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心中的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 身體下地獄(圖)

2021-01-07 中華網

驢友劉銀川。去年10月23日,他逃票進入西藏羌塘無人區後失聯至今。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穿越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劉銀川,30歲,徒步愛好者,2017年10月23日逃票進入藏北羌塘無人區進行徙步穿越,迄今失聯已逾85天。

他的原定計劃是,從西藏西北部的那曲地區雙湖縣進入羌塘無人區,一路向北,途經可可西裡和阿爾金山無人區,最終抵達青海西北部的花土溝鎮,線路總長1504.788公裡,如果順利的話,他會在60天左右完成上述行程。

為此,他準備了30公斤食物和可抵禦-20°低溫的羽絨睡袋、矽膠雪地帳篷等裝備。當地警方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些物品並不足以支撐他完成此次徒步。「選擇冬季進入無人區的幾乎沒有,劉銀川是個例外。」

▲2017年10月,劉銀川為此次進入無人區做準備。圖片來自網絡

劉銀川家人報警後,雙湖縣警方、民間救援團隊進入無人區,在風沙、大雪和沼澤中搜尋劉銀川的蹤跡,目前仍無消息。

孤身一人冬季徒步穿越無人區,到底有多危險,生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就此問題訪談了兩位資深戶外運動愛好者。扎西多傑是國內最早的登山愛好者之一,李巍曾自駕穿越過羌塘無人區。多年的戶外生涯,他們都曾遭遇意外,也都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口述者:李巍,46歲,北京人,極限越野愛好者

2007年8月,我還在北京一家裝修公司上班。一次出差去康定,駛出成都,驅車在318國道上,一個「海螺溝冰川」方向的指示牌赫然出現,鬼使神差地,我開車進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冰川。

原本我想像中的冰川是水面上漂浮著冰塊,像結了冰的池塘,無非更大一點。可海螺溝冰川不是,高聳入雲的雪山頂孕育了它,它像巨刃般直插入低海拔的山地,在原始森林裡硬生生地開闢出了一條通道。

此刻萬籟俱寂,面對壯闊的冰川,我震撼得久久沒有說話。

回北京後,海螺溝冰川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從那以後,我慢慢和一幫喜歡自駕遊的朋友走到了一起,我們驅車跑遍了大江南北,草原、沙漠、雪山,就連鮮有人涉足的四大無人區——羅布泊、阿爾金、可可西裡、羌塘,都有我們留下的車轍印。

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四大無人區中面積最大、最兇險的要屬羌塘,平均海拔4700米,遍布河流和沼澤,如果車輪陷進去,就很難脫身。所以我們一般選擇冬天穿越,水面都凍住了,行駛的難度相對較低。

▲李巍拍攝的羌塘無人區內的雪山和湖泊。受訪者供圖

幾年前的初秋,我們一行8輛車,13個人,從北京出發,一路穿過呂梁、西寧、格爾木,在格爾木休整了一天後,17日正式進入羌塘。穿越過程中,我們作息規律,早上五點起床、吃飯,趁地面凍得最硬的時候趕路,下午三點後,地面的冰殼子開始融化,我們就停下來休整。

一路上我們沒見到多少食肉動物,它們怕人,聞到汽油味兒就遠遠地跑開了,倒是見著了不少食草動物,野犛牛、藏羚羊,還有野驢群跟我們賽跑。我們怕把它們累死,每逢開始賽跑我們就減速或者停一下,任憑它們把我們的車隊甩在身後。

進入羌塘無人區第3天,我遇到了意外。過一條河時,我的車和另外一輛車卡在了冰塊裡,我套上一條皮褲下水,把鋼絲掛到絞盤上,剛掛好,可能因為活動太過劇烈,一陣猛烈的高原反應襲來,我眼前發黑,一頭栽倒在河裡。

岸上的同伴拿繩子套上U型鉤往河裡扔,希望我能抓住鉤子爬上來。可繩子一沾水就凍得像冰棍兒一樣,U型鉤砸到我臉上,把我眼眶都砸腫了,我很快就凍得失去了知覺。

等我醒來,發現自己躺在車裡,身上的溼衣服被換掉了,嘴裡塞滿了巧克力,齁得要命。還好救過來一條命!

