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笛導言
水晶杯其實是水晶玻璃杯,只是這玻璃裡多了其他金屬元素,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外型酷似天然水晶製品,所以才稱為水晶杯。
即便如此,一隻水晶杯通常也比一隻玻璃杯貴一大截。用過的人紛紛表示,水晶杯太「上頭」——外形美麗、鑑酒美妙、品位美好,此外沒事聽聽聲音也是一大享受……
敲擊水晶杯可比敲碗有禮貌得多得多得多,跟敲鐘比又不擾民,掌握「聽聲辨價」,也算是一門特殊技能吧?!(並沒有)
Q1.聽聲辨杯:猜猜哪個最貴?
一般來說,品酒杯的聲音越清脆、餘音越悠長,質感越好,價格當然也相對越貴。這其實也是個辨別水晶杯和普通玻璃酒杯的方法之一。
▲圖源於網絡
因為材質不同,普通玻璃杯發出「咔咔」的聲音較為沉悶,餘音也比水晶杯短得多,區別很明顯(當然不排除有的人就是聽不出)。
不過,要從聲音上辨別水晶杯和水晶杯和水晶杯……之間的價格,那就有點困難了。
好比環肥燕瘦都是美人兒,每一款水晶杯聲音的高、低、厚、薄,都受其杯壁厚度、嵌刻工藝、大小、造型等等影響,各個不同,還各個都「乘風破浪」,叫朕pick哪個是好呢?
實際上,如果材質都是純正的水晶玻璃,妄圖從聲音上盲猜水晶杯的價格,對普通人來說——難。
但是我們可以試試綜合判斷——比如品牌、產地、工藝,古董收藏專業人士還會考慮包括「罕見程度、優雅與否、外表新舊程度、外形和顏色」,甚至與之相關的民風習俗、民間傳說,都有可能影響到它的市價,再加上是否成套、流傳有無序列等等因素——
嗨,一般什麼東西玩到專業了,那坑也簡單不到哪兒去。
▲VAL SAINT LAMBERT聖朗博手工切割彩色人造水晶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舉個慄子,風笛藝術收藏過一款VAL SAINT LAMBERT聖朗博水晶杯,品牌背書就十分高端——它來自創建於1826年的比利時皇家御用水晶品牌、屬於世界頂級手工水晶級別;
藏家群體也頗值得推崇:俄國沙皇的酒盞、印度王宮的吊燈等均出自聖朗博,東方快車上的盥洗室也曾以聖朗博的產品點綴;
年份剛剛好:1970年以前,Val Saint Lambert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水晶製作公司,出品很有代表性;
其他加分項也更厲害:一套四色,這麼多年過去,保存與收集皆不易呀!
Q2.聽聲辨杯:金屬質感在哪裡?
如果一定要摳水晶杯和水晶杯和水晶杯……的聲音到底有啥不同,小編個人覺得,古董水晶杯比起當代常見的品鑑型水晶杯,可能更容易聽出金屬質感。
比如,曾有人拿起一對古董巴卡拉水晶杯相碰,就非常明顯地聽見「鋼」一樣鏗鏘的聲音。
這答案應該是在水晶杯的百變造型裡——你看,古董水晶杯大多長這樣……
▲19世紀末水晶高腳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18世紀末美國輝煌時期手切水晶杯小號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而市面上最常見的當代水晶杯大多長這樣:
▲肖特聖維莎迪凡系列:極薄、極輕盈、極精緻丨圖源於網絡
同樣是水晶杯,長著長著,妝(水晶刻花)也沒了,首飾(鎏金)也沒了,還越來越瘦(杯壁變薄),最後連造型也變了呢?
這可能才是淘古董水晶杯(以及其他古董同理)的樂趣吧,因為每一個老物件都是歷史的3D記錄儀啊!
