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1月26日搬進安全房、吃上自來水,山西省天鎮縣馬家皂鄉東要泉村212戶519口人過上新日子就快一年了。回想往日住著破窯洞、吃的砂溝水、種著貧瘠地、雨澇年景好、旱年「將扎掙」的光景,很多村民時常掛在心頭、嘴邊的,就是「感謝精準扶貧」。
資料圖
東要泉村是天鎮縣的一個邊山峪口村,全村347戶931人,耕地面積5344.32畝。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過去幾十年,無數打井隊在200米以內沒打出過水。缺水成為制約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生產。
據村內一位年過八十的老人介紹,自記事起,村內就沒有打出過一眼機井,幾代人靠飲用砂溝潛流水為生,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世世代代居住土窯洞。
為解決村民吃水,歷屆鄉黨委鄉政府在打機井無望的情況下,先後多次組織在溝內採取以截潛流的方式,在地下建截攔水壩、建蓄水櫃、鋪設引水管道,供全村人畜吃用。
近年來,馬家皂鄉在脫貧攻堅中緊緊抓扶貧政策,決心破解缺水難題、摘掉貧窮落後帽子。馬家皂鄉對東要泉村採取一村一策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找水源、打機井、興水利。
資料圖
在天鎮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2018年10月,東要泉村打出了第一眼機井,徹底打破「無水村」的傳說。截至目前,全村已有機井9眼,水澆地達到3500畝,人均實現3.8畝水澆地,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
東要泉村地處邊山峪口,村莊依坡而建,85%的村民居住在土窯洞中。2019年,採取「住戶出一點、縣鄉籌一點、上級幫一點的辦法」,東要泉村對全村土窯洞進行搬遷改造,全村212戶519口人住上了安全房。
過去,由於缺水,村內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內有20%的耕地棄荒。自水利條件改善後,很多年輕人返鄉種地。如今,耕地不僅全部得以耕種,種植結構由過去單一種植向多元種植結構轉變,特別是高產、優質的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水利條件改善後,村民種植信心提高,投入也逐漸變高。如今,東要泉村畝產達1500餘斤,每畝平均增收700多元,僅此一項全村年增收140餘萬元。
資料圖
生產條件和居住條件改善後,東要泉村開始整治人居環境。圍繞「淨化、美化、亮化」,東要泉村先後硬化水泥路11700平方米,利用麵包磚鋪設路沿42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8盞,栽植路邊樹280棵,建圍牆110米,硬化場地666平方米,建起了村級文化廣場……
資料圖
如今,住著大瓦房、吃著自來水、種著旱澇保收地,東要泉村村民們充實地過著新生活。(賀曉林 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