經過17天的跋涉,我們穿越了羌塘無人區。全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天地遼闊,我想往哪兒走就往哪走,沒有羈絆,沒有拘束。而這種極致心理滿足的代價就是,太累了,真的太累了,可以說是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李巍所在車隊穿越羌塘無人區。受訪者供圖

徒步穿越比越野更兇險

開車越野雖然累,但比起徒步還是有很大差距,用我們圈內的話說,如果說越野是挑戰,那麼徒步就是玩兒命。

2008年,我曾經徒步穿越海南島一條叫「蟒蛇小道」的路線。最初我以為那是一條開車越野路線,抵達後才發現車開不進雨林,只能徒步。

雨林環境惡劣,樹上密密麻麻的螞蝗,聞到人血的味道就鬆開吸盤掉下來,像雨點一樣砸在身上、掉在地上,順著鞋帶的眼兒、透氣的孔就鑽到皮膚裡去了。我當時只在短袖外面披了件非常薄的雨衣,馬上成了螞蝗圍攻的對象,因此走了沒幾百米,我就慌慌張張地退了出來,腿上還鑽進了兩條螞蝗,我用煙把它們燻了出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徒步了,專心玩越野。

在我看來,徒步的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嚴酷的自然環境,而是他自己。他必須要直面孤獨。這是我們自駕的人無法想像的,畢竟我們出行一般都是編隊。

▲李巍和他的愛車在沙漠裡。受訪者供圖

我參與過一次搜救。2014年10月,一個驢友冬騎穿越藏北北線,大半年過去了無音訊。在搜救過程中,我們找到了他的隨身物品,甚至包括鑰匙扣、拉鎖這類小物件兒,可就是找不到人。我猜測有兩種可能:一是他在冰湖上砸冰面取水時掉下去了;二是他體力透支時被狗熊、狼或者是禿鷲給拖走了。

還有一個驢友,2015年在可可西裡失蹤了,也是非法穿越。最後救援隊找到了他的自行車,在太陽湖的西北角,車頭立著,車尾凍在冰裡。

這次劉銀川失蹤,我估計他生還的機率不會很高,畢竟他所攜帶的隨身裝備就不適宜穿越羌塘——那兒已經零下50攝氏度了,他卻只帶了一個能抗零下20攝氏度的睡袋。

這麼多年來,經歷了多次極限越野,我的想法變得通透了許多,面對事情更加懂得順勢而為。進入無人區,到人跡罕至之地,雖然可以看到極致的風景,得到暫時的解脫,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城市,回到現實中來。

以前我們常說人定勝天,可我覺得,大自然是無法被徵服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們還是要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口述者:扎西多傑,41歲,藏族,現居北京,中國首批登山愛好者之一。

雪山上的意外

我第一次登雪山就遭遇了一場意外。那是1998年,中國民間登山運動剛剛起步,我們幾個愛好者相約去登藏區七大神山之一——四川阿壩州海拔5588米的雪寶頂。兩個經驗比較豐富的隊員負責登頂,而我當時登雪山經驗有限,負責後援工作,在海拔4000多米的大本營給登頂隊員準備補給。

按照計劃,兩位登頂隊員應該在出發後的第二天下午返回大本營,可是過了計劃時間幾個小時,兩人還不見身影。我們便上去搜救,先找到了其中一人,當時他眼睛一直在流淚,已經出現了暫時性的雪盲症狀。我們把他架回大本營,又返回去找另外一人。

一天的尋找無果,我們凍得受不了,補給也快用完了,就在我們即將放棄,準備第二天再來的時候,呼喚聲終於有了回應。另外一人躺在一個叫烏龜背的地方,幾近虛脫,褲子撕破,臉上也有蹭傷。

▲2007年元旦,扎西多傑和妻子穿越大五臺。受訪者供圖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兩人在登山過程中理念出現了分歧。雪山的天氣瞬息萬變,登山必須遵循嚴格的紀律。我們一般會設定,在某個時間點必須達到某個高度,如果到了時間達不到,哪怕山頂已經近在咫尺,也必須下撤。因為過了這個時間點,氣溫可能會迅速下降,帶來的風險不可控,比如暴風雪、急速降溫等,外加雪山上潛伏著的或明或暗的冰裂縫、隨時可能會坍塌的雪簷,不僅業餘登山者很難應對,即使專業的登山家也會有風險。

