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貧困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面對脫貧攻堅的壓軸大題,東航集團牢記黨中央、國務院囑託,高質量、高水平、可持續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今年10月19日,東航集團在全國第七個「扶貧日」的兩天之後,與定點幫扶地的臨滄市人民政府籤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開展「富腦袋」「富口袋」和「富代代」三大行動,全面開啟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新徵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集團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中勇擔央企責任,踐行初心使命,不斷加大扶貧投入,已累計投入4億餘元幫扶資金,其中逾1億元用於定點幫扶雲南省臨滄市滄源、雙江兩縣,助推兩縣共99個貧困村、7萬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東航旗下各分(子)公司還承接各地方黨委和政府安排的扶貧工作,在雲南香格裡拉、陝西漢陰、江蘇泗陽、安徽潁州、山西廣靈、江西武寧、甘肅秦安……都能看到在東航幫扶之下發生的巨變。截至2019年底,各分(子)公司對口幫扶的9個村也均收穫了脫貧摘帽的優異成績單。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以來,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東航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養民等東航集團領導先後8次奔赴雲南實地調研走訪、精準施策,在圓滿收官「十三五」扶貧任務的同時,為啟動「十四五」鄉村振興工作謀篇布局。
2020年10月15日,東航開通臨滄至麗江航線。
航空幫扶「造天路」,讓當地經濟「飛」起來
交通與經濟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交通不便是貧困村面臨的共同困境。想致富,先修路。東航深諳其中道理。在東航沒有幫扶之前,滄源、雙江兩縣被高聳的大山和崎嶇的山路阻隔了與外界的聯繫,當地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修機場、通航線在當時老百姓的心中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轉機出現在2016年12月,東航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幫助滄源佤山機場順利通航,並於2017年開通滄源至昆明的「扶貧航線」,堅持低票價運行,相當於每年給當地航線補貼3個億。
「從昆明到滄源坐大巴要12至15個小時,車票320元。坐飛機只要一個小時,只要提前幾天訂票,絕大部分時間的機票只有兩、三百元,比大巴車還便宜,不打折全價也就800元,比雲南所有省內航線的票價都低。」滄源機場副總經理康平介紹。機場自投運以來備受當地民眾歡迎,機場2019年的吞吐量是339400人次,康平說:「已經快達到了本縣人口的兩倍,相當於這裡人均坐過兩次飛機了!」
1小時的空中航程,給滄源人民帶來的不僅是便捷的交通,更是開闊的眼界、經濟的發展、民族的自信。從機場通航至今,東航每年通過航線給當地GDP貢獻6到8個億。2019年,滄源、雙江兩縣生產總值分別比2016年增長了50%和40%,實現了經濟的大飛躍。從制約當地發展的「天塹」到帶動當地快速發展的「天路」,東航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創造了奇蹟。
今年疫情發生後,東航堅持臨滄航線不斷航,堅決保障航空運輸「大動脈」,積極助力全國復工復產、脫貧攻堅。10月,又開通滄源、臨滄至麗江的航線,通過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傳遞,促進當地穩定脫貧。
「扶貧航線」的輻射範圍沒有局限於臨滄地區,2018年,東航雲南有限公司與迪慶州委州政府籤署了東航對口幫扶迪慶州航空產業發展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廣州至香格裡拉扶貧航線於2019年通航,方便沿海城市的人們去領略雪域高原的風光。北京、上海、拉薩、成都……如今,更多城市在東航的連接下,與香格裡拉之間架起了「空中之橋」,貧困村與世界的距離更近了。
鄉村振興「加滿油」,讓當地旅遊「熱」起來
東航的飛機一班班飛進佤鄉、飛進貧瘠的山川,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理想與遠方,更為鄉村振興工作鑄造了大格局,讓當地旅遊熱起來。
為助推旅遊業全面興旺,東航積極宣傳推廣鄉村文化,結合地方特色幫助貧困村打造「脫貧名片」。變化最大的當屬坐落於佤山腳下的「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村,曾經一貧如洗、仿如原始部落般的村寨,如今以古老而神秘的風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當地的村民也從自給自足的貧困生活一躍進入文明奔小康的幸福日子。
村民楊生原本獨自在外務工,無法照顧家中母親。翁丁村在東航的幫扶之下發展起來後,他毅然回村了。現在他住在東航援建的翁丁新村,就職於翁丁老寨的旅遊合作社,「很多和我一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在老寨上班,在新村生活,日子別提多好了!」
在今年9月的實地走訪調研中,劉紹勇在環境優美的翁