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專賣店: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快樂的理由

2020-12-14 二次元逢魔君

《自殺專賣店》是由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動畫電影。是2012年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映的一部動畫電影,來頭很大的一部作品。一部從名字就能夠猜出來大概內容的動畫電影。

這部動畫電影不是老少皆宜,就是針對成年人觀眾來製作,整部作品向我們展示了生與死的人生哲理。通過黑色幽默,大量的歌舞元素,讓生與死不再那麼嚴肅沉悶。

不能改變的沉悶的現實

我喜歡這部動畫電影,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最喜歡的片段就是笑嘻嘻的小男孩卡西,對上父親伯納德殭屍般的臉,一個滑稽卻不搞笑的對比。

《自殺專賣店》在一家死氣沉沉的法國小城,一切都是沒精打採的樣子,就連路邊的野花也抬不起頭來。唯獨一個地方生意興隆,就是自殺專賣店。

這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在這個小城已經很多年。從卡西的爺爺手裡,傳到了卡西爸爸的手裡,也就是現在是伯納德先生和他的太太在經營著自殺專賣店。

這家店主要經營各種自殺產品,無論是你想擁有怎樣的死法,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你需要的東西。從自殺專賣店的異常火爆,也讓我們看出了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發生在了一座灰暗恐怖的小城。這裡沒有希望之光,只有對於死亡就是解脫的陰暗。

作為成年人,我對於這樣主題的動畫電影,不排斥。因為可以在伯納德夫妻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愛惡作劇的孩子,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給人致命一擊。讓人猝不及防的苦惱,沒有了應對的方法,人生陷在不知所措的憂傷裡。

我從《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裡,反而看到了生活的本質,人生的價值,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我們都會被命運推著前進的縴夫,身上的繩子千斤重。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跟著在人群一直低頭往前移動。

就像是《自殺專賣店》裡的伯納德夫妻一樣,沒有了生活的希望,每一天的日子都像一潭死水。

自殺店格格不入的快樂

如果說在《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裡伯納德夫妻就是現實生活裡,很多成年人的真實寫照。那麼他們的兒子卡西,就是來拯救他們的天使。

卡西是一個樂觀愛笑的小男孩,精靈古怪的卡西,反對父母幫助別人自殺。卡西在這部動畫電影裡,就是穿透力很強的陽光,總要透過層層阻礙,照進父母的心裡,趕走他們的消極和恐懼。

這部動畫電影讓我感嘆的地方,是導演怪誕的手法,用自殺專賣店這樣的方式,一對消極到極點的夫妻,消瘦的四肢,濃重的黑眼圈,還有頹廢的神情。都像我們展示了人如果沒有了生活的希望,是怎樣的邋遢無底線。

偏偏這樣陰鬱的自殺專賣店裡,一個整天笑嘻嘻的小男孩出生。這個小男孩可以說,是和自殺專賣店裡的一切完全不想符合的存在。他的積極樂觀,本身就是個自殺專賣店想矛盾,

所以很驚訝導演的另類之處。

《自殺專賣店》是法國動畫電影,我能想到的同時期的法國動畫電影就是蒂姆伯頓的《殭屍新娘》。那個讓人只要想到暗黑動畫,就會想到的鬼才動畫導演。

所以從《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裡,看到了和《殭屍新娘》一樣的法國冷幽默。讓一個原本壓抑的故事,通過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才像法國動畫電影該有的味道。

人生的價值是自己給的

《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延續了法國人獨有的怪誕的黑色幽默。讓原本嚴肅地講述生與死的故事,多了許多有趣的地方。讓觀眾接受起來似乎容易了很多,對於故事中的主題也沒有生硬的距離感。

我們對知道,沒有人的人生可以重來,說到「下輩子相遇」,這樣的話不過是一句文縐縐的語言表達。我們都沒有重新來一次的權利,所以只有一次的人生,我們如果度過,成為了嚴肅的話題。

在《自殺專賣店》裡,好像所有的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可以通過死亡得到解決,這是多麼極端的一種方法。

我在這部動畫電影裡看到一個灰色的世界,沒有一點顏色的小城,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像是快要缺氧的魚。大口地喘氣,卻還是看不到一片適合生存的水源,好像絕望和無助每時每刻都圍繞在人的身邊。

在《自殺專賣店》這部動畫電影演繹的大環境裡,仿佛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大魚缸裡。魚缸裡裡的水僅僅夠每一條魚和一口,不知道下一口水什麼時候落下來。

這樣壓抑的氣氛裡,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無望的樣子,也看到了「在沒有人穿鞋的小鎮,是鞋子銷量最好的地方。」

