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羌塘成為動物「天堂」

2021-01-20 荔枝網新聞

  10月的雪域高原,一望無際的草原開始由綠變黃,藍天白雲下,成群的牛羊迎來全年中膘肥體壯的季節。記者日前驅車穿越藏北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常見到藏野驢、藏羚羊、野犛牛等野生動物悠然徘徊。

  那曲市擁有西藏最大的草原區,天然草場超過6億畝,被國家和自治區列為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有40多種。橫跨那曲市與阿里地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我國25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被譽為「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近年來,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更大程度上保護了冰天雪地,力求持續望見綠水青山。

  創新體制機制 釋放管護活力

  西藏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各類自然保護區建設,探索適合高原特點的生態保護與建設路徑。2015年7月,西藏開始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不僅提高了工作人員積極性,形成強大合力,還有效保護了各類野生動物。

  那曲、阿里地區及相關7個縣單獨設立了羌塘保護區管理機構,增加解決了32名事業人員編制,充實了人員力量。同時,規劃建設了73個管理站,並配套交通、監測等設備;按照養事不養人的原則,共聘用農牧民專業管護員780名,每個管理站配置站長和副站長各一名。(下轉第四版)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宗嘎說,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了「三個轉變」:保護管理從鬆散管理到嚴格管理的轉變;羌塘保護區從開放式管理到封閉式管理的轉變;專業管護員從普通牧民到生態衛士的轉變。

  管理站自投入運行至今年8月,780名專業管護員全部上崗,累計巡護5.47萬人(次),巡護裡程258.4萬餘公裡,收繳各類野生動物產品2587頭(角、只);拆除野生動物重要遷徙通道上的網圍欄9.56萬米,救助珍稀野生動物420隻(頭);阻截非法進入保護區46起406人次,基本杜絕了保護區內非法採石、挖沙、開礦、盜獵、破壞棲息地等違法犯罪行為。

  依法保護 嚴格執法

  今年9月30日,那曲市犯罪嫌疑人巴久伍且非法捕獵、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一案已偵查終結,將此案移送索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起訴。

  索縣嘎美鄉那那達村2017年8月發生一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犯罪嫌疑人巴久伍且11月在取保候審期間擅自離開索縣不知去向。2019年8月,巴久伍且在四川省冕寧縣落網,並被押解至那曲市看守所依法刑事拘留。

  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科長毛世平說,今年以來,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檢查野生動物活動區域68處,組織開展清除非法獵具專項行動35次,清除農用捕鼠器套夾200多個,未發現非法獵具。每月巡護2次至3次、在候鳥集中棲息的鳥島開展野外巡護80多次的規定,對違法犯罪活動形成了持續的高壓態勢,有效保護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與此同時,巡護管理是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也是保護區制定管理計劃、開展科研監測的基礎。

  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米瑪次仁說,那曲市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巡護管理模式,通過建立以護林員巡護、日常巡護、稽查巡護、監測巡護和武裝巡護相結合的五級巡護機制,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率先在全區建立了西藏羌塘野生動物巡護監測管理系統,建立了雪豹監測網絡,並在野外監測中拍到了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活體照片,為整個保護區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減緩「人獸矛盾」 加大科研力度

  「人獸矛盾」是近幾年來藏北倍受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據2006年至2018年統計,棕熊等野生動物共造成那曲市傷亡45人(其中死亡18人),造成經濟損失約2.4億元,政府不斷加大補償力度。

  今年10月初,在那曲市色尼區香茂鄉,有網民拍攝到棕熊一家4口在雪地裡尋找食物,其發在微信朋友圈裡的照片引起網民關注。香茂鄉牧民扎旺說:「生態好了,棕熊破壞也多了,我們這棕熊每年都要進村『騷擾』,去年我家的羊被咬死5隻,幸好有政府補償。」

  面對「人獸矛盾」問題,那曲市積極與相關科研院所、國際保護組織合作,研究並推廣應用防熊特製網圍欄等防範工程。「我們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嘗試由過去政府直接補償向商業保險轉變的模式,保險的籤訂,有效化解了棕熊等野生動物對社區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的侵害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人獸矛盾』,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米瑪次仁說。

  雙湖縣自然資源局專業管護員次仁說:「一天晚上,雅曲鄉一牧民家的羊圈中,我親眼看到了狼撕咬著羊。我們用警燈和喇叭嚇唬它,它突然朝皮卡車猛撲過來,開始咬我們的輪胎。」

