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嘮嘮豆
《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所具有的「魔幻性」全方位彰顯著黑色幽默獨到的底蘊,影片上映後便有7.2的高分。其中導演通過為觀者架構獨具新穎性與獨特性的黑色幽默風格,選擇提高了《自殺專賣店》整體的剪輯節奏,使動畫提升了自身所具備的娛樂性。使影像中的人物造型極具符號特色,拉近觀者與角色的心理距離。
作為一部創意感十足的黑色幽默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通過塑造符號化的人物造型,架構出喜聞樂見創意十足的故事劇作,淺淺的流露出導演對「樂觀精神」的獨到見解。
在這個陰鬱的世界裡微笑便如陽光一般感染著每一個憂鬱的人,典型的三幕式結構在影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最後結局的反轉也更加巧妙的將「樂觀」這一主題活靈活現的活躍於螢屏之上。
除此之外,《自殺專賣店》中獨特的哥德式影像風格也使這部影片具有獨樹一幟的主題意義,使影片「荒誕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電影劇作」和「樂觀精神的主題內涵」背後彰顯的崇高美所推崇到極致,也使得蒂姆·伯頓的動畫作品在全世界的影壇裡好評如潮也開闢了詼諧幽默的「哥德式」動畫電影風格的先例,被動畫人譽為「動畫鬼才」。
這種黑色幽默的影像風格和哥德式的造型塑造,帶領觀者走進了一場氤氳怪誕的夢境,讓觀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對「樂觀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揭開黑色幽默下的神秘面紗,感知影片所極具推崇的崇高美。因此,本文將從劇作結構,影像風格,人物形象,主題闡述四個層次詳細分析,和觀者一同感知蒂姆·伯頓動畫的獨到魅力,了解經典的三幕式劇作結構的同時,共同感知影片背後所推崇的淡淡的崇高美。
伯頓導演曾在訪談中這樣說道:「所有「崇高」情感的根源都來自恐怖,它源於弗洛伊德生命本能的「自我保存的本能」,源於主體體驗到了對自身生命的威脅。」這也是《自殺專賣店》整體劇作最重要的背景定位。這一背景的定位在浪漫派美學中被認為是雄渾莊重的但也伴隨著恐懼。正是這樣的美學定律成就了伯頓導演和他的《自殺專賣店》。
影片一開始雖然畫面中傳出的背景音樂是歡快律動的,但畫面中為觀者所呈現的卻是一片死寂沉沉的荒涼景象。導演將攝像機放置在鴿子身上,以鴿子的視野看到各種各樣的自殺場景,最後鴿子也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自殺。
正是這樣獨特的背景定位使影片的劇作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更能與觀者產生共鳴。那種「自我保存的本能」在導演的鏡頭下被無限放大,在導演架構的世界中,只不過是將人類的自我保護轉換成為自殺的方式。
導演將人物放置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更是放大了導演對「樂觀精神」的肯定與贊同,正是這種高反差的劇作對比方式,才使影片的主題如流水一般溫婉細膩。
縱觀《自殺專賣店》,觀影者不難發現影片劇作是完全遵循好萊塢的經典三幕式結構,不論是微笑男孩的誕生作為激勵事件改變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走向還是父親得知一家人被感化後深陷靈魂黑夜都無一不展現著導演對三幕式結構把握的精準。但導演在遵循劇作規律的同時卻也巧妙的加入了自己的劇作設計為影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影片接近尾聲時,父親醒來後發現自殺專賣店被樂觀的兒子破壞憤怒之下想要殺掉自己的兒子,兒子為博得父親一笑奮不顧身的從房頂縱身一躍。一家人為兒子的死悲痛不已,誰知兒子卻被樓下小夥伴的彈力床所接住,並模仿父親的樣子,最終感化父親。
在我看來這段高潮戲的戲劇段落是最能彰顯導演劇作功底的,導演巧妙的藉助「蹦床」將影片故事反轉使置身於靈魂黑夜的故事走向成直線般急速上升,從而將整個人物、故事甚至是風格都扭轉乾坤般轉向了相反的方向。
