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福晟700億債務殘局:老闆「失蹤」 世茂吃肉不救火

2020-11-30 網易財經

閩系房企福晟集團暴雷,債權人原本寄望於新入主的世茂為福晟償還債務。但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員工維權、投資人報警等事件陸續上演,債權人發現世茂並非救世主——不少債權人質疑世茂挑肥揀瘦、吃肉不救火。

清流工作室獨家調查顯示,許榮茂控制的雄將公司通過層層的股權結構,實際持有福建福晟約8%的股權,卻獲得了大舉進駐福晟的入場票。其「吃肉不救火」背後的玄機,可能是按照有限合夥的約定,世茂方最大虧損或為出資額9億元。

一個需要市場警惕的問題是,債務壓頂下的福晟創始人潘偉明,為何願意有人「吃肉不救火」?

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 主編|趙妍

爆料郵箱: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

7月2日,位於廣州環球都會廣場38層的一間辦公室煥然一新。清流工作室在現場看到,該辦公室前臺和後門的牌匾均用大紅的綢布蓋住無法辨認,但玻璃門上則貼上了「世茂」的字樣。

偌大的辦公室內,工作人員並不多,許多工位空了出來。來往的人員在交談中表示,這本是一家福建房地產公司的辦公地,名為「福晟」,如今改頭換面了。

「福晟」是閩系地產公司,其創始人是從廣東走出的潘偉明夫婦。2004年,夫妻兩人來到福州創立福晟,並於2006年併購了福建六建集團,隨後建立福晟物業等板塊,締造了一個地產帝國。

近年來,靠瘋狂併購擴張的福晟系,曾以「黑馬」之勢在兩年時間裡吞下107個項目,但最終因資金鍊問題不得不賣地賣股求生。今年1月,福晟集團宣布與同為閩系房企的世茂集團合作,內容包括1000億元的可售資源、3000-4000億元的舊改貨值等,被媒體稱為「世紀大併購」。

如今,」世紀大併購」已過去大半年。根據此前流出的架構調整,世茂高管進駐福晟集團,包括廣州在內的多個區域公司均被世茂集團海峽發展接管。

不過,改頭換面、玻璃門貼上了「世茂」的字樣的辦公樓,在工商資料裡仍然是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晟集團」)、廣州福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福晟投資」)的註冊地址。

從股權結構圖來看,潘偉明及其配偶陳偉紅通過這個註冊在廣州的「福晟集團」控制整個福晟系未上市的板塊。

福晟集團通過旗下的福晟投資持有廣州錢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錢隆」)100%股權,再通過廣州錢隆控制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建福晟」)和福晟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晟生活服務」),這兩家公司分別負責物業開發和物業管理,是福晟集團最重要的兩個板塊,如今已向世茂系劃轉了部分股權,福建福晟對外更名為「世茂福晟」,但工商資料並未更改。

2018年,福晟曾借殼港股佑威國際上市,股票名為福晟國際(00627.HK),但潘偉明僅將6項物業注入上市平臺,隨後更於2019年9月將所持全部股票轉讓給兒子潘浩然,並卸任上市公司職務。如今未上市的福晟集團不得不賣股求生,2019年潘偉明讓位予兒子的行為慢慢透露出「棄車保帥」的意味。

兒子潘浩然得到了周全的保護,但對部分福晟集團的業主及債權人而言,即便福晟向世茂「賣地賣股求生」,也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生機」。

據清流工作室了解,福晟旗下有項目延期多次仍無法交房,媒體報導稱以福晟項目為底層資產的投資基金違約兌付。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員工維權、投資人報警等事件陸續上演,投資人寄望於新入主的世茂為福晟償還債務。

律師對此表示,世茂系作為入股世茂福晟的有限合伙人,以出資額為限承擔債務。根據清流工作室獨家獲得的資料顯示,世茂系對世茂福晟的總出資額為9億元,總持股比例約8%,對世茂福晟高達700億元的債務可謂杯水車薪。

那麼,作為福晟責任人的潘偉明,在與世茂的合作中獲得了多少利益、是否制定了償債計劃?目前尚無公開資料可證。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廣東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3月份發布的公告顯示,潘偉明「下落不明」。

