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鎮縣馬東要泉村:精準扶貧挪窮窩

2020-12-14 新華網山西頻道

  自2019年11月26日搬進安全房、吃上自來水,山西省天鎮縣馬家皂鄉東要泉村212戶519口人過上新日子就快一年了。回想往日住著破窯洞、吃的砂溝水、種著貧瘠地、雨澇年景好、旱年「將扎掙」的光景,很多村民時常掛在心頭、嘴邊的,就是「感謝精準扶貧」。

資料圖

  東要泉村是天鎮縣的一個邊山峪口村,全村347戶931人,耕地面積5344.32畝。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過去幾十年,無數打井隊在200米以內沒打出過水。缺水成為制約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生產。

  據村內一位年過八十的老人介紹,自記事起,村內就沒有打出過一眼機井,幾代人靠飲用砂溝潛流水為生,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世世代代居住土窯洞。

  為解決村民吃水,歷屆鄉黨委鄉政府在打機井無望的情況下,先後多次組織在溝內採取以截潛流的方式,在地下建截攔水壩、建蓄水櫃、鋪設引水管道,供全村人畜吃用。

  近年來,馬家皂鄉在脫貧攻堅中緊緊抓扶貧政策,決心破解缺水難題、摘掉貧窮落後帽子。馬家皂鄉對東要泉村採取一村一策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找水源、打機井、興水利。

資料圖

  在天鎮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2018年10月,東要泉村打出了第一眼機井,徹底打破「無水村」的傳說。截至目前,全村已有機井9眼,水澆地達到3500畝,人均實現3.8畝水澆地,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

  東要泉村地處邊山峪口,村莊依坡而建,85%的村民居住在土窯洞中。2019年,採取「住戶出一點、縣鄉籌一點、上級幫一點的辦法」,東要泉村對全村土窯洞進行搬遷改造,全村212戶519口人住上了安全房。

  過去,由於缺水,村內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內有20%的耕地棄荒。自水利條件改善後,很多年輕人返鄉種地。如今,耕地不僅全部得以耕種,種植結構由過去單一種植向多元種植結構轉變,特別是高產、優質的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水利條件改善後,村民種植信心提高,投入也逐漸變高。如今,東要泉村畝產達1500餘斤,每畝平均增收700多元,僅此一項全村年增收140餘萬元。

資料圖

  生產條件和居住條件改善後,東要泉村開始整治人居環境。圍繞「淨化、美化、亮化」,東要泉村先後硬化水泥路11700平方米,利用麵包磚鋪設路沿42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8盞,栽植路邊樹280棵,建圍牆110米,硬化場地666平方米,建起了村級文化廣場……

資料圖

  如今,住著大瓦房、吃著自來水、種著旱澇保收地,東要泉村村民們充實地過著新生活。(賀曉林 晉寧)