隨處可見的壓抑,一點的樂觀就能夠融化掉壓抑的區域。選擇怎樣的生活狀態,每一天是迎接新的太陽,還是沉浸在月亮落下的失落裡,都是我們不同的選擇。就像怎樣的人生才算有價值的人生,這是自己給自己的定義,每一個人都不同。

但相同的是,積極樂觀比消極恐懼要好很多,這是不容更改的事實。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是有價值的人生的一種不錯的活兒法。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殺專賣店》:解讀黑色幽默背後的崇高美
    除此之外,《自殺專賣店》中獨特的哥德式影像風格也使這部影片具有獨樹一幟的主題意義,使影片「荒誕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電影劇作」和「樂觀精神的主題內涵」背後彰顯的崇高美所推崇到極致,也使得蒂姆·伯頓的動畫作品在全世界的影壇裡好評如潮也開闢了詼諧幽默的
  • 《自殺專賣店》:解讀黑色幽默背後的崇高美
    除此之外,《自殺專賣店》中獨特的哥德式影像風格也使這部影片具有獨樹一幟的主題意義,使影片「荒誕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電影劇作」和「樂觀精神的主題內涵」背後彰顯的崇高美所推崇到極致,也使得蒂姆·伯頓的動畫作品在全世界的影壇裡好評如潮也開闢了詼諧幽默的「哥德式」動畫電影風格的先例,被動畫人譽為「動畫鬼才」。
  • 哥德式風格與黑色幽默的結合物:《死亡專賣店》一部反自殺的電影
    「為何要自殺?如何能自殺?想使用什麼物品自殺?自殺不成功我全額退款。」這是法國動畫片《死亡專賣店》裡出現的畫面情節,裡邊運用誇張黑色幽默元素打造一個全方位服務保證顧客自殺成功的故事,然而在故事的背後其衍生的精神則是——拒絕自殺。
  • 《自殺專賣店》:黑色幽默的外衣下,對於生命的意義的探討
    《自殺專賣店》是法國導演帕特利斯·勒孔特,首度嘗試製作的動畫影片。用法式特有的黑色幽默講述了一家人祖傳做自殺永用品生意,卻因為一個天生愛笑的孩子多倫的降生而改變了家庭生意,並讓人們走出陰鬱的故事。故事情節:通過歡快地幫助人們自殺這條明線,探討關於活著的態度和意義影片採用常規線性敘事,在開始通過一隻無精打採的鴿子的飛翔帶出了自殺在人們看來稀鬆平常的小城,帶出了自殺專賣店一家人經營生意的日常
  • 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這4條原則,才算做人成功
    我們常說,做人要有原則,原則,是指自己做事遵循的準則,對待別人的態度和自己跟別人都不能觸碰的底線。這個原則,並不是有什麼明文規定應該怎麼樣去做,而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判定標準,所以,每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都不相同。
  • 入坑必看丨法國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
    《自殺專賣店》是2012年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映的一部動畫電影,由帕特利斯·勒孔特首次執導的動畫片,主要演員有卡西·莫泰·克萊恩、伯納德·阿蘭和伊莎貝爾·斯派德等。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讓·特磊的暢銷小說。《自殺專賣店》店如其名,是一家出售自殺道具的店家。這家祖傳十代的店,現在由三島夫婦兩人經營。
  • 最好每天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不管是一個快樂的詞,一件新的事情
    禪師什麼也沒說,只是把籃子背在背上,把石頭放在回簍裡的路上 中年人做這件事。走了很長一段路後,越來越多的石頭被裝到簍裡,的背上,他的肩膀越來越重。 他受不了,所以他不得不放下籃子。 禪師問他感覺如何,他回答說:「我很累很重。」
  • 黑色系動漫電影《自殺專賣店》,人有兩面一面向生一面向死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偶爾情緒失控,上帝也不眷戀你了,就來這家店,給你想要的自殺工具,這家店因為自殺成為了稀鬆平常之事,而生意火爆。
  • 人總要到了一定的年紀,才能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我們總是要經歷過一些事情。到了一定的年紀,才能夠明白和清楚自己的內心和來到這世間最初的心。每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再到歸還與大地。其實我們什麼也不帶不走,我們唯一能留下的只有後人和曾經做過的那些對的以及偉大的事情。我們可能沒有發現,當一個嬰兒剛剛出生的前幾月,都是緊握著拳頭,好似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要成就一番偉業的。
  • 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年紀,我們連基本的快樂,都給不了自己
    二十幾歲,是一個尷尬的年紀。因為除了年輕,一無所有。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年紀,我們連基本的快樂,都給不了自己。成熟是什麼,是理智到極端。然後,毫不猶豫的,親手摧毀,屬於自己的快樂。然後毫無關係的,好好生活。無論我們有多麼的不開心,但是這種不開心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減輕。
  • 8歲孩子嚷嚷要自殺怎麼辦?
