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組成黨員先鋒隊走村串戶開展疫情宣傳
今年以來,貞豐縣挽瀾鎮抓實抓好鎮人大代表聯絡站、興農村人大代表聯絡室、縣級人大代表聯絡點和人大代表戶「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搶抓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機遇,以場所建設、活動載體為抓手,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帶領全鎮縣、鎮人大代表積極為脫貧攻堅建言獻策,切實履行人大代表職責。
「我們擁躍村400多戶人家,現在有200多戶開始發展稻田養魚了,以後還會更多,我們擁躍村稻田養魚要堅決做下去。」黃家吉是挽瀾鎮擁躍村村主任,今年村子發展稻田養魚,稻田養魚這一短、平、快產業不僅讓土地面積實現增產,更讓群眾看到產業增收的希望。
稻田養魚初見成效
為著力推動擁躍村稻田養魚示範基地建設,挽瀾鎮人大主席團專門組織鎮人大代表、擁躍村村幹部黃家吉、王應東到興義魚苗場進行考察,並對稻田養魚技術進行培訓,經過培訓後,黃家吉、王應東及時組織該村村民召開3次群眾會,對稻田養魚技術、投入產出等進行詳細培訓,並得到群眾一致認可,成功完成700畝的示範基地建設。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工作中,挽瀾鎮通過抓培訓強動力、抓調研強思路、抓視察強落實、抓評議強壓力、抓宣傳強氛圍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不斷增強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挽瀾鎮人大主席張洋忠介紹,挽瀾鎮創新人大代表工作舉措,抓實抓好鎮人大代表聯絡站、興農村人大代表聯絡室、縣級人大代表聯絡點和人大代表戶「三級聯動」工作機制,「五抓五強」發揮人大代表履職能力。
代表為群眾發放農藥防治稻穀卷葉病
抓培訓強動力。無論是行使監督職能還是服務選民群眾,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質是第一位的,沒有做好工作的熱情和本領,當一屆人大代表就難以有所作為。為了夯實履職基礎,挽瀾鎮堅持把人大代表的培訓學習作為第一個活動內容,重點學習中央和各級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通過學習「充電」,代表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奠定了履職的基礎。
抓調研強思路。不定期組織各村人大代表深入各村,採取看現場、聽匯報、提建議等方式,開展水、電、路、網、房等扶貧項目補短板工作專題調研,重點圍繞補短板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下步工作建議,形成的調研報告供鎮一線指揮部決策參考。同時,通過五輪調查研究,積極謀劃挽瀾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人大代表爭當產業發展排頭兵,在村裡率先響應號召流轉土地,通過參加群眾會與群眾共商10餘次,目前已結合擁躍村優質水質和土地,採取「優質稻+生態魚」的方式,新建稻田養魚示範基地700畝,示範帶動全鎮發展稻田養魚1000畝;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發展蘆筍種植860畝,帶動75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戶均年分紅1000元,帶動120長期穩定務工,發展香椿種植200畝,帶動50人長期穩定務工,吸納25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戶均年分紅1000元;依託龍頭大山充足的光照時間及廣闊的山體面積,大力實施新能源(光伏)產業,建成投用挽瀾鎮窯上農業光伏電站和挽瀾鎮淘鄉光伏電站兩個光伏電站,總裝機規模60兆瓦。採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方式,以興農村家庭農場為基礎,由興農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富之源公司籤訂「五統一」服務協議,統一提供豬苗、飼料、防疫管控、技術指導、保價回收,在興農村發展生豬養殖1000頭,帶動6戶群眾就業增收,輻射帶動板光村20餘戶群眾入股分紅增收。在全鎮發展優質稻5000畝,蔬菜1000畝,馬鈴薯500畝、生薑2000畝;在「納坎-者塘-店子」片區種植蜂糖李2000畝;在「窯上-板光-納坎」片區種植茶葉5000畝;在「興農-店子」片區種植油茶2000畝。在納坎村流轉荒山,種植皂角樹5000畝、林木10000畝、李子400畝,增加群眾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抓視察強落實。人大代表是聯繫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鎮人大主席團專門組織人大代表對脫貧攻堅各階段的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視察調研,並要求代表要圍繞「五問」、當好「三員」開展活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挽瀾鎮專門組織人大代表不定期深入各村(居、社區),對各村前沿指揮所實施的水、電、路、訊、房補短板情況、脫貧攻堅防貧返貧情況、建檔立卡貧困戶「3+1」明白欄完善情況等進行視察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各村立即銷號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視察活動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不斷在脫貧攻堅中發現問題、反映問題、推動問題解決,樹立了人大代表良好形象。全鎮人大代表做到從大局出發,助推「治陋習、樹新風」活動,主動進村入戶宣傳文明創建內容,以實際行動投身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推動鄉風民風的淳化,用實際行動維護挽瀾的形象,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萬畝光伏拉動地方經濟新引擎
抓評議強壓力。為確保幫扶部門和幫扶幹部切實履職盡責,紮實有效推進脫貧攻堅,鎮人大抽調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各村居,以入戶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扶貧滿意度調查,重點針對各級督戰反饋的群眾滿意率低、幫扶責任心不強等問題進行實地調查,並開展幫扶部門和幫扶幹部履職情況評議,進一步激勵幫扶部門和幫扶幹部的責任心。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中,鎮人大代表根據鎮人大主席團的統籌安排,分批次在全鎮共走訪貧困戶867戶,發現問題50個,將問題反饋給相關責任人,及時得到解決落實,進一步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抓宣傳強氛圍。充分利用網絡、小喇叭、宣傳欄、簡報等方式加強代表履職情況的宣傳,積極營造人大代表聚力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組織各村人大代表在用好廣播的同時,充分發揮流動「小喇叭」的獨特宣傳優勢,人大代表與村組幹部組成流動宣傳小分隊走村串戶,密集宣傳由縣統一錄製的音頻防控知識,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疾病防控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幫助群眾增強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髮揮了積極作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黃飛鴻
編輯彭芝莉劉義
編審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