首先,技術上,百年前的人們很難把杯壁做得像今天這麼薄。比如法國最著名的玻璃器皿生產商弓箭國際(ARC international),他家沿用傳統的款長這樣:
▲法國Arc International弓箭水晶高腳香檳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而如今,它旗下的C&S(Chef & Sommelier)品牌綻放(Open Up)系列,就用上了全新Kwarx 材料,給酒杯賦予了異常堅實的質地和非凡的透明光澤。(技術還是會帶來好處)
▲弓箭綻放系列丨圖源於網絡
其次,對某段時期的人來說,光溜溜的酒杯可能還「不怎麼好看」。在巴洛克-洛可可風靡時期,整個歐洲都被捲入裝飾的狂潮裡,為了把普通酒器做得好看又入流,鑽石點刻、琺瑯彩、冷裝飾(用顏色釉料和粘膠劑進行彩繪裝飾)等等複雜的工藝,統統往水晶杯上招呼。
▲19世紀末水晶白蘭地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古董酒杯厚厚的杯壁,可能還真的是為裝飾主義提供了寬廣的舞臺,路易·菲利普時期(約1830-1848年)的酒杯就普遍偏厚,而且做工和裝飾也顯得特別精細。
即使到了1950-60年代,水晶酒杯杯體,還是有非常多的切削、雕花、多面體形狀。對被簡約和實用主義「洗涮過頭腦」的當代人而言,一款專業的品鑑級別水晶杯,最好薄身、無色透明,以便觀察到酒本身真正的顏色。
這也就決定了古董水晶杯通常比當代水晶杯更有重量和質感(杯壁厚且動不動就加鎏金銅雕,怎麼可能不重?)。
而關於「金屬型的聲音」,試想想,當兩塊厚重的金屬相互撞擊時,激起的聲音通常堅實、集中、高強度,且非常有穿透力。這和(常見的)金屬本身的密度、質地有關。從這個角度來說,質感更厚重的古董水晶杯,也許更容易聽出「金屬碰撞」的鏗鏘效果;至於共振出的餘韻,那自然是悠長好聽了。
▲圖源於網絡
順便插播一下,這些注重裝飾的古董水晶杯,還為愛玩的哥哥姐姐們提供了多種「快來玩搭配」遊戲,曾有人說:「一條深色的桌布,可以將普羅旺斯所產酒杯的金色光澤完美襯託出來;而為了突顯法國西南部所產玻璃杯的翠綠色澤,最好使用深紅色的桌布;帶有幾何圖案的桌布用來搭配裝飾藝術時期(1920年至1930年)的杯子,則再合適不過了……」
這個,會不會比聽水晶杯的金屬音更好玩些?
Q3. 我該pick哪一款?
實際上,對一款顏值與實力並存的水晶杯來說,聲音真不佔據它的優點C位。
第一,不出意外的話,水晶杯通常是用來品酒或飲料的沒錯吧;第二,在品嘗不同的酒水飲料時,按酒水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酒杯,是不是講究人兒必須該講究的?
所以,除了享受水晶杯愉悅的碰擊聲,為接下來享受美酒/水/飲料的一刻,「依據造型」認真挑選合適的杯子,真的很重要!
一般來說,一款水晶酒杯的杯肚大小,決定它醒酒的程度;而酒杯的高低和杯口的收斂大小,則決定香氣綻放的程度;杯緣決定葡萄酒流入口中的位置和方式;而杯底則更能反映酒的視覺效果(如有表達不當請大膽指出)。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品(飲)酒專業人士」,可能在「不同葡萄酒品鑑垂直細分領域」更出色的當代水晶杯,更適合你。
▲圖源於網絡
而如果您是一位「喝酒美學愛好者」,那咱這些顏值在線的古董水晶杯,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囁!
▲日本則武手工製作水晶紅酒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19世紀末水晶香檳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水晶威士忌酒杯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無論你是喜愛當代簡潔版,還是古董那一掛,我們都得溫馨地提示一下:買水晶杯先鑑別是不是手工的哈!
為啥?因為工藝的關係,手工水晶杯的內壁,會有無數細小的稜角切面,在喝葡萄酒時,對醒酒、香氣散發、光線折射,都能起著微妙的「賦能」作用,可別小看這些細小的不同,品質之差正是在毫釐之間。
從這一點上,古董水晶杯完勝,因為古董水晶杯,它就沒有用機器吹制出來的……
▲圖源於網絡
最後,再加一點乾貨——該用什麼姿勢聽水晶杯的聲音呢?
在很多視頻裡,會發現人們用兩隻杯子相碰的方式來聽音。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晶杯最薄的地方通常在杯口,容易破損,所以聽音也好、乾杯也罷,千萬用杯肚撞杯肚,愛護您的水晶杯的杯口,是每個水晶杯發燒友的常識!
有些專業人士還會推薦這樣的方法來聽音:一手抓握杯腳,另一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水晶杯沿口,往外迅速拉拽…… 不過,這對質地厚重的古董水晶杯來說,太難實現了,所以……咱還是兩杯輕輕相扣,發出悅耳的音韻吧——Cheers!
▲圖源於網絡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文:閱閱 | 編輯:富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