而在這次登山過程中,二人未能在預定時間抵達預定高度,一人堅持繼續登頂,結果天氣轉差,他意外滑墜受傷。他無法獨力返回大本營,就挖了條雪溝,在雪裡住了一夜。另一個人選擇下撤,雖然沒有受傷,但由於在雪裡時間太久,出現了短暫性的雪盲。

同伴間的鼓勵都是跨越生命的

兩年後的暑期,我們一行三人再赴雪寶頂。

為什麼我還要去?因為我還沒能徵服它。雪寶頂太美了,它像高原上一座高聳入雲的金字塔,一側是湛藍的高原海子,另一側是雪水融成的潺潺溪流,山下大片的綠色牧場,一望無際的綠野上漫開著花兒,五顏六色。

在不間斷的雨雪中捱了兩天後,我們終於盼到了晴天。在藏族嚮導的帶領下,我們穿越碎石坡,翻過駱駝背(雪寶頂上的一條深溝),當晚就到達海拔5000米以上的一處休息點。

第二天登頂過程十分順利,我們還意外發現了以前日本登山隊留下的路繩,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按預定時間,我們在下午2點前抵達峰頂。峰頂面積很小,只容兩人站立,向下俯瞰,就像站在皇冠最高處的明珠上,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我們下撤時天氣變化,霧氣泛上來,我們恍若在雲中漫步,都有些慌亂,好在同伴之間互相鼓勵,沿著來時的腳印和路繩,我們又磕磕絆絆返回大本營。第二天,我們剛回到村莊就發現,雪山又下雪了。藏族嚮導說,我們和雪山有緣,這是老天爺給我們留出來的時間。

值得一說的是,在登山過程中,同伴之間的關懷,一句話,一雙手,給予彼此的鼓勵都是跨越生命的,尤其在面臨危險時,這份關懷讓你心中覺得多了依靠,很多一起登山的人後來都會成為好朋友。

2000年這次重登雪寶頂,我和同行的女孩兒一直在互相支持,下山時她體力不支,我怕她摔倒,一路拉著她,到了平地我們也沒有覺得要放手。

她後來成了我的妻子。

▲2000年7月31日13:00左右,扎西多傑和妻子宋雪梅在四川阿壩州雪寶頂(海拔5588米)頂峰留念。受訪者供圖

登山讓人上癮,登了一座還想登下一座,登了6000米還想登7000米。但我也深知,登山是一項科學的運動,不能憑感性、憑衝動,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首先,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體力有充分的認識,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平時一二十公裡都跑不下來的人,要去高海拔地區經歷高原反應、負重登山、食宿不規律,顯然是不科學的。其次,要對目的地有充分了解,包括登山路線、季節、氣候、山體環境等,現在網際網路很發達,驢友們的資料應有盡有,出發前要充分學習。第三,對於非專業登山者來說,尋找專業的服務公司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何時候不要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別人手上,即使你找了專業嚮導,也不意味著就沒有危險。

現在我國戶外運動的救援水平還比較低,不像國外很早就建立了成熟的救援體系。國內登山運動上個世紀90年代才發展起來,目前雖然有一些民間救援組織,比如綠野救援隊,藍天救援隊,但整體上還遠達不到成熟完善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更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不建議過度的冒險,因為人除了個人屬性,還有家庭屬性,社會屬性,做一件事情之前應該綜合評估,不能把社會屬性和家庭屬性都拋棄,只為自己活著。

