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光了發生在湖南省嶽陽市一起兇殺案的來龍去脈:李某(化名)在2014年結婚紀念周年日當天,殺死了妻子王某(化名)以及嶽父,嶽母,小舅子。至此,這件轟動一時的特大殺人案的真相也終大白於天下,而重新審視這一人間悲劇,無性婚姻為該案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據媒體報導,兇手李某(化名)系當地人,生性比較木衲,初中畢業後在當地做裝修工人,經人介紹與當地人王某(化名)認識,結婚。
然而,結婚後小兩口的生活過得並不美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李某沒有性能力,更沒有生育能力,從結婚那天起,夫妻二人的婚姻便一直處於無性狀態。
可以想像,並沒有多少感情基礎的兩個年輕人經歷著無性夫妻生活狀態,尤其對於豐腴成熟的妻子來說,從婚姻一開始就要遭受無性的折磨,其日常摩擦自然便多了起來,從最初的口角之爭,到後來的拳腳相加,最後終於釀成了慘劇的發生。
近些年來,因為無性婚姻釀成的悲劇屢見不鮮,這固然是當代家庭生活的一種反映,但更為重要的是為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鐘。現實生活中,性對於增進夫妻二人婚姻感情生活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性不是婚姻的唯一,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以往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夫妻一方在面對無性婚姻時,往往選擇忍耐和低頭,而現如今,將性生活視為生活質量重要參考標準的現代人,已經不再屈服於無性的折磨,在無性面前,更多的是反抗和爭鬥,因此,由無性婚姻而誘發的家庭摩擦打鬥,兇殺案件也是日益增多。
那麼,如何界定無性婚姻呢?無性婚姻是如何造成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合理面對,調整無性婚姻狀態呢?
無性婚姻一方面是指夫妻一方遭受不可抗力因素喪失性功能,而另一方面則是夫妻雙方自願在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為夫妻,據統計,我國約有30%家庭處於無性婚姻狀態,年齡一般集中在30-50歲之間,這部分人群雖然身體健康,但很多都超過一個月沒有性生活,調查顯示,我國已婚男女中,每月進行性生活不到一次的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對此,社會活動學家指出,這種長期沒有夫妻生活的也可視為無性婚姻。
調查發現,造成後者無性婚姻的主要原因是夫妻雙方缺乏交流,彼此之間很少說話,更有一些夫妻雙方長期沉迷於網絡,他們願意將自己的感情世界向虛擬的網絡宣洩,久而久之造成了男方的勃起困難,失去了對異性的興趣,而女方則因為有了孩子,或是家庭瑣事導致的對性厭倦心態加重,如此一來,夫妻二人便長期不曾過性生活——無性婚姻逐漸形成。
毫無疑問,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正處於無性婚姻的狀態,這對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危害,那麼,如何科學面對,解決無性婚姻呢?暴力,打鬥甚至兇殺以洩憤等方式,顯然是最愚蠢的行為。
對此,專家建議,如果是因為生活壓力所造成的無性狀態,夫妻二人不妨找個時間,一起外出放鬆一下,在二人專屬時間內好好交流一下,從而找回屬於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