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動畫片來說,比觀眾差評更可怕的,或許是家長們敏感的舉報。
最近,金鷹卡通頻道播出的動畫片《菲夢少女2》因被舉報停播。舉報者認為,該片中的角色「染髮、穿得花裡胡哨在舞臺上換裝」,存在價值導向問題。
因「染髮」風波被下架整改的《菲夢少女2》
湖南廣電局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下,並給出了回應:動畫片的製作公司是為了提高角色的辨識度,這才把人物的頭髮設計成為了不同的顏色,並非是提倡染髮。
所以,這部不幸被選中的《菲夢少女2》,算是無辜的。然而,儘管舉報理由已經蓋章並不成立,金鷹卡通頻道卻仍然「第一時間」下架了這部動畫片,並對其進行整改。
湖南廣電局對此事的回覆。
整改什麼呢?通篇回復看下來,《菲夢少女2》犯下的罪過,只有「忽略了動畫片對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未在情節細節上做仔細推敲」這一句。
可普通觀眾難免進一步提問:什麼程度算是「潛移默化」?怎麼證明一個要染頭髮的未成年人,是受了動畫片角色的啟發?
動畫片被舉報
不是第一次了
動畫被舉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之前卻沒有哪次像這次一樣,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和討論——直接被網友罵上了熱搜。網友普遍認為,動畫本身沒問題,是舉報的網友有問題,湖南廣電遷就舉報網友、「怕擔責」也被一併罵了。
微博上對此事的輿論。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次《菲夢少女2》的事件,讓不少人想起十多年前的國產動畫《虹貓藍兔七俠傳》被舉報下架的風波。當時,自由撰稿人劉書宏發文舉報該片「內容低級,充滿暴力、色情、髒口」。在他的號召下,許多家長跟著呼籲吶喊,動畫片被緊急停播。
《虹貓藍兔七俠傳》之所以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是因為作品向大眾傳達了一種永不言棄、棄惡揚善的感人精神,並且納入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此,一位網友感觸良多:「當時我還是個孩子,他們吵得驚天動地的『暴力無知』、『髒話連篇』,我都不記得,只記得『任長風吹動他英勇的長髮』,記得右手傷了不要放棄,還能學會左手用劍,記得有個風景很美的地方叫張家界。」
曾經被禁播的《虹貓藍兔七俠傳》。
反觀《菲夢少女2》,這部動畫表面上看,講述了一群有音樂夢想的少女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各種困難,為了自己夢想去拼搏和努力的故事。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娛樂至上的價值導向——全片展示的全是光鮮亮麗的偶像生活,穿著漂亮的服飾就能獲得大家的關注,珠光寶氣一身靚麗就能獲得成功和幸福。
就有這麼一位看過該動畫孩子的家長如是評論:
「我六歲的女兒就非常喜歡看《菲夢少女》,看了以後並沒有說要染髮。而是說要做明星……還問我「粉絲」是做什麼用的,同時,孩子比起之前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度!」
「過度保護」讓孩子
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
因染髮舉報動畫的舉動,與其說是對孩子的保護,不如說是一種「過度保護」。
面向未成年人的文藝作品,確實應該有尺度上的特殊考量,但憑一家之言就一刀切並不可取: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電影、文學或是藝術作品,其本質並不是簡單的一句「好壞」就能概括的,何況「好」與「壞」的標準又該如何定義呢?身為家長,我們又能保護孩子到什麼時候呢?
實際上,孩子遠比我們想像得要更睿智,並且對事物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
在網上,一小學生的日記《我發現》被廣為流傳:
「我發現,老鼠偷東西,只是人類的說法。在老鼠那裡,這叫覓食。」
曾經被禁播的《虹貓藍兔七俠傳》。
老師的評語也頗有意思,不僅透露出對該生的欣賞之意,還用人類和蜜蜂的關係來發散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引導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朋友們,你身邊一定不乏這樣的人:學習時習慣被動接受知識,遇到問題了,求助於周圍人和網絡,覺得都有道理卻很難取捨,如果得到的幾個建議有衝突就更迷茫了。但你身邊也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看問題總有自己的見解,並且獨到深刻,他們或許還很貪玩,但是辦事能力一流,甚至玩都能玩出水平名氣。
這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說白了,就是以自己的思考為依據,而非人云亦云。說著很容易,但是卻連很多成年人都沒有真正做到,可想而知,等他們成為了家長後,很可能成為上文提到的那樣——為了避免出錯而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自由,阻攔一切成年人主觀上認為可能危害孩子的信息素,儘管會培養出一個社會主流角度看來「乖巧、聽話、懂事」的孩子,但同時也極大程度上扼制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這項能力所帶來的各種可能性。
在成長的道路上,獨立思考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影響著孩子看待世界、認識世界的角度。而作為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和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給予一定空間。正如中國電影評論協會動漫遊戲專業委員會理事孫世前所說,「動畫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小朋友的幻想而創作的,色彩斑斕的幻想會讓童年更有想像力。」
獨立思考是孩子成長道路上至關重要的課題。
如何培養
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質疑是獨立思考的開始,好比從習慣聽別人怎麼說中跳出來,到自己怎麼想。
比如,這個世界告訴孩子「要先上高中,才能上大學」,那什麼時候不上高中,也可以上大學?別笑,雖然筆者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這就是賈伯斯的厲害之處,他在做iPhone的時候,打破了N多看似不可能的限制。
再比如,這個世界告訴我們「你要外向會處關係,才能有好的人脈」,那麼什麼時候,內向不會處關係的人,也可以有好的人脈?
「存在即合理」,存在真的一定就合理?當孩子經過自己思考後,發現存在如果不合理,做事就會有新的切入點,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解決問題的角度;如果合理,也會更深刻的理解這件事為什麼這樣, 做事時自然可以直擊要害。
此外,獨立思考作為一種能力,無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慢慢練習而習得的。就像打籃球投籃這個動作,肌肉更有力量,同時按動作要領多次練習,才會越投越有感覺,越投越準。獨立思考也是,想從過去習慣聽從別人意見的狀態,到事事能有自己的判斷、見解,中間過程必定少不了家長對孩子有意識地引導,加之孩子自我思維發散的能力。
而學編程則能讓這個過程事半功倍,因為編程思維從本質上就是讓孩子從質疑中尋求問題的解決角度,從質疑中去創造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