相關焦點

  • 身體的地獄,眼睛的天堂,告訴你開領克05自駕川藏線是什麼體驗
    而很多人心中的終極目的地,就是西藏,因為這裡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大部分有條件的人都會選擇自駕遊,將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一路體會從平原到草甸,從冰川到雪原的絕色美景。而說到自駕川藏線,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318國道,這條總長5476千米的最美風光大道,橫跨中國的東中西部,是一條既險又美的公路。
  • 稻城亞丁,只有來過才知道什麼是眼睛在天堂,身體下地獄
    是如那一句「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的美好,是人間香巴拉的神秘,還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浪漫?最早知道稻城亞丁源於七八年前馬蜂窩上的一篇遊記。無論是其文字的描述,還是照片的直觀感受,稻城亞丁的美都震撼到我,吸引了我。從此,有個聲音總在催促,走吧,走吧,去稻城亞丁吧!
  • 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為什麼有的人去稻城重生有的人是遺憾
    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為什麼有的人去稻城重生有的人是遺憾「我偷偷的告訴你,有一個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愛的人一起去哪裡,看蔚藍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場秋天的童話。我要告訴她,如果沒有住在你的心裡,都是客死他鄉!
  • 生態羌塘成為動物「天堂」
    10月的雪域高原,一望無際的草原開始由綠變黃,藍天白雲下,成群的牛羊迎來全年中膘肥體壯的季節。
  • 小遊戲《天堂還是地獄》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你定!
    小遊戲《天堂還是地獄》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你定! 最近有一款頗有創意的遊戲登陸STEAM青睞之光,遊戲的名稱為《天堂還是地獄
  • 人性經不起考驗,疑神疑鬼的丈夫上天堂,守護摯愛的妻子卻下地獄
    最後由德基姆宣判誰上天堂,誰下地獄~一對結婚不久的小夫妻,搭乘著電梯緩緩上升。映入眼前的是一所從未見過的酒吧,以及不記得自己是怎樣來到酒吧的記憶。面對陌生的環境,帥氣的酒保。丈夫「隆」就踏上了威脅酒保的道路。然而酒保卻只顧著自己的使命,敘述了小夫妻來到這裡的任務,並給小夫妻看了一片吊在牆上的屍體。在酒保連續的沉默應對,以及隆無法尋找回家之路時,只能答應酒保的要求。
  • 一念天堂,如何下地獄
    是誰在心中攛掇,我向你口吐惡言。是誰在腦海中,我和你一世仇敵!這周圍的人有點怪,他們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熟悉的人,認識的人,說的話都有雙重的意思。這世界上好人真少,好久沒有碰到。以前愛和我聊天的人,都沉默了,見了也躲著。能想起來的都是齷蹉的事,一個開心的都沒有。難道我是壞人!?不,我不是,你是!我們聊會天,你就映射我是壞人,你也不是好人。
  • 為什麼不安的靈魂讀天堂和地獄?
    晚年失明時,他在迷茫的時間裡經歷了地獄和天堂。與其說靈魂尋求通向地獄或天堂之路,不如說是把自己變成地獄或天堂。我已經80歲了,每天晚上我都會發現自己有時生活在幸福中,也許這就是天堂,有時我會感到沮喪,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稱之為地獄。天堂裡有更多的悲傷。我是我相信。願如此。因為幸福畢竟是無法忍受的。
  • 搞笑漫畫:天堂和地獄的差距這麼大,誰不想下地獄啊!
    這天的天堂來了兩個死人,於是神仙問他們兩個生前做過什麼壞事,其中一個人說自己生前做過最壞的事就是偷了鄰居李寡婦的內褲,這時神仙一聽,這算什麼壞事,於是就打法那個人去了天堂,然後神仙又問另外一個人做了什麼壞事,那個人說自己在七歲的時候失手誤傷了人,而前幾天還不小心把鄰居家的老母豬給弄死了,神仙一聽,這人太壞了,於是神仙叫人來把這個人送進了地獄,這個人大喊不想下地獄啊
  • 比較之心,可以把你從天堂拖進地獄,從地獄拉上天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人會活得一無是處,也沒有人能活得了無遺憾,比較之心能把你從天堂拖進地獄,也能把你從地獄拉上天堂,關鍵看你是俯視還是仰視。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味比上會痛苦,一味比下會墮落。