關於潘偉明近況等,世茂集團表示公司與世茂福晟獨立運作,不便回應問題。而世茂福晟電話無人接聽。

業主被延期交房、投資人追償無門

7月7日,距離世茂福晟承諾的交房時間還有8天,天津乾隆學府三期的業主們心情焦灼。劉先生向清流工作室表示,自從世茂接手福晟,福晟天津總部已經人去樓空,近期銷售經理高女士聯繫不上,世茂福晟的電話也無人接聽。幾經周折,有業主代表和世茂福晟成功聯繫上了,結論是原定於7月15日交房預期恐再次落空。

這是劉先生收到的第四次延期通知,其購房合同本來約定於2019年6月30日交房,此前經歷兩次逾期後,最近一次承諾是於今年7月15日交房。

資料顯示,天津福晟錢隆學府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6.5萬平米,共分三期開發,劉先生購買時均價為1萬元/平米。然而,劉先生並不是被拖最久的那一批,他表示,天津乾隆學府共有三期,二期有業主已被延期交房5年之久。

據他介紹,因為逾期交房,有業主起訴開發商天津錢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天津錢隆」),且已拿到判決書,但拿不到賠償款。

「申請強制執行也拿不到,法院給的消息就說現有財產已經被其他法院提前凍結了,現在沒有可以執行的財產。」劉先生說道。另一位業主也告訴清流工作室,銷售曾提到違約金的事,稱可按照合同約定的數額抵扣停車位,如果要現金,則無法確認給付的時間。

資料顯示,福晟擬定了「H+4」的城市深耕布局戰略,即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大灣區、海西城市群,另外加上鄭州、長沙、武漢、天津4個重點城市,但如今天津卻成為延期交房的重災區。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截至7月8日,世茂福晟旗下的天津錢隆因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判決書共332份,每份判決書中,天津錢隆被判賠償逾期交房違約金在2-4萬元。

根據福晟「3691」的原則,福晟的項目6個月內開盤,要求建設單位快速施工達到預售節點。類似天津乾隆學府的預售房,雖已實現現金回流,但仍要投入成本施工,這是福晟亟待解決的一塊遺留問題。截至2019年底,福建福晟的預收帳款達266.34億元,同比增長22.68%。

相比天津錢隆學府的拖字訣,世茂福晟在福州則開始「拆東牆補西牆」。

據清流工作室了解,經媒體曝光後,此前要求福晟償還跟投款的員工已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取回本金或以相應的金額抵房。但福晟旗下可直接交付的項目不多,福州的「錢隆奧體城」項目成為一個優選項。據雪貝財經報導,截至6月12日,該項目已「售罄」,佔有房子的人正是原福建福晟或現世茂福晟的員工。

然而,世茂福晟用以償還跟投款的錢隆奧體城項目,權屬上並不屬於世茂福晟,而是中信資本旗下的天津信澤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準確地說是該公司發行的一隻私募基金產品,其背後是127位投資人。該私募基金起投金額為100萬元,該基金投入最高的投資人投了1000萬元,福晟集團通過明股實債的形式總計募得3億元資金,並將其中2.5億元投入錢隆奧體城項目。

隨著該基金違約兌付,投資人自2019年底開始四處討債,不曾想基金的底層資產一夜間被賣完了,期待靠售出該項目實現回款覆蓋本金的願望落空。在投資人的敦促下,中信資本報警。但世茂集團稅務總監張麒表示,世茂並沒有收購福晟,因此警方認為投資人能做的只有繼續等待。據騰訊報導,中信資本溝通後的方案是延期兩年兌付,降低收益率。

「福晟很多土地都是舊改,根本無法銷售,不是有效貨值。」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清流工作室道出了福晟的困境,這也是福晟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的原因。

現世茂福晟,也即原福建福晟,2019年債券跟蹤評級報告裡提到,截至2018年,福建福晟累計土儲土地面積合計為407.11萬平方米,對應建築面積為2294萬平方米,但其中約有56.20%為舊改項目。根據市場規律,因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舊改項目建設時間斷則5年,長則十餘年,變現時間較長。