相關焦點

  • 山西天鎮婦聯多舉措克服疫情影響力保勞務輸出
    康金花來自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卅里舖村,有3年多的保姆經歷,曾在已故著名經濟學家衛興華家中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康金花細心負責的照顧讓衛老很滿意,他專門給天鎮縣領導寫信表揚康金花,並推薦她入黨。 「外出當保姆前,只是在家做家務,照顧孩子,還養過豬,承包果蔬大棚,日子還過得去。」2014年的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那年,康金花在外打工的丈夫在工作中左手嚴重受傷。
  • 永州市工商聯深入新田縣下塘窩村開展「一進二訪」
    永州市工商聯深入新田縣下塘窩村開展「一進二訪」 來源:紅網 作者:鍾偉鋒 編輯:吳若蘭 2015-11-04 10:57:08
  • 精準扶貧摘窮帽 腳步鏗鏘奔小康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上林貧困群眾描繪了一幅濃墨重彩的幸福畫卷。作為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5年底,上林縣有貧困村6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3萬餘戶12.2萬餘人,貧困發生率20.71%。「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是該縣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發展機遇。
  • 青海民和北山鄉:易地搬遷挪出窮窩 村民過上好日子
    新華網 魚昊攝 2017年,民和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北山鄉7個村1455戶4939人實施整體易地搬遷,村民們從大山上的窮窩搬到川口鎮史納安置小區。寬闊的小區、嶄新的樓房、熱鬧的廣場,附近還有學校、醫院、農貿市場,李發輝感嘆,「比起以前山上的生活,這裡的生活環境真叫一個好。」
  • 「新春走基層」挪窮窩斷窮根 搬出「山卡卡」開啟新生活
    劉正堂所說的新家,在雲南省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2019年12月18日,在外奔波了十幾年的劉正堂終於告別了30平米的出租房,帶著妻兒住進了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小區房。「我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徹底離開兩紅巖。」
  • 用心用情把村駐,精準發力「摘窮帽」——貴州省總工會駐村扶貧工作...
    省總工會同步小康駐織金縣熊家場鎮工作隊首任隊長、省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委主任林世榮記得,袁周主席首次率隊到熊家場調研時就明確指出,要統籌抓好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脫貧攻堅打好基礎。按照袁周主席的指示要求,省總工會主要領導積極主動與省直部門協調資金,工作隊積極爭取縣有關部門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補「短板」。
  • 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這樣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各有特色
    2019年是山西省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巨、決戰決勝的一年,有17個貧困縣計劃摘帽退出,其中國定縣16個,分別是廣靈、天鎮、渾源、寧武、靜樂、偏關、代縣、五臺、興縣、石樓、臨縣、壺關、平順、永和、大寧、汾西,其中包括10個深度貧困縣;省定縣1個,即榆社縣。2月27日,省政府批准以上縣摘帽退出。至此,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17個貧困縣是怎樣脫貧摘帽的?
  • 精準扶貧不止步 幫扶路上情意濃
    而這變化,則要從華夏銀行太原分行5年前定點幫扶說起。自開展金融扶貧工作以來,華夏銀行太原分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山西省委省政府、上級監管部門及總行金融扶貧工作的安排部署,將金融扶貧工作作為政治工程、責任工程來抓,按照山西省脫貧攻堅要求及目標任務,以駐村幫扶、扶貧小額信貸支持、黨員幹部結對幫扶、金融服務為抓手,紮實推進金融扶貧各項工作,為助推山西省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精準扶貧成果以及為下一步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策略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 2020年度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新年伊始,從省扶貧辦傳來消息,根據《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管理辦法》(晉政辦發〔2018〕80號)《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監測評價實施辦法(試行)》(晉脫貧攻堅辦〔2019〕26號),在市縣監測評價和推薦遞補的基礎上,經省級第三方抽查評價、專家評定和媒體公示,認定2020年度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173家,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
  • 兩地攜手戰貧 泉潤湘西拔窮根
    兩地攜手戰貧,濟南幫扶下,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脫貧——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核心閱讀湘西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
  • ...小康」扶貧記 ——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駐村隊員康玉寶扶貧...
    編輯:扶貧「歷史書」精準扶貧,駐村扶貧檔案整理工作很重要。檔案完整準確才能確保扶貧任務底數清,底數清了才能做到扶貧工作精準。我剛來駐村隊工作,就發現一個問題:村扶貧檔案管理不規範。幫扶責任人和駐村隊員們查找各類扶貧工作檔案材料時,翻閱時細緻、歸還時亂放,檔案材料被「搗騰」成個樹枝搭鵲窩——橫七豎八,很容易造成檔案材料丟失現象。為了根治這個「病灶」,讓扶貧檔案更好地服務於扶貧工作,我主動找駐村第一書記請纓,擔起了整理駐村扶貧工作檔案的任務。說幹就幹,我撲下身子,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始加班加點整理檔案材料。
  • 張吉福在大同市天鎮縣駐村調研
    6月24日至25日,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深入包聯點天鎮縣住村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持續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切實把當地特色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品牌、經濟優勢
  • 華電雲南公司發布(2003—2020)精準扶貧白皮書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 12月10日,華電雲南公司同時發布(2003—2020)精準扶貧白皮書。2003年以來,中國華電情系怒江開展扶貧事業,累計投入40餘億元,派駐49人次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奔赴8個縣市9個深度貧困村行脫貧指導、掛鈎幫扶。2019年底,怒江老姆登村實現整村脫貧;2020 年5月,麗江東紅村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11月,怒江賴茂村、阿打村實現整村脫貧。2899 戶11390 名貧困村民擺脫了貧困。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11月22日,天水市委副書記王軍深入秦安縣就全縣「大走訪、回頭看」活動開展,精準扶貧、脫貧驗收、危房改造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 精準扶貧的「衡水色彩」
    打過招呼,李雙星開門見山:「脫了貧,咱要防返貧,更要致富。種金銀花省地、省水,高產期長,效益還好,很適合咱這兒種。」作為有著30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扶貧專家」,他要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埋下希望的「種子」。
  • 看「中國天眼」周邊五村上演的產業扶貧英雄劇
    本網記者 張天明 王永娟 陳秋莎  在貴州著名的「中國天眼」周邊,環聚著麻懷、新壩、金塘、金科、塘泥5座村,一直是「藏在深山人未識」。隨著「天眼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實施,這5村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以產業發展為利器,上演了一幕幕鮮活生動的產業扶貧英雄劇。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僅恆碧融三家龍頭房企在精準扶貧事業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300億元。它們創新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條企業公民新途;它們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創造出一個個扶貧攻堅的奇蹟。樂居財經特別策劃「2020中國責任房企」系列報導,發現中國「扶貧榜樣」。
  • 大同有望「撤縣設區」的縣,「領跑」市區闖出野路子,不是陽高縣
    文/小螞小蜂看天下(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天空一直都在,是雲來了又去,要揣著一口袋的快樂,滿載而歸。讓我們一起發現美,成為美大同,又稱「雲中、平城」,山西的一座地級城市,地處山西北部,是全山西的門戶,在過去有著非常重要的軍事地位,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同市境內有眾多名勝古蹟,是全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說起大同市的旅遊景區,那可是如數家珍,遍地都是寶物。在去年,大同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高達1318億元,經濟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有著「中國煤都」的稱號。
  • 第五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掃描
    2013年學校與蒲城縣建立定點扶貧結對幫扶關係以後,學校接續選派3任駐村第一書記,與閆家村黨支部班子一道引入並發展金銀花產業,通過黨建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綜合施策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產銷對接鞏固脫貧成果,扶貧育人實現校地共建共贏,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高校+地方政府+村黨支部+村級股份合作社+貧困戶」的「五位一體」精準產業扶貧新路子。
  • 搬出窮窩窩 邁向新生活 山西省36.2萬貧困人口走出大山奔小康
    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以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為重點,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群眾,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有效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