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故事,從來都不缺乏素材。從邂逅相遇到與子偕老,《詩經》穿越千年,給了我們最初的感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戀愛時的婉轉心事;「之子于歸,宜室宜家」是成親前的美好企盼;「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是成婚後的日常撒糖。
與《詩經》並為先秦雙壁的《楚辭》,其中浪漫的文風同樣引人入勝。
和其他民歌一起,作為《楚辭》的藝術源頭,中國第一首被翻譯過來的民歌《越人歌》,同《詩經》中那些美好一樣,一下就入了眼,走了心。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竟然能夠和王子同船遊玩。
承蒙王子不棄,不因我的身份低賤而嫌棄我。
有幸結識王子,因此心緒紛亂不止。
大山尚有樹木相依,樹木也有枝丫相伴,可唯獨我喜歡你,你卻不知道。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鄂君子皙乘船遊玩,船上鐘鼓齊鳴,更襯託出他的王子氣質。
為王子搖船的是一位亭亭玉立的越女。
越女對王子一見傾心,趁著鐘鼓聲歇的間隙,大膽地對著王子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王子讓人將歌聲翻譯過來,便有了如今流傳下來的《越人歌》。
王子知曉了越女對自己的綿綿情意,於是將越女帶了回去。
又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不知道為何,年齡越是增長,越是喜歡清新明快的圓滿結局,現實生活也好,故事也罷。
或許是青春已逝,不再會輕易感動於套路滿滿的纏綿悱惻。
反而是格調明快,具有孔子口中「思無邪」氣質的詩詞和故事更令人耳目一新。
讓我們溯源而上,在古老的民歌裡,收穫最樸素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