世茂系承擔有限責任、潘偉明失蹤

事實上,這些個案是世茂福晟債務高企的一個縮影。

據現世茂福晟,原福建福晟債券公布的年報,福建福晟負債總額從2015年的251.04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706.64億元,其中有息債務為304.77億元,另有對外擔保金額12.05億元。

2019年,福建福晟僅實現淨利潤8.14億元,應收帳款高達125.6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26.89億元,帳面上的貨幣資金僅31.84億元,相比2018年減少近一半。

今年1月13日,福晟集團與世茂集團宣布正式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對外宣稱「強強聯手」。隨後,福建福晟原高管隊伍悉數退出,新股東的人員進駐。

隨著世茂的入主,債權人能否要求世茂代福晟償還債務呢?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逸聰向清流工作室表示,福建福晟屬於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若作為有限合伙人入股,僅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該公司的債務。

此前,福晟集團通過旗下的廣州錢隆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福建福晟。為度過難關,潘偉明將廣州錢隆的持股比例降至51%,並為福建福晟引進了新股東廣州市德耀鴻鼎投資合夥企業(下稱「廣州德耀」),其對福建福晟的持股比例為49%。

具體來看,新股東廣州德耀的股東分為多股勢力:原股東深圳市世紀景順投資合夥企業(下稱「世紀景順」)、世茂高管控制的平潭臻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平潭臻顏」)、福晟集團及其控制的廣州錢隆,據報導,此外還有兩家債權人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資管」)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資產」)通過債轉股獲得股權。資料顯示,福晟集團曾向東方資產及其旗下的大業信託質押股權。

清流工作室獨家獲得的文件顯示,除世紀景順為普通合伙人外,其餘股東均為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其中平潭臻顏出資9億元,佔比僅16.6666%,按照廣州德耀持有福建福晟49%股權計算,平潭臻顏對福建福晟的持股比例僅8.17%,與此前流傳世茂持40%股權的說法相距甚遠。在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方式的約定中,文件顯示「按照全體合伙人一致同意的方式和順序分配」。

工商資料顯示, 平潭臻顏成立於「世紀大併購」前夕,即2019年12月30日。其法定代表人為陳芳梅,陳芳梅現任世茂集團海峽發展公司助理總裁兼人力行政部負責人,其也於今年2月進駐福建福晟,成為公司新增董事。

但陳芳梅並未在平潭臻顏持股,平潭臻顏由平潭海峽如意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平潭海峽」)100%持股,這家公司99%的股權則屬於一家中國香港的公司雄將有限公司(下稱「雄將公司」)。

清流工作室查詢雄將公司發現,雄將公司股東為註冊在維京群島的「海峽建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雄將公司唯一的董事是許榮茂,秘書為林綺薇。許榮茂是世茂集團的董事會主席,林綺薇是世茂集團的公司秘書。而「海峽建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則是許榮茂及其子許世壇。

也就是說,許榮茂控制的雄將公司通過層層的股權結構持有福建福晟約8%的股權,卻獲得大舉進駐福晟的入場票。

據潘偉明此前介紹,福晟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建築面積達1000萬平米的舊改項目,未來將把廣州南沙和荔灣、東莞、深圳等地的舊改項目交由雙方建立的新平臺世茂福晟操盤。

除了房地產開發業務,福晟集團旗下有一個福晟生活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福晟生活服務」),主營物業管理,共有十餘家發布在不同城市的物業公司。近日,福晟生活服務大股東變更為世茂天成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為51%,這或將助力世茂物業版塊近期啟動的赴港上市。

顯然,世茂獲得的利益並不小,但按照有限合夥的約定,其最大虧損或為出資額9億元。因其不幫助世茂福晟償債,不少債權人質疑世茂集團挑肥揀瘦、吃肉不救火。

除了世茂,福晟的創始人潘偉明為何願意做出不公允的交易也引起市場關注。在這場交易中,潘偉明獲得了什麼利益,是否有完善的償債計劃?

