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紅網8月14日發布的「《生活在樹上》的閱卷組長不在樹上了」網評,我們想到的是「他從樹上下來了」。同時想到三個詞語:幽默、黑色幽默、冷幽默。同時,我們還想到了說話有趣的書法大師啟功先生。
我們知道,屈原《九章·懷沙》中的句子「眴(眩)兮杳杳(昏暗),孔(很)靜幽默(沉寂無聲)」,描寫的是詩人遭遇不幸後迷茫的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這句子裡的「幽默」是「幽靜的默然無聲的」意思,並非現代漢語中「幽默」。現代漢語中的「幽默」是英語"Humor"的音譯,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話。
而黑色幽默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荒誕的文學流派。也就是說,黑色幽默是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表現手法。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就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冷幽默則是介於幽默和黑色幽默之間的一個品種,也就是聽了或者看了引起回味或者琢磨的話或者句子。
例如,書法大師啟功的《自撰墓志銘》中有這樣的句子:「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讀了這些真實且有幽默意味的句子,我們會怎麼想?
我們也許會想到他的初中學歷與他的博導頭銜兩者之間的反差,會想到沒上過學的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居然擔任過中央美術學院的名譽教授,想到只上過小學的文學大師沈從文居然寫出了《邊城》,只讀過初中的巴金寫出了《家》三部曲……
啟功先生說話時常常表現出特有的智慧——冷幽默。有一次開會,啟先生發言,多次講到「西泠(西泠印社)」如何如何,而一位書協領導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生活在樹上》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有人追捧此文富有哲理,也有人稱「生活在樹上,矯情在路上」,還有人稱「生活在樹上,紮根土地,心向陽光」。
紅網發布的網評稱,浙江教育考試院「停止陳建新老師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這意味著《生活在樹上》的閱卷組長不在樹上了。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題目是化用了義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超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樹上的男爵》的名字。
這篇小說有很多有意思的句子。比如,「我看著柯希莫,這樣從一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地前進,在花園之上懸空行走。」從小說裡的敘述看,爬到梳上去,是柯希莫逃離現實的隱喻。
我們的父親從窗臺裡探出身對他喊道:「你在那裡呆膩了就會改主意的!」「我決不會改變想法。」我的哥哥在樹冠上說。「只要你下來,我就叫你好看!」「我決不下樹!」他說到做到。
小說中的柯希莫打算生活在樹上的決心沒有變。小說中提到柯希莫的話「我沒有下樹!」以及「始終是從一根樹到另一棵樹,從來沒有沾過地面」。這讓柯希莫的弟弟問「為什麼呀?問「你要在樹上造一間房子呀!」
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不在樹上了」,因為他從樹上下來了,不是他自己要下來,而是被「下來」。而對柯希莫來說,即便他的父親喊他從樹上下來,他還是堅決不下來。這也許就是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最大不同。
與此同時,我們在想,紅網網評的標題「《生活在樹上》的閱卷組長不在樹上了」,無疑也是一句冷幽默。大家好好想想,現實生活也許就是這樣,可笑感總是緊隨思考而來。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
看來,要說體驗和思考落差,閱卷組長現在的體會也許會更現實、更深吧?畢竟,一個人在樹上的「高深感」和從樹上下來的切實感,落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