  與此同時,科研正助力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建設。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扎縣馬躍鄉、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湖縣和尼瑪縣境內開展了「羌塘雪豹研究與保護」工作。安裝紅外相機269個,總覆蓋面積約3800平方公裡,南北跨度約270公裡,東西跨度約220公裡。相機點位平均海拔約5050米,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雪豹監測網絡,馬躍鄉成為西藏第一個(中國第二個)全境開展雪豹科學監測的行政鄉。

  截至2018年底,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其中國家級11個),保護區總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如今,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得到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保護,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性增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那曲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藏羚羊已增至15萬隻以上、野犛牛已增至1萬多頭、藏野驢已增至8萬多隻。

相關焦點

  • 西藏無人區羌塘:隨處可見瀕危動物,湖泊正急劇減少
    在海拔低的地方,卻有著一些國家稀有野生動物或者瀕臨滅絕的動物。讓人感嘆之餘,也更給人神秘感,好奇又有一絲恐懼。 西藏無人區羌塘:隨處可見瀕危動物,湖泊正急劇減少。
  • 驢友心中的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 身體下地獄(圖)
    去年10月23日,他逃票進入西藏羌塘無人區後失聯至今。圖片來自網絡原標題:穿越羌塘無人區|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劉銀川,30歲,徒步愛好者,2017年10月23日逃票進入藏北羌塘無人區進行徙步穿越,迄今失聯已逾85天。
  • 人間煉獄or動物天堂?鬼城車諾比
    三十多年過去,這裡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的世界。猞猁、野牛、鹿和其他動物都在茂密的森林中遊走,車諾比禁區所覆蓋的2800平方公裡土地,現在已經變成歐洲大陸第三大自然保護區。那麼,車諾比禁區真的成為生物的天堂了嗎?事實是:生物很豐富,天堂很遙遠。核輻射導致的生態災難仍隨處可見。儘管看起來很正常,但車諾比的動物和植物很多都是變異種。
  • 中國的無人區,在這裡人類難以生存,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雖然這裡的生活條件很差,但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山裡有各種經典的地貌,包括雪山和冰川、高原和沙漠、草原、沼澤等。各種地形為動物提供了優越的棲息地,因為沙漠將這個地方與外界隔絕,人類很難穿越,更別說在這裡定居了,所以這裡基本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保留著自然生態系統,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很多珍稀動物都活在滅絕的邊緣。這裡有美麗的自然景觀,無盡的沙漠,無盡的雪山冰川,獨特的熔巖地貌,都很吸引人。然而享受這些美妙的風景需要巨大的勇氣、毅力和對冒險的熱愛。
  • 英國研究發現車諾比核災區成野生動物天堂
    該研究稱,核災區現在變為野生動物天堂,區域內甚至有棕熊活動,這種情形為百年來首次出現。據香港《東方日報》12月3日報導,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爆發後,前蘇聯政府疏散逾九萬名居民,將方圓三十公裡列為封鎖區,面積達二千六百平方公裡,災區淪為鬼域,生人勿近。而英國一項輻射研究近日發現,車諾比核災區變為了野生動物天堂,更發現災區內有棕熊活動,為百年來首次,動物專家均嘖嘖稱奇。
  • 可可西裡的秘密,人類的禁地動物的天堂,死亡率比珠峰更高
    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自然生態保存比較完整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最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可可西裡在2017年通過決議,已經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中國的第51處世界遺產。除此之外,野生動物的襲擊也是不可忽視的危險,在這裡遍布藏羚羊,犛牛,棕熊,狼群,花豹等野生動物,他們常年在這塊土地上追逐廝殺,充滿野性,在野外遇到了很有可能被它們襲擊。可可西裡是很神秘,充滿了未知與探險,但是在沒有專業的團隊以及充足的準備下進入這個地方的話,無異於自尋死路。據統計,近些年在可可西裡以獨自一人的情況成功穿越的不到十人,在這裡丟失性命的卻多達幾十人,死亡率比攀登珠穆朗瑪峰更加恐怖。
  • 狗狗的動物天堂,奇遇幻想!
    我要把頭抬的最高才可以看到門的最上面,好像寫著動物天堂。我嘀咕的說著,動物天堂是什麼地方,我這是死了嗎?突然有聲音傳來,嗯,這裡就是動物天堂,來了就趕緊從這個門進去吧。我剛想問為什麼我會來這裡的時候,我又被推進去了,好可惡。當我剛剛從大大高高的門進去,眼前的事物就突然變了。裡面有好多小島,不對,是雲,上面住著好多好多小動物。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廣州增城有座「小鳥天堂」
    鳥類對環境、氣候變化較為敏感,被喻為檢驗生態環境的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廣州增城區的綠色發展和環境提升,眾多珍稀鳥類也被吸引而來,並就此停留駐足、繁衍生息。   你知道嗎?鳥類對環境、氣候變化較為敏感,被喻為檢驗生態環境的指標之一。
  • 在無人區守衛野生動物天堂(2)