唯一透露信息的是,潘偉明控制的廣州錢隆和福晟集團於今年1月向新晉股東廣州市德耀鴻鼎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質押了25.5萬股和7.65萬股,但潘偉明質押獲得的金額則未獲公布。

今年3月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受理上海東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東方雨虹防水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福晟集團有限公司、潘偉明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因潘偉明下落不明,依法向潘偉明、福晟集團有限公司公告送達(2019)粵01民初1418號案起訴狀副本。

福建福晟高達700億元的債務壓頂,全面進駐的世茂不是救世主,潘偉明訴訟纏身,本人卻玩「失蹤」。如此看來,債權人維權之路漫漫。

王曉悅是清流工作室高級作者,常駐廣州。

網易清流工作室(微信號:wangyiqingliu)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清流工作室是網易財經旗下原創財經調查團隊,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源:清流 責任編輯:楊倩_NF4425

相關焦點

  • 世茂福晟世紀大交易的真相:世茂「吃肉不救火」
    2020年,福晟的債主們看到了解套的曙光——福晟被世茂接管。然而在世茂年初那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過後半年,債權人依舊沒有拿不回錢。 然而,世茂入局後,福晟債務引發的員工圍堵追債、基金討債維權,以及部分福晟項目交付延期引發的業主維權,令世茂一次次陷入爭議漩渦。半年過去債權人卻依舊拿不回錢,而當初稱要幫助福晟的世茂,卻陷入了「只吃肉,不救火」的質疑,最初的表態也慢慢模糊了起來。 // 世茂「未收購福晟」?
  • 世茂許世壇成福晟「白武士」
    有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福晟狀況不容樂觀,工資拖延、項目全線停擺,公司內外對福晟的信心越來越弱。或許只有「去福晟化」,才可能將這批資產盤活。那麼這次,福晟終於要上岸了?福晟淪為配角這是一場以世茂為主導的發布會。「在這樣一個時機,我們和福晟集團有一個很好的合作。
  • 一封「神秘來信」 世茂與福晟合作羅生門之謎
    該信件披露:「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對於上述說法,世茂相關人士反駁稱這是「嚴重失實」。
  • 誰動了福晟2.6億員工跟投款?白騎士世茂變黑天鵝?
    上述《公開信》顯示,在福晟集團去年12月引進世茂集團進行重組後,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
  • 地產「羅生門」:是世茂「不講武德」,還是福晟「謊話連篇」?
    其中,福晟國際(00627.HK)公開指責世茂集團(00813.HK)「不講武德」,本來已籤訂《帳戶共管協議》,卻非要繞過關聯方,聯手恆豐銀行轉出合資公司款項2.6493億元。隨後《經濟觀察網》聯繫世茂集團,得到的回覆是:帳戶的確存在,幫助福晟紓解困難同樣存在,但侵佔福晟的行為並不存在。
  • 2020年第一場大魚吃小魚的遊戲:福晟跌倒,世茂吃飽
    世茂「吃得連骨頭都不剩」這次超體量的併購,用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的話說,叫「大魚吃大魚」,而且也不叫併購,而是戰略合作、全方位的合作。然而不管名稱如何,事實是這次世茂把福晟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相比於幾年翻幾番的土儲增長,福晟的銷售額增長乏力,實際結算額則更少。併購耗費的大量資金壓得福晟喘不過氣來,截至2019年6月底,其短期債務443.47億元,同期貨幣資金僅為72.91億元,即將到期的短債約70億元,但非受限現金僅約57億元。
  • 商業糾紛殃及業主 福晟上海前灘海悅華庭400戶業主無法辦理房產證
    而作為該事的當事方鉅派則稱,公章為易鉅資產與世茂福晟雙方共管,並不是鉅派方不願意拿出來,而是需要鉅派和世茂福晟雙方先行商定相關事宜方可。另據記者多方了解,鉅派是希望世茂福晟能夠出面回應,並承諾基金的退出的時間和方案。而陷入流動性危機的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晟」)已是無暇他顧,與項目沒有明確股權關係的世茂集團自然不願意蹚這趟「渾水」,相關負責人一直未出面回應。
