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怡翠公園入口處種植了幾株龍舌蘭,有市民反映,曾有小孩經過被尖刺刺到。
記者試驗:蘋果自由落下,穩穩地被龍舌蘭葉尖「接住」。
公園路邊「英姿颯爽」的龍舌蘭,招來懵懂孩童觸摸,卻造成流血事件。昨日,佛山日報社區記者走訪南海桂城多個公園發現均有種植此種植物。記者現場試驗發現,龍舌蘭枝葉十分堅硬而鋒利,輕而易舉便可刺穿8層報紙、「接住」10釐米上方落下的蘋果。當地市政部門擬替龍舌蘭「剪指甲」,並呼籲街坊文明遊園不要隨意觸摸植物。
街坊投訴:公園植物刺傷孩童
「公園裡路邊的劍狀植物太鋒利了,我女兒好奇摸了一把,手掌立即劃破皮,鮮血直流。」昨日一早,桂城怡翠花園的鄧女士,說起3歲女兒在怡翠公園遊玩時的意外遭遇,顯得有些惱火,「這麼危險的植物怎麼能種在路邊,而且沒有任何警示標識呢?」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怡翠公園發現,在公園出入口的小徑旁,分布著數十株鄧女士所說的「危險植物」。基部排列呈蓮座狀,每一株都向四周散開出幾十條葉片,葉片看上去都如同一把刀刃帶刺的「劍」,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半米,葉寬5至8釐米。
記者用指尖輕壓在葉尖頂部,便隱約感到刺痛,皮膚表層留下紅色印記。
經諮詢,記者發現該植物學名為「龍舌蘭」。因其葉片堅挺,四季常青,為南方園林的重要植物之一。
記者試驗:試驗一:8層報紙輕易刺穿
如此危險的植物種在街坊隨手可觸的公園路邊,而且公園隔壁便是南海中心小學。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現場回應說,關於龍舌蘭的危險性他們也有意識到,也都有派專人定期去除龍舌蘭葉尖的刺,但利刺的生長速度太快有些就來不及去除,「只要市民不去主動接觸龍舌蘭就不會被刺傷。」
看上去生猛的龍舌蘭到底有多鋒利?記者決定現場做點試驗。記者先是拿出一張報紙疊成8層後,用平時普通揮手的速度拍向葉尖,報紙瞬間被刺穿。
試驗二:落體蘋果穩穩紮住
記者再次找來一個蘋果,從葉尖垂直上方10釐米處鬆手,蘋果自由落下,穩穩地被葉尖「接住」。稍微用力才能將蘋果從葉尖拔出。
幾位目擊記者試驗過程的遊園街坊也大為驚嘆,議論紛紛。「平時這麼多小朋友在公園遊玩,一不小心碰上去就慘了。還是趕緊移走吧!」經常帶孫子來此遊玩的李叔「覺得很沒安全感」。
對此,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李經理稱,目前公園只針對喬木類懸掛科普知識牌,「既然有人反映龍舌蘭傷人,我們會考慮將此類危險植物做適當的遷移處理。」
部門說法:會修剪但不會撤掉
隨後,記者走訪桂城其它多個公園,也均在園內找到了龍舌蘭。大部分遊園街坊均對龍舌蘭的「危險性」知之不多。
昨日下午,記者電話採訪了桂城園林市政的公園負責人李先生。他介紹幾乎桂城所有公園都種植有龍舌蘭。由於龍舌蘭適合在亞熱帶種植,再加上出於豐富品種搭配的考慮,大多數公園都會把龍舌蘭列為種植品種之一。
不過,他也承認「龍舌蘭含有鋸齒確實比較堅硬,如果小朋友主動觸摸的話難免會刺傷。」
李先生說,公園管理人員會對龍舌蘭尖銳部分進行修剪,但公園不會考慮將龍舌蘭這一品種撤掉,「沒有必要而且有礙美觀。」
為了防止龍舌蘭再次傷人,李先生表示各個公園將進行排查,將存在安全隱患的龍舌蘭相應地遷移到安全區域,同時加強巡查。同時提醒市民文明觀賞,不要觸碰植物花草以免造成人身傷害。(報料人某先生獎金50元)
名詞解釋
龍舌蘭為有毒植物
龍舌蘭,又名龍舌掌、番麻。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原產墨西哥。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植物,植株高大。葉色灰綠或藍灰,可長達1.7米,寬20釐米,基部排列成蓮座狀。葉緣刺最初為棕色,後呈灰白色,末梢的刺長可達3釐米。
龍舌蘭是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葉汁有毒,可刺激皮膚,產生灼熱感。
責任編輯:姜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