    得到太多的否定,經常被打擊被壓抑,孩子就會自殺。       學員:當時陪著他,疏通了情緒,又進行了整合,我們又反思了我們對他沒關心,現在情緒平復了。       馬:你接納孩子的情緒,做的很好。我的學員都是愛學習的人,我的課程裡也有與溝通、情緒管理相關的內容。所以,一點就通。不管多麼嚴重的問題,都要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 天貓旗艦店、專賣店、專營店分別都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進入淘寶界面進行購物時,經常在天貓商城裡面看到這三種店,分別為旗艦店、專賣店、專營店,那麼他們有什麼區別?哪個會更好?1.經營範圍不同旗艦店:屬於自己旗下的品牌且只賣自己的品牌,只有一個品牌,而不會出現其它不相干的品牌。
  • 男人不管什麼年紀,穿T恤時要遠離這3種「邋遢色」,誰穿誰醜
    到了夏天,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想穿的乾淨好看又涼爽舒服,所以經常看到滿大街的男生都是短袖+短褲的配置,為了顯的自己時尚,還會選擇一些花裡胡哨得衣服來穿。但其實並不推薦太鮮豔的顏色,會顯得不穩重,尤其是這3種"邋遢色",短袖一定要避開,誰穿誰醜!
  • 年輕人早點戀愛,到了一定的年紀,可能再喜歡也沒有用了!
    是什麼讓年輕人對戀愛失去了動力?大約是大家對於戀愛的期待值降低了,覺得戀愛不如工作賺錢來得讓人快樂,所以啊,趁年輕,一定要早點戀愛,不然可能會越來越沒有戀愛的欲望。以前,還在上大學的時候,爸爸總會說:孩子啊,你們都還小,思想都還不成熟,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讀書,戀愛是工作以後才要考慮的事。
  • 不管到了什麼年紀,守住這三條做人的底線,你的日子會越越過越好
    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深以為然,這句話用在人與人之間交往中,最合適不過了。人們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有界限,付出太多,反而容易適得其反。人生在世,我們都要懂得:對人,不要太好,做事,不要太絕,愛人,也別太滿。
  • 無論到什麼年紀,都要堅持做的6件事
    人這一生,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常常需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千萬不要在年輕的時候貪圖安逸,在年邁的時候徒留悔意。人生沒有坐享其成,不管做什麼,如若一時看不到曙光,別焦急,耐心一點兒;別輕言放棄,也許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二是,與人相處,不人云亦云。
  • 快樂是心靈不死的良藥——對四川錦江學院殺人後自殺事件感受之一
    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每個孩子都需要面對高強度的學習任務,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天天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熬到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似乎可以放鬆一下了,但更多的問題又接踵而至,不少學生學習上不求上進,情感問題更是矛盾重重。
  • 男人或者女人,無論到什麼年紀都需要愛情嗎?
    那麼男人和女人一般到了什麼年紀就不嚮往愛情了?我想說愛情是神聖的,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同,男女也存在偏差。男人說,愛情是他們一輩子的嚮往,沒有愛的生活,那是多麼的可怕。(二)30—50歲時的愛情,有人說年紀漸漸大了,就不需要愛了,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其實不然,年齡再大,都需要愛,除非心已死,愛已滅!
  • 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為什麼要快樂,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快樂
    事實只是我不快樂,從來沒有,僅此而已。我的所有記憶都是灰色的。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為什麼要快樂,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快樂。不過我知道人是需要快樂一點的。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別人會常常認為我是個快樂的人,但我清楚,我從來不曾找到快樂。我的家庭裡除了我父母是殘疾人之外沒什麼太特殊的地方。小時候和兩個叔叔一起住,算是一個大家庭。
  • 《人間失格》:太宰治式的喪,不該成為任何人抑鬱的理由
    是的,太宰治從兒時起便開始盯住痛苦不放,在他的眼裡每個人都是痛苦的,都是需要用一些「快樂」的事淡化痛苦的,所以他不惜讓自己變成一個「搞笑」的人來討好別人,試圖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當你總覺得世間沒有值得開心的事情時,不妨去用心感受別人的快樂,而不是無限的猜測背後的痛苦,你要明白世間每個人背後都有值得痛苦的事情,但也都有值得真心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