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一種假想裝置。1960年戴森提出,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高級文明對於能源的需求應該會更加迫切。自己居住行星上的能源將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他們或許就會從自己所在恆星系統中的其他地方提取能源,他們可能會毀掉兩三顆行星來製造一種裝置,可以包裹住恆星來吸取恆星能量的超大裝置。這個就是戴森球。
之後,卡爾達舍夫根據能源的利用率,提出了著名的文明等級劃分,一級文明可以利用並掌握自己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二級文明可以利用並掌握自己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三級文明可以利用並掌握自己所在星系的全部能源。
依照這個等級劃分,我們人類現代文明等級還無法達到一級文明,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運用地球所有的能源,或許我們可在百年之內突破一級文明,畢竟我們人類的文明只是在這兩三百年內才突飛猛進的。從以前毫無科技的舊社會,到如今科技繁榮的新時代,我們對地球的能源利用也是越來越高效。相信一級文明,我們定會在百年達到,我們現在的科技都無法達到一級文明,那二級文明又是怎樣的存在宇宙之中真的會存在如此高的文明等級生命吧?在卡爾達舍夫提出這個文明等級劃分後不久擔心提出的假想裝置,但需求就成了二級文明的標誌。
那我們是認為能建造出能把恆星籠罩的文明,那肯定至少都已經達到了二級文明,讓這個戴森球到底存不存在。我們發現了沒有。2015年,由尋找地外行星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了一個疑似戴森球的恆星。
克卜勒望遠鏡是2009年發射升空,它的任務就是為了尋找系外行星,而尋找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則是凌日觀測法就是當一顆恆星有行星環繞。而這顆行星運行到恆星前面擋住恆星時,我們觀測到它的光譜曲線就會有所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是有周期性規律性的。但在克卜勒觀測的15萬顆之多的恆星之中,有一顆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距離地球一千四百多光年的博雅吉安之星,我們俗稱它為塔比星這麼一顆恆星,它本該也是15萬顆恆星中毫不起眼的一刻。但直到科學家發現它那異常的光變曲線塔比星的亮度似乎會出現隨機的下降,並不規律。其中的一些只持續幾個小時,另一些可達幾個星期,一些亮度的降低幾乎難以察覺,而另一些則多達20%。
要知道,在我們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才能使太陽光譜下降百分之一左右,所以這是目前沒有任何人類已知的行星,可以產生如此極端變化。如此之大光變曲線。此外,塔比星還處在持續變暗的過程中,它有可能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便按超過15%。但即使是恆星頻臨死亡時亮度的快速變化,時間尺度通常也是百萬年級的。
為了解釋這顆恆星奇特的亮度變化,天文學家考慮到所有可能的解釋,從彗星星際介質等,物質對光線的遮擋到恆星自身的變化,再到恆星附近存在的黑洞。但所有的假設都與觀測現象相距甚遠。當所有其他假說都被排除之後,那麼剩下的那一個無論多瘋狂,多麼無法相信的猜想都不得不予以考慮了。它是被巨大裝置包裹住的恆星,這是一顆帶戴森球。
隨後尋找地外智慧文明的科學組織,對塔比星方向進行了監聽檢測不同尋常的無線電信號,但是並沒有任何收穫。另外,如果這的確是一個人工建築,那麼同樣的在接觸大量恆星輻射之後,它應該會有紅外波段的強烈輻射產生。但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空間望遠鏡和斯皮特空間望遠鏡在紅外波段的監測結果,都沒有觀測到運河明顯的紅外輻射超出。當然或許二級文明可能擁有了某種控制輻射或者輻射方向的技術能力。因此我們不能檢測到紅外波段的強輻射。
所以目前對塔比星是否存在非自然的人造建築包裹,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因為現在還沒有可靠的理論,可以解釋塔比星異常的光變曲線,或許也有可能是我們無法了解的自然天體造成。2017年,西班牙的天文學家就曾提出了塔比星異常現象的又一新解釋。該理論認為,塔比星系統中可能存在一顆巨大帶光環並且請協的行星,而且在該行星的軌道上還具有小行星帶。
2021年,這顆行星會經過恆星前方,那時就會開始出現複雜異常的光變曲線。2023年之後的光變曲線將變得簡單。至於這一理論能不能成功解釋塔比星的異常現象,那就要等今後的驗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