  • 公募債兌付迎尖峰時刻 誰能拯救"大兵"福晟
    前述房產機構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自去年曝出資金鍊問題至今,福晟集團資金危局歷時已近一年。從最近公布情況來看,福晟仍沒有徹底擺脫困境,其債務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雖然目前暫不清楚福晟國際轉讓項目所得資金將如何安排,但應該是為化解財務困難而做出的舉動。」前述房產機構分析師稱。
  • 強強聯手合作共贏 福晟聯手世茂打造新平臺共同發展
    福晟集團董事長潘偉明、福晟集團副董事長潘俊鋼、福晟集團副董事長、福建六建集團董事長林棟、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世茂集團執行董事、財務管理中心負責人湯沸,世茂集團執行董事、世茂海峽發展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呂翼等雙方管理層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 福建福晟4宗違規收警示函 債務逾期違約披露不及時
    三、重大債務逾期違約未及時披露 2019年度,公司及合併範圍內子公司長樂福晟、福建華商、惠州市原合房地產有限公司等存在10筆重大債務逾期違約,金額合計17.27億元。其中,被債權人起訴且已判決的有9筆,共計4.47億元;被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的有1筆,金額為12.80億元。
  • 福州三叉街片區福晟雲樾東升分析
    繼續上篇三叉街濱海首府後,分析一下周邊的第二個新盤,福晟雲樾東升,由於福晟在去年年底被世茂併購,目前項目也叫世茂福晟·雲樾東升。福晟·雲樾東升:備案名(福晟榕華裡中心),地處倉山區東升街道上三路南側南臺大道東側。
  • 世茂殺入東莞中心,最新豪宅備案了!
    豪擲16.31億元拿地的世茂,備案了。3月25日,世茂從57家房企中一路廝殺最終順利奪魁,一舉拿下萬江靚地。4月14日,世茂·濱江紫雲花園正式備案,這也是世茂首次以拿地形式進入東莞的開篇點。世茂在上海、廣州、深圳、福州等擁有多個地標級項目。如今,地標鑄造者世茂也加入了灣區之一的東莞。世茂·濱江紫雲花園來了!
  • 「過江龍」世茂集團:借力「收併購」打開灣區市場
    「 近年來,多重政策利好下的粵港澳大灣區逐漸成為房企的必爭之地,但真正做出成績的並不多見,且打開灣區市場的方式各不相同。 由於灣區核心城市資源稀缺,房企在公開土地市場拿地困難,世茂在進入之初多選擇以合作的方式切入市場,並向廣深等核心城市聚焦。據焦點地產新聞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至2013年間,世茂共計在灣區打造了4個項目,且多為合作開發。
  • 鷹覓眼|世茂的二次元遊戲
    聽不出老闆說話弦外之音的將軍一定不是好銷售。尋求規模的快速增長,起初是小許同學的主張,也是他一手從龍湖挖來了蔡雪梅。但是,世茂真正的主人許榮茂,後來覺得還是賺錢最重要。在地產業,規模和利潤長期以來就像陰陽互斥的兩極。
  • 福州人最喜歡的外地開發商排行榜:世茂力壓萬科成最大贏家
    福州城市化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房地產開發商的身影和功勞,他們既有福州本土開發商也有福州以外的外市、外省的地產開發商。這期我們就來盤點下福州人最喜歡外地房地產開發商排行榜,這些一定程度影響著福州市民的買房決定:1.世茂(泉州。
  • 地產股1月8日收盤日報:福晟國際收盤下跌2.91% 報收於0.03元/股
    來源: 風財訊風財訊消息 2021年1月8日,福晟國際(00627)以0.03元(人民幣,下同)收盤,相比上一個交易日下跌2.91%。當日福晟國際(00627)開盤價為0.03元,最高價和最低價分別為0.03元和0.03元,成交量總計10.01萬手,總市值為3.04億元。
  • 泰禾債務重組最新進展:或與世茂"分手" 戰投方萬科提前進場
    推敲7月30日雙方籤訂的框架協議細則,萬科成為戰投的前提條件是泰禾債務順利重組。雙方完成股權轉讓之後,萬科協助泰禾進行公司治理,盤活存量資產。但截至11月26日,泰禾的債務重組尚未確定性成功。根據初始協議,萬科對泰禾不承債、不提供增信以及財務資助。此外,萬科未來24.3億元的戰投資金和泰禾債務量相比也顯得杯水車薪。這在部分泰禾債權方看來,並不能讓人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