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制度天然帶有優越感?其實不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翻版

2020-12-22 大東北的小豆包兒

沒有哪個制度是完美的,歷史進程的發展不過是各種勢力的此消彼長罷了。

而西方自認其制度帶有優越感,也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制度的翻版而已

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是古希臘的城邦制國家

在公元前9世紀的古希臘,他們已經普及了民主制度,在在眾多古希臘城邦制國家中,幾乎有著民主制度形式,比如著名的雅典,他們當時就有推崇法律之上,他們的元首是選舉出來的執政官,他們重大事項要經過國民會議進行表決,他們的審判也有著陪審團制度。

古雅典的公民大會

而即使是在古希臘地區號稱專制的斯巴達,也有著自己公民大會、長老會議和監察官,甚至還特殊的擁有兩個國王,也具備民主形式。

然而這樣民主氛圍濃厚的古希臘,最後還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削弱,最後被君主制度的馬其頓王國徹底徵服。

而同樣受到推崇的古羅馬,同樣也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民主,而建立的是羅馬共和國政體,國家權力機構是元老院,而國家元首執政官是需要元老院選舉,而且有任期也不能世襲,直到公元前後,屋大維在義父凱撒的打下個根基基礎上,將羅馬共和國的政體改為羅馬帝國,而他本人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也就是皇帝。但是饒是如此,羅馬的元老院仍在,羅馬的皇帝仍需要經過元老院的認證程序,才能被確定合法。可以說,仍然具有民主的形式。

羅馬共和國的版圖

然而日耳曼蠻族西遷並摧毀了西羅馬帝國,而後在西歐及北非建立眾多了日耳曼人王國,實行的君主世襲專制體制,西歐進入了中世紀,在中世紀,西歐各王國,普遍信仰了基督教,而教會成為歐洲最高統治者,實行神權統治,而國王僅僅是受基督「指派」的世俗統治者。

不過西歐的君主制度,他們不像我國古代君主制度,皇帝至高無上,有著一切權權力,反而是自國王以下,是各封建主,封建主之下有騎士,然後再是有產農民和無產農民等階層,國王的權力並不是無所不能,國王雖然權力很大,但是卻不能任意剝奪封建主的私有財產和生命,而是彼此之間有一種制約。

中世紀的著名國王查理曼大帝

但是總而言之,中世紀意味著,西方古典時代的民主制度徹底被摧毀,而被歐洲的神權政治和君權政治取而代之。

直到中世紀末期,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開始,歐洲資產階級的崛起,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才開始有了民主的鬥爭,但實際上不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政治的翻版和擴大而已。

