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心
近日,有網友舉報,在湖南衛視金鷹卡通的動畫片《菲夢少女之歌舞MV》中,存在人物染髮、穿的花裡胡哨在舞臺上表演等問題。
該網友認為,這些畫面會誤導小朋友的價值觀,真的有小朋友會去模仿上面的行為。
對此,廣電總局回復解釋稱,人物染髮是為了區分動畫角色,而用了不一樣的顏色,但最終處理結果還是立即停播,並要求整改。
此事一出,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在針對此事件的一個網絡投票中,截止到今天下午4點30分,共有超過35萬的網友參與了投票:
其中,有約75%的網友認為這是對舉報權利的濫用;
還有約23%的網友,質疑審核處理舉報的機構有問題;
而贊同舉報行為的網友,佔比不到2%。
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發表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不過,這次的輿論為何出現了幾乎一邊倒的態勢呢?
究其原因,還是被舉報的這部動畫片,只是涉及到了染髮、服裝等因素,並未涉及到危險、暴力、暴露等敏感因素。
因此有不少網友認為,就因為染個頭髮就舉報下架,未免太過了吧!
對於該事件的具體定奪,相信有關部門會最終妥善處理。但近年來,因模仿動畫片中情節,出現的兒童用鋸傷人、撐傘跳樓等事件,不勝枚舉:
2013年4月,看了後,江蘇一9歲男童,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節,將同村分別是5歲、8歲的兩名小夥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
2016年2月,陝西一10歲女孩,模仿動畫片《熊出沒》,學著光頭強,用電鋸鋸傷了妹妹。
2020年5月,湖南一6歲男童被反鎖家中,因急著出去玩兒,於是就模仿起動畫片情節,撐著傘從5樓陽臺跳下。
類似的案件也比比皆是。
兒童的一大特點就是模仿能力極強,作為未成年人,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兒童,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世界觀,還沒有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而部分動畫片中存在的語言粗俗、暴力失度、情節危險等不良元素,對沒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兒童危害之深,不可小覷。
當然,動畫片不是一定要對敏感內容避而不談,而是要以適當的方式來講述。此時,相關部門和孩子家長,對未成年人的行為引導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1、相關部門可建立動畫片分級制度,既促進動畫產業的多元發展,也讓孩子可選擇適應級別的動畫片進行觀看。
動畫片對孩子的價值觀導應該是積極、正面的,面對多起兒童模仿動畫片中的暴力、危險等情節和畫面,而造成的傷害事件。有關部門應重視起來,建立動畫片分級制度,對其播放應該進行管制。
這樣,家長也可以為自家孩子,選擇適合其觀看的、相應級別的動畫片。
2、作為孩子家長,更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正確引導孩子:
在正常的學校學習之外,讓孩子適當的觀看動畫片,有利於孩子增強語言表達、想像力等。
1)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觀看。這樣既可以增加親子交流時間,促進與孩子的感情,也能適時地告訴孩子動畫片與現實的區別,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
2)為孩子挑選高質量的動畫片。家長實時陪同孩子觀看動畫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太現實。
因此,家長可挑選適合自家孩子年齡觀看的、高質量的動畫片。不要超齡或者過於低齡,內容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對孩子起到正向引導。
3)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予以糾正
如若發現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不良情節,家長一定要及時進行糾正,但要注意言辭不可過於激烈,而要告訴孩子這些行為的後果,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嚴重性。
拓展閱讀:
日本對動畫片有嚴格的分級制度:
1、一般:沒有任何限制。如:聰明的一休。
2、PG-12:12歲以下,包含性、暴力、恐怖及兒童可能模仿的不良情節的動畫,需在家長陪同下觀看。如:蠟筆小新。
3、R-15:15歲以下,動畫中禁止出現有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情節。如:灌籃高手。
4、R-18:18歲以下,禁止出現比有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情節。如:進擊的巨人。
對於網友舉報動畫片的這件事,你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聲明: 本文由東孚科技出品,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