    新華社照片,阿克塞(甘肅),2021年1月9日在無人區守衛野生動物天堂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在巡邏途中。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交界處,自然條件惡劣,是人類生命禁區。
  • 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新生活
    而她現在的住址,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鎮噶衝村,這裡是尼瑪縣榮瑪鄉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2018年6月,榮瑪鄉262戶居民,共計1102人集體搬遷,來到800公裡外的噶衝村。搬遷前,在藏北羌塘大草原,美珍一家有100多隻羊和20頭犛牛。從她記事起,全家人就靠著大自然贈予的草場謀生活。
  • 在無人區守衛野生動物天堂
    而這裡39.6萬公頃的廣袤荒原,卻是野駱駝、雪豹、野驢、鵝喉羚、猞猁等瀕危野生動物的天堂。守衛這片野生動物天堂的,是甘肅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安南壩分局。14人的隊伍裡,有4個「90後」,8個「80後」。「2009年剛成立的時候只有8個人,這麼一大塊地,每個月兩到三次巡邏,」51歲的老隊員海拉提·胡斯曼說,「出去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周,早已習慣了風餐露宿。」
  •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動物的天堂卻成為人類禁區,到底有多恐怖?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同樣又是動物的天堂,忽然發現越人跡罕至的地方,就會有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亞馬遜雨林有250萬種以上的昆蟲,地球上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都能在亞馬遜雨林找到,再包含大量的哺乳動物、數十萬種高等植物,這裡完全就是動植物的天堂,同時也是世界上各國探險家最愛的地方,當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綠色的地獄,也是普通人的禁區。
  • 厚植生態底色 共享綠色福祉—「十三五」以來西藏林草工作綜述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林業和草原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兩條主線,嚴格保護和修復森林、溼地、荒漠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大力推進林草重點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積極發展林草產業,深化林草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 中國面積最大的無人區,人類在此難以生存,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人來說,生存環境非常嚴峻,但是對於一部分野生動物來說這裡是天堂,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山脈上各種經典地形錯綜複雜分布,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雪山和冰河,還可以看到高原和沙漠,除此之外,還有草原、沼澤等。
  • 展鵬科技籤約7家戰略合作夥伴的背後:矽谷天堂換電網生態推動產業...
    神龍公司擁有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兩大合資品牌,東風標緻品牌目前主要車型有5008、4008、3008、2008、新一代508L、408、308,產品覆蓋了SUV和多個轎車細分市場;威馬汽車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致力於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通過數據高效驅動智能硬體發展,成長為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
  • 2020年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最全日程表來啦!附送直播預告
    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即將到來先看看預告一飽眼福吧~今年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活動安排依然豐富多彩小編為您奉上節日活動安排表!售票時間、地點及票價(一)公開銷售門票。觀眾可通過掃描門票二維碼瀏覽藏漢雙語賽馬藝術節活動日程、公告,觀看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宣傳視頻,進入直播入口。不能到現場?
  • 搬出「無人區」,產業連成串——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新生活
    新華社拉薩10月24日電題:搬出「無人區」,產業連成串——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新生活新華社記者王炳坤、唐弢金秋時節,雪域高原遍地金黃。在拉薩西郊,都市人攜家帶口前來過林卡(藏語,相當於野炊)。而她現在的住址,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鎮噶衝村,這裡是尼瑪縣榮瑪鄉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2018年6月,榮瑪鄉262戶居民,共計1102人集體搬遷,來到800公裡外的噶衝村。搬遷前,在藏北羌塘大草原,美珍一家有100多隻羊和20頭犛牛。從她記事起,全家人就靠著大自然贈予的草場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