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智贏未來智力開發報」原創,歡迎大家轉載關注。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喜歡看動畫麼?
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喜歡看的吧。
前幾天,有一條關於動畫片的消息衝上了熱搜,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有什麼新的「國漫之光」誕生了,
可是沒想到,卻是一部動畫片因為角色染髮的問題而慘遭停播整改。
看到這條消息,我懵了,
什麼時候動畫片連頭髮顏色都能成為被舉報的理由了?
更何況這還是一部講述少女們舞臺追夢的動畫,
就像現在的《創造營》和《青春有你》一樣,角色染髮無可厚非。
然而,這件事最荒誕的地方,還不是這位熱心觀眾的舉報理由,而是湖南省廣播電視局的回覆函。
經審查,《菲夢少女2》被認定為「內容沒有導向方面問題」,是一部「傳達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的作品。
至於「染髮」的問題,回復函中寫道,這是出於提高角色辨識度的需要,並非提倡「染髮」。
所以,這部不幸被命運選中的《菲夢少女2》,算是無辜的。
然而,就算舉報理由已經蓋章並不成立,但是金鷹卡通頻道仍然「第一時間」下架了這部動畫片,並進行整改。
如果發色都能成為動畫整改的理由,
那我覺得,最應該被「整改」的就是《小豬佩奇》了,
首先,動物根本不會說話;另外,有多少孩子看了這部動畫,想去跳泥坑的?
跳泥坑多危險,滑倒了怎麼辦?而且最後衣服髒了不還是要家長來洗,家長多累呀!
所以說,這部動畫不僅坑孩子還坑家長,屬實應該被「整改」。
還有前段時間央視播放的冰雪奇緣,「這個世界沒有魔法,這會教壞小孩的!」
甚至電影裡的艾莎徒手變出一個城堡,可是這是違章建築!違法的!應該封殺冰雪奇緣!
而除了這些,知乎上還有一位網友整理一批應該被「封殺」的動畫:
對於一部動畫片來說,比觀眾的差評更可怕的,或許就是家長們敏感的舉報。
之前就有一批優秀的動畫片,無辜被舉報,而被迫停播整改,
其中最可惜的應該是90後的童年回憶《虹貓藍兔七俠傳》了。
這部動畫當時真的可以稱得上「國漫之光」了,
環環相扣的劇情,恢弘浩蕩的背景,色彩鮮明的人物性格,甚至這部動畫連寓意內涵都是極其深刻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部充滿俠義柔情的優秀動畫,卻因為「血腥打鬥」而慘遭停播。
當它停播整改後,人們是這樣懷念它的。
動畫描繪了一個世界,就像一個武林一樣,裡面有好人自然也有壞人,壞人需要一些極端的方式來描繪他的壞,
對於一部播出的動畫作品來言,我們可以選擇把裡面的汙言穢語當反面教材使用,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那些話都是壞人說的,我們是不能說的。」
而不是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動畫片,推給電視臺,
坐下來跟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如果一部動畫都能影響小孩子,那家長的影響只能是更大的。
無獨有偶,還有更早陪伴大家童年的《黑貓警長》,
也因為打打殺殺不適合孩子,子彈轉彎違背科學邏輯的理由,而從五集之後就停播了。
《神廚小福貴》因為太過負能量曾被禁播;
《中華小子》因有幽靈鬼怪形象也曾被禁。
《喜羊羊與灰太狼》則是因有小孩模仿劇中情節烤火燒傷,被禁五年。
舉報理由成不成立,跟舉報成果並沒有關係。
觀眾看不順眼就舉報,而作品一旦被舉報不由分說就得停播、下架,
這個響應迅速的流程,成了箍在所有創作者頭頂的緊箍咒,藝術創作的空間也在這種劣幣為王的環境中被越擠越窄。
烏姆裡奇治下的霍格沃茨舉報之風盛行。/《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孩子的世界應該是五彩繽紛的,不要因為孩子教不好,就把責任推卸給動畫片。
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除了上一代的不負責,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
而除了動畫,前一陣,兒童讀物也遭到了一波舉報風波。
之前,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下架整改,
原因在於含有「自殺描寫」,會誘導未成年自殺。
作者楊紅櫻回應,這樣的質疑,實屬斷章取義。
原書來龍去脈:
馬小跳的媽媽逼其學鋼琴,但馬小跳十分拒絕,便對同學發牢騷想要自殺。
同學告訴他幾種自殺方式,但馬小跳覺得下場太慘,都拒絕了。
同學也鼓勵他,就算被媽媽逼著彈鋼琴也不要自殺,並幫他想了另外的方法。
自殺這個話題很敏感,不是不能提,因為我們處在資訊時代裡,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新聞。
如若家長可以給予一個正確引導,明確告訴孩子「生命只有一次,要學會珍惜」、「遇到挫折,你要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或許孩子遇到問題也不會有那麼多極端的想法了吧!
