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千條萬條,鐵路運輸第一條。」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部隊經受了戰火洗禮,以血肉之軀建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今天為您講述其中的一位鐵道兵,一級英雄楊連第的故事。
這本70年前的日記,記錄著朝鮮戰場上,鐵道兵楊連第保家衛國、捍衛鋼鐵運輸線的誓言。
1949年解放戰爭時,楊連第因修復當時全國最高的「隴海鐵路8號橋」,榮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11月,他作為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奔赴朝鮮前線。當時,美軍在戰場上佔有絕對的空中優勢,戰機肆無忌憚對朝鮮北部的鐵路、公路進行毀滅性轟炸,志願軍後勤補給陷入極大困境。
楊連第戰友 徐雲峰:(敵機)每一天都不間斷地來,多少次炸什麼地點(是)固定的。轟炸的同時就把定時炸彈給你投下來了,完了以後要施工,它要爆炸的話就引起人員的傷亡了。
楊連第仔細觀察敵機轟炸規律,開創了鐵道兵利用空襲間隙白天搶修的先例。他總是帶頭爬上被炸毀的橋墩,沒有絲毫畏懼。
楊連第戰友 鄭昭儒:楊連第上那橋墩子上,敵機來了以後,他還來回跑。
1951年夏天,志願軍後勤補給線的重要樞紐——清川江大橋——被炸斷,近百列火車的軍用物資滯留江邊。
上有敵機轟炸,下有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搭起的浮橋被衝垮十多次。關鍵時刻,楊連第憑藉多年經驗,首次提出利用交叉鋼梁立在江底搭設浮橋的辦法,解決了搶修難題。
1951年9月,楊連第被選為志願軍代表回國作報告。本可以繼續留在國內的他,卻選擇再次回到朝鮮前線。1952年5月15日凌晨,楊連第在清川江大橋的搶修中,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等稱號。
受到父親影響,楊連第的三個子女都選擇了參軍入伍。
楊連第的長子 楊長林:始終爸爸的這影子在那前邊。他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不怕苦不怕死,捨身忘我,永遠向黨永遠為人民。
(總臺央視記者 永蔚 巖峰 章林 超逸 黃達 良言 天津臺 襄陽臺)
(編輯 唐澤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