雖然還是嚴格的遵循好萊塢式的三幕式結構,但卻巧妙的化解了人物性格、故事走向、主題延伸等方面強硬轉變的局面,僅僅藉助「蹦床」這一道具元素,便柔化了轉折時的生硬導演的劇作智慧可見一斑。
在《自殺專賣店》中,導演還融入了十分豐富的歌舞元素,在這部影片中的歌舞劇元素不僅僅停留在《獅子王》等迪士尼動畫電影層面。雖規模和內涵只有歌舞劇《悲慘世界》的冰山一角,但卻在動畫短片中獨具創新性和新穎力。
影片中極具文化底蘊,優雅委婉的歌舞演奏更是使影片達到緩衝觀者情緒的目的,這樣巧妙的視聽裝修方案,不僅僅可以使觀者在觀看過程中思考歌詞背後的精神內涵,更是完美的詮解了黑色幽默的藝術表現手法從而一針見血地點明了主題。
在影片的一開始,鏡頭跟隨兩位老者走進專賣店,隨之而來的就是店內一家四口用歌舞的方式對店鋪進行了介紹:「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幫您走向死亡,是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宣言是,要麼死亡,要麼退貨! 」
在我看來,就是這麼幾句直白的歌詞卻使觀者清楚地了解了店鋪的服務業務,極具歡快的旋律歌詞卻十分怪誕詭異。正如畫面所演繹的那樣:店面光鮮亮麗倉庫卻十分陰暗破舊,視聽語言的完美縫合,使黑色幽默在影片中彰顯無疑。並在強有衝擊力和對比度的黑色幽默中,痛擊觀者的精神盲點,使光怪陸離的影像引導觀者重新思考「樂觀精神」的終極命題。探究生命的真諦。
在《自殺專賣店》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隱喻與象徵元素,這也是黑色幽默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怪誕的影像風格不僅僅為影片的畫面影像中錦上添花,更是豐富了影片的劇作內容,烘託了影片整體所營造的氛圍,更是在影片主題方面一針見血的呈現在觀者眼中。
影片中,極具黑色幽默的便是男孩從出生便帶有的標誌性的笑容。這樣極具衝擊力的隱喻元素的添加,不僅僅在劇作上起到了「激勵事件」的作用,更是全方位的烘託出導演想要表達的黑色幽默背後的所追求的崇高美。
我認為表情在所有影片中都具有十分強烈的隱喻象徵性,不論是《他人之顏》的面具還是《大路》中的小丑形象,都十分直觀地流露著導演的想法。但在《自殺專賣店》中,導演更是巧妙的將這一臉譜化的隱喻元素放置在影片之中。
在壓抑的世界,笑容好像變成了異類。也蘊含著導演對現當代背景下人們所處的精神世界已經「變質」的諷刺與惋惜。
導演對影片中角色的塑造極具哥德式風格,幾乎所有的人物造型均帶有濃重的黑眼圈,面部消瘦,骨瘦嶙峋,呈現一種精神匱乏的病態形象。縱觀動畫電影的先河,這樣獨具「哥德式」的造型塑造是前所未有的,在我看來,正是哥德式人物的塑造使影片的黑色幽默發揮到了極致,也彰顯著導演對精神世界的反思與剖析。
除此之外,影片除了關注著「精神世界」還講鏡頭對準了家庭關係等現代社會家庭中所存在的詬病上,藉助小人物之口傳達導演的思想。例如在影片中一位乞丐來到自殺專賣店請求媽媽送給他結束生命的道具,在接到塑膠袋之後乞丐發自肺腑的說出:「要是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像您這般慷慨,我也不會這樣選擇了。」
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我十分驚嘆的,寥寥之間竟將社會問題無限放大,幾句臺詞盡顯導演對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與關懷,也使觀者在觀影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思。
觀看整部電影,其實導演選擇用「生存與死亡」作為影片論述點進行論述,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從而發散出許多主題分支點,探究「樂觀的精神世界」關注社會邊緣人物等。
縱觀《自殺專賣店》這部電影,其光怪陸離的劇作結構、人物造型極具藝術風格、極具深層次的隱喻符號共同編織出這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黑色幽默手法的運用在深化主題底蘊的同時也彰顯著獨到的藝術色彩,在動畫裡程碑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