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林昊
一路飛來,在雲端、在九霄、在島礁……處處留下了人民空軍翱翔的尾跡。回眸七十一年,是一首擊長空、破風浪、鬥強敵的英雄詩歌,是一條波瀾壯闊、風雨兼程的壯麗航跡,是一道披荊斬棘、中流擊水的奮鬥徵途。
七十一年玉汝於成,人民空軍於艱苦卓絕中建立
「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1949年1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建立人民空軍的目標,成立空軍一事提上日程。而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很早就重視發展航空事業,為組建空軍埋下了「種子」。
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選派多名黨員進入孫中山創辦的廣東航空技術學校學習飛行技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選派人員到蘇聯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時期,又選調一批黨員到國民黨航空學校和新疆邊防公署航空隊學習;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創辦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這也是人民軍隊的第一所航空學校。
「用馬車拉運飛機,用自行車氣筒給飛機輪胎打氣……」儘管發展航空事業的道路上遍布荊棘,中國共產黨還是在艱難困苦中培養了一批航空骨幹。1949年10月,中央軍委批准了第一批創辦6所航空學校的方案,從籌建到開學,僅僅用時54天。1949年11月11日,伴隨著新中國成立的勝利凱歌,偉大的人民空軍誕生了。
七十一年鐵心向黨,人民空軍從硝煙瀰漫的戰場飛來
「雄赳赳,氣昂昂,飛過鴨綠江。」1950年,初出茅廬的人民空軍雛鷹展翅,血戰長空,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當時人民空軍僅有各型作戰飛機200餘架,我軍飛行員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飛行時間還不足20小時,而美軍參戰飛機達到1100餘架,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且多數為參加過二戰的強敵。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撞」,清川江上空,時任空四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的李漢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單機衝入敵機群,擊落美軍一架F-84戰機。人民空軍首戰告捷,揭開了我軍空戰史上輝煌的一頁。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空軍共擊落擊傷敵機400餘架。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驚嘆道:「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戰場上,我軍湧現出一大批浴血奮戰的空中勇士,有空中拼刺刀的悍將陶偉、專攻美軍王牌飛行員的勇者韓德彩、有著「空中神射手」之稱的特級功臣蔣道平、被譽為「永遠的王牌」的戰鬥英雄王海……他們的功勳早已彪炳史冊,他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老一輩英雄的人民空軍在戰火紛飛中立下赫赫戰功,新一代藍天衛士則從紅色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不斷磨練勝戰本領。今天,他們礪劍高原、飛越島鏈、遠洋戰巡,在不斷拓寬的航線上履行著保家衛國的職責使命;他們遂行海外撤僑、搶險救災、緊急空運、醫療救助等任務,在一次次起降中堅守著鐵心向黨、愛民為民的初心使命。
七十一年乘風而起,人民空軍在萬裡長空中展翅飛翔
「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七十一年前的開國大典,17架活塞螺旋槳飛機徐徐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由於戰機不夠,周恩來總理只好讓部分戰機接受檢閱後,立即兜個圈回來再次經過天安門。七十餘年彈指一揮間,2019年國慶閱兵場上,12個空中梯隊、160餘架飛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陣容飛過天安門廣場。新時代的中國,早已是山河無恙,國富兵強,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第二遍,如今的盛世足以告慰先烈。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當年,周總理抬頭仰望美國戰機的情景讓人淚目。而今,殲-20、運-20、轟-6K、空警-500等國產新型戰機陸續列裝,人民空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以航空兵為主體,多兵種合成的現代化高技術軍種。
春風鼓浪戰旗紅,奮進揚帆正當時。新一代空軍官兵始終牢記初心使命、著眼練兵備戰,堅持實戰實訓、聯演聯訓,緊貼使命任務和戰場環境提升戰鬥力水平。「紅劍」體系對抗、「藍盾」防空反導、「金頭盔」自由空戰、「金飛鏢」突防突擊、「擎電」電子作戰等實戰化訓練品牌全面升級。從北國雲天到南海島礁,從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在實戰化訓練的有力牽引下,人民空軍正不斷從陸空海空向遠洋空天拓展能力,實現由傳統意義的國土防空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空軍全面跨越。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七十一年來,人民空軍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漫道徵途,歷經滄桑和曲折,在風高浪激中不斷成長壯大;七十一年來,一代代空軍官兵胸懷凌雲壯志,搏擊萬裡長空,用一道道壯美航線在祖國藍天勾勒美麗畫卷。
「努力把人民空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空軍迎來了71歲生日。戰機下方,祖國秀麗山河連綿不絕,分外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