  • 印度富人區從來不缺美女,再看看貧民窟,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推薦語: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貧富差異,不同的是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而已,印度就是個貧富差異處於極端的國家,他們分為富人區和貧民窟,哪怕只是隔了一條綠化帶的距離,這就是一輩子都逾越不了的鴻溝。那些所謂的灰姑娘和王子的美好愛情故事,在這裡是不存在的,因為窮人和富人是平行線,在印度的富人區從來都不缺美女,再看看貧民窟,一個天堂地獄的真實對下文轉載自作者:禮遊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主要是看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而其中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貧富差距。
  • 用VR打飛機,究竟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習慣手柄搖杆的玩家可能對操作視角有這樣一個習慣:下推搖杆向上看,上推搖杆向下看;左推向右,右推向左。這種操作控制的實際不是遊戲中的主角,而是一個假想的「鏡頭」。這種逆方向操作,正是鏡頭的實際運動效果。
  • 一想到天堂!一想到地獄
    換句話說,芸芸眾生是轉到「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他的身心。善念是天堂,邪惡是地獄。這是佛教徒用來勸戒善和懲罰惡,以及用來勸戒和實踐所有生物的佛語。這是另一個佛教故事。據說一個好鬥的戰士問禪師關於天堂和地獄的事情。禪師說:「你性恪乖戾,行為粗鄙,我沒有時間跟你這種人論道。」武士生氣了,用劍大聲喊道:「你竟也對我這般無禮,看我一劍殺死你!」
  • 廣東小龍鬥,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爬山愛好者的必選之地
    抬頭可見搖曳的樹梢上金光閃爍,追著耀眼的光芒,似乎一路走向天堂,奔向光明。有時候,走過的路完全蔭蔽,不見天日。陰風陣陣,似要僵化一切。穿梭在陰森的密林間,蜿蜒曲折,迷宮一般,像要通向可怕的地獄。明媚之處,溫暖如春。陰暗之處,冷風刺骨。
  • 疫情之下,有人下地獄,有人上天堂
    疫情之下,有人下地獄,有人上天堂 關注中金在線:
  • 《康斯坦丁》:通靈天堂與地獄,咳血帥哥的驅魔之路
    雖然他一直想自殺,但後面他知道了上帝和魔鬼撒旦之間有一個協議,雙方都不能夠對人類在死後進天堂還是進地獄進行幹涉,只能夠間接引誘人們進行選擇,而對於那些自殺的人,則只能下地獄。所以康斯坦丁不停運用自己的超能力,清除人間的惡魔,希望有一天他可以獲得一張進入天堂的準許證。不幸的是,由於這個人每天抽菸,最後他發現自己得了肺癌。
  • 《神曲》——一部關於西方地獄與天堂傳說的百科書
    最近很偶然地讀到泰戈爾的一首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我這才發現,原來人生的恐懼底線,是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妖魔鬼怪和地獄。那麼這個世界上有妖魔鬼怪以及天堂和地獄嗎?其實這個世界本無天堂與地獄,天堂與地獄只在每個人的心間,你心向天堂即在天堂,心向地獄即在地獄。
  • 搞笑漫畫:天堂和地獄的待遇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是健康身體的良藥」。搞笑漫畫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是缺少不了調味劑的。漫畫內容豐富,內涵獨特,不僅給你帶來輕鬆愉悅,也能讓你在茶餘飯後與人分享快樂,眾多搞笑內容總有一款能讓你眼前一亮,get到你的笑點。
  • 達利遇見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神曲》中的「天堂遊記」
    代表人性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理性與哲學的化身)的帶領下穿過地獄、煉獄,然後將他交給自己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這幅壁畫是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一部分。畫面中,但丁手持《神曲》,背景是地獄、7層煉獄、佛羅倫斯城,上方則是天堂。《神曲》整部作品分為三大篇章:「地獄」、「煉獄」、「天堂」,每一篇章33歌,加上序曲,正好100首。
  • 佛教相信天堂和地獄嗎?
    大足石刻中的地獄獄卒雕像(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歷的可能,甚至可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惡五逆的大罪下地獄。苦報受完了,地獄的眾生可以生天堂;福報享盡了,天堂的眾生可以下地獄。所以佛教相信,天堂雖好,不是究竟的樂土,地獄雖苦,也有出離的日子。 同時,由於所修善業的不等,天堂也有等次,由於所造惡業的輕重,地獄也分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