相關焦點

  • 古羅馬與古希臘的民主(2)——古羅馬的「三權分立」
    轉自:文昭欄目 「談古論今」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上一集的話題,來聊古羅馬的民主制度與古希臘的區別,古羅馬的民主制度更加是近代西方民主直接模仿的對象。
  • 古希臘是怎樣實行民主制度的?
    在古希臘文中,「民主」一詞是由「人民」和「主權」兩詞組合而成的,意思是人民掌握權力。民主制度的發祥地是古希臘城邦雅典,這一制度是通過幾次改革來發展完善的。公元前594年,當選的執政官梭倫(Solon)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廢除債務和債務奴隸制,使因欠債而淪為奴隸的公民重獲土地和自由;以財產,而不是以出身,作為劃分公民等級的標準,並確定各等級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所有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當時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設立公民大會的議事機構四百人議事團;制定新法典,確立新選舉法等。這些措施將希臘引上民主的軌道。
  • 第2課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 第2課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1.歷史背景(1)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2)城邦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3)希臘各城邦長期獨立,各城邦的制度千差萬別。
  • 一個注重精神,一個關注實際,古羅馬與古希臘文明「分道揚鑣」
    不過隨著這種理論思想的大量出現,古希臘人也開始出現了思想上的迷惑,因為在愈發複雜和難懂的思想交織下,由於缺乏現實社會實踐的證明和解答,使得這些思想方面的創新,始終難以得到進一步貫徹。這也就出現了一種思想,無法有效指導實踐發展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按照今天的辯證法來講的話,是非常不正常的。
  • 講座|作為政治空間的羅馬古建築背棄了希臘民主思想嗎?
    西方有句俗語說,古希臘留給後世的是它傑出的文學、藝術和哲學,而古羅馬留給後人的則是它的引水渠、凱旋門和公路網,它們至今依然覆蓋在歐洲、北非以及中東等地。這話儘管有一些籠統和誇張,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古代希臘人確實以其精神和思想上的豐富性和創造性而聞名。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戴著鐐銬起舞,從古希臘雅典制度改革看被「裹挾」的平民意志
    古希臘的雅典被認為是民主制度的起源之地,作為古希臘兩大著名的城邦之一,雅典以他獨特的政治生態文明,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抹鮮亮的色彩。  雅典時代梭倫改革的公民等級制度,奠定了古希臘時代民主制度的基礎  劃分公民等級,按照公民現有的財產等級,劃分為四個層次,並規定了這四個層次的公民,分別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 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西方古代法律起源 毋庸置疑,古希臘和古羅馬是西方法律的源頭。 古希臘 在古希臘「荷馬時代」末期出現了奴隸制城邦,城邦以城市為中心同時包括了周圍的鄉村。這些城邦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離海岸很近的平原地帶,約有200個左右,其中主要的有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和米利都等,在古希臘的法律形成過程中,雅典的法律形成最具有代表性意義。
  • 透視古希臘習俗:作為西方之源的禮儀
    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對其社會習俗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希臘社會。古希臘的服裝通常非常簡單大方,其實就是一塊長方形的布,沒有任何複雜的剪裁,布料掛在身上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衣服的美。古希臘服裝屬於寬鬆型,如希頓、島春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服裝款式。
  • 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的教育家對於雄辯術的認識
    導語:雄辯術作為一種藝術,在西方的歷史發展最長可以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並且至今,州長競選演講,辯論比賽,教會彌撒等形式作為雄辯術的變體依然存在。雄辯術對於西方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濃厚的學習氛圍,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輝煌,絕不僅僅只依賴於雄辯術,更多的,是依靠著全身心投入在辯論術研究中的學者,西塞羅,昆體良,柏拉圖等等。
  • 語言學歷史回顧上|古希臘、古羅馬與中世紀語法
    歷史 · 回顧一、古希臘語法(公元前800-公元前146)01西方哲學的發端西方哲學的歷史是從古希臘開始的,特別是始於一群生活在通稱為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02古希臘時期的語言研究對語言學的研究同樣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西方古代法律起源毋庸置疑,古希臘和古羅馬是西方法律的源頭。古希臘在古希臘「荷馬時代」末期出現了奴隸制城邦,城邦以城市為中心同時包括了周圍的鄉村。這些城邦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離海岸很近的平原地帶,約有200個左右,其中主要的有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和米利都等,在古希臘的法律形成過程中,雅典的法律形成最具有代表性意義。
  • 古希臘時期雅典的民主是怎麼回事
    雅典是古希臘的一個城邦國家,規定凡是年滿20歲的公民,不分財產和身份,均可參加公民大會,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能參加公民大會的還不及居民總數的十分之一,因為所有的婦女和奴隸是沒有公民資格的,雖然農民和手工業者也有選舉權,但不可能經常出席,因為開一天會就等於要失去一天的收入,
  • 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希臘首都雅典
    古希臘語中,雅典為θναι,又稱θην謨θνη,是智慧與正義戰爭女神雅典娜雕塑,雅典的守護神慧與正義戰爭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城市的名稱是一個複數形態,是因為它由幾個部分組成。19世紀,θναι正式成為城市的名字。據說,雅典娜成為雅典的守護神的傳說和女神與波塞冬之間的爭鬥有關。
  • 說說古希臘、以及之前
    當時的希臘世界,橫跨歐洲和亞洲,以邁錫尼王國為首的歐洲聯軍,進攻以特洛伊王國為首的亞洲聯軍,經過十年苦戰,最後使用了特洛伊木馬,攻陷特洛伊,進行了屠城。不過,還是有一些特洛伊人逃了出去,自海上來到義大利,在未來,他們建立了羅馬共和國。
  • 古希臘的城邦文明並非其獨有,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常態
    2、古希臘城邦制並非獨樹一幟的存在由於當今世界,西方文明居於絕對主導地位,許多醉心於希臘文明的史學家往往以一種無比膜拜的心態來仰視古希臘的城邦制度,但這並非歷史的事實。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各大文明都經歷了城邦制的時代,並非只有希臘一個。
  •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秦漢與古羅馬的紀念性雕塑!
    從中、西方的創世神話到人類文明的誕生與繁衍,我們不難發現,在相同的歷史時期,分布在兩地的人們總是在創造著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文化。當然紀念性雕塑這門藝術形式也不例外,大約是在公元一世紀前後,位於歐亞大陸文明地域東、西兩端的秦漢和古羅馬在經過漫長歲月的打磨後,幾乎是同時將紀念性雕塑推向了頂峰。
  • 世界文化史:古羅馬的建築藝術,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
    百家原創作者:飯後世界史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講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這種根本風格的內容就是人的意識與人的尺度。
  • 古典味道之――穿越古希臘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希臘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導讀: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感受古希臘建築的風採,感受西方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