還有《青銅葵花》也曾慘遭下架,理由是裡面父親給女兒葵花洗澡的描寫被質疑為「中年猥瑣男的變態情節」,
如果你單看這一段,它似乎確實有問題,
可是在這一段之前,它還講述了他們的父女之情,
葵花自幼喪母,與父親相依長大,被父親視若珍寶,一直精心呵護,不忍其受傷,
這一段明明是父女情深的表現,卻因為斷章取義,而被釘到了「色情文學」的恥辱柱上。
不可否認,面向兒童的文學影視作品不同於其他。
兒童辯識能力有限,模仿能力又極強。
家長擔心,能理解。
但不該用如此粗暴的方式。
在《黑鏡》第四季第二集的《方舟天使》中,
一位單親母親,在女兒三歲走丟過一次後 ,視女如命的她,便在女兒的腦內植入程序。
通過觸摸平板,可查看女兒所處位置、女兒看到的一切,
並對女兒看到的血腥、殘暴、色情等一切負面信息打碼。
外公突發疾病,她只能看到一團馬賽克;同學打架受傷,她只能看到一團馬賽克;甚至狂吠的狗,流血的手指,她看到的只有馬賽克。
母親選擇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保護女兒。
女兒也選擇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了解世界。
自殘、早戀、吸毒......
直至最後,女兒砸毀平板,砸傷母親。
母親血流滿面,在女兒眼裡也只是一團馬賽克。
她從不與女兒溝通,只會操控。
不教給女兒愛的能力,也不教給女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母親想讓女兒做方舟上的天使。
但也是母親親手造就了末日來臨、獨上方舟的絕境。
讓孩子生活在完全無菌的環境,雖乾淨,但窒息。
有個網友說的很對:
很多家長將自己的教育不當全部都歸咎給了其他事物,
40年前將教育失敗推給了武俠小說,30年前將教育失敗推給了流行音樂,
20年前將教育失敗推給了電子遊戲,10年前將教育失敗推給了電視網絡,如今他們又將手伸到了動漫。
然而究其根本,無非是父母自己太懶,他們不懂得教育與引導,也不懂得陪伴與成長,他們對孩子世界的理解能力十分匱乏,
如果你的孩子好奇菲夢少女的發色,請告訴他,那是動畫片,請告訴他,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人跟你有不同顏色的頭髮,
如果你實在無法接受紅色的頭髮或者飄逸的劍法,請你換臺,關掉電視,
因為還有別的家長,或許正陪著孩子一起看動畫,一起欣賞那些關於友誼、奮鬥或俠義的故事。
鮑邁斯特說過這樣一句話:
「凡是人的理想,沒有不帶主觀偏好的,所以幾乎總是好人給世界帶來最大的破壞。人世間許許多多嚴重的災禍,都是那些本來一心想做好事的人帶來的。」
人們常常會好心辦錯事,或許一開始家長舉報這些影視文學作品是為了孩子著想,
可是舉報一旦濫用,卻成了人們黨同伐異、清除異己的手段。
而站在平臺方,在舉報權被濫用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有更多作為?
只聽見一方的聲音,就匆匆下了致命的判決,這並不公平。
另外家長們要知道,舉報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我們常說「堵不如疏」。
網絡普及發達,孩子接受信息迅速,思想早熟,見識面已經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請及時主動地教給孩子,關於愛的教育、挫折教育、死亡的教育。
而不是一味強求、苛責於影視文學作品。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在這段漫長的旅途上,
我們可以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姿態伴隨孩子成長。
帳號簡介:「智贏未來智力開發報」為《少年智力開發報》小學版官方頭條號,關注我們,您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教育資訊。在這裡,我們分享科學教育理念,為家長和老師答疑解惑,願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路上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