我們看到這幅畫以後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清新乾淨,這也象徵著女性的純潔,所以很多喜歡繪畫收藏愛好者的朋友都願意收藏這樣的一幅繪畫作品,但是也有的網友說這幅畫也看不出是女性的某個器官呀,大家不要著急,好的畫總要留到後面,下面我們再看喬治亞·歐姬芙的另一幅繪畫作品
  • 美術史上的裸體藝術故事——《身體藝術手冊》
    本書從西方美術發展史上的裸體繪畫和雕刻中,精選出重要的裸體藝術名作300多件,依據不同的主題、內涵與表現風格編排,配上相關的「身體」藝術論述,讓我們通過文字與圖像,閱讀欣賞裸體之美。一部古希臘至現代的西方裸體藝術史。三百多件裸體藝術名家名作,二十一篇裸體藝術多元論述。
  • 董橋:這一代的清風明月丨私享藝術
    這一代的清風明月丨文 / 潘敦丨上個月看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紀錄民國作家蕭紅生平,電影三個多小時,說不上太好,也算不得糟糕,影片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蕭軍、蕭紅受邀到上海見魯迅先生的那一幕。老先生做事認真,裁了瘦長條的灑金粉箋,用鉛筆打了淡淡的格子再寫,看了讓晚輩感動。寫字實難,臨古人先賢臨到七分相似是本事、是用功,臨了幾十年,終於在漆黑的墨汁裡琢磨出自己的一點風骨,是天資,是造化。
  • 藝術定製丨曹小欽的藝術世界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職業畫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藝委會副秘書長;四川詩書畫家國際藝術交流協會理事;致公畫院副院長、四川省天府畫院副院長、四海畫院院務委員。擅長水墨人物、油畫、篆刻、書法兼長。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屢有獲獎。
  • 華為MatePad 藝術沙龍上海開啟,寶藏插畫師帶你畫出夢幻夏日
    東方與西方,歷史與現代,經濟與文化,商業與藝術……上海這座城市總是用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們。8 月 1 日,「畫夏,不在話下」華為 MatePad 藝術沙龍在華為智能生活館(上海愛琴海)重磅開啟,讓大家見證了一場科技與藝術的完美邂逅。
  • 名家名作丨到甘肅文源藝術館感受宋滌獨特彩墨藝術
    年輕的時候他就立志「要走一條自己的路,要創新中國畫,要畫出一個新時代新精神來。」進入藝術院校後,又培養出素描、色彩各方面的修養。他認識到西洋畫它有它的長處,西洋畫是強調科學性、寫實性。  彩墨畫是直接在調色盤上調製出,符合所畫客觀物象的色彩,直接落墨在薄薄的生宣紙上,這與原來的彩墨著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 文藝周末丨周末氣溫回暖 暢享高雅藝術
    04、講座丨讀書明理之君子05、馬丁·舍勒肖像攝影展《知人知面》06、八秩回眸——鄒傳安書畫藝術文獻展07、湖湘木帆船製作技藝展08、林風眠、吳冠中師生書畫信札手稿展09、中國當代巖彩繪畫藝術作品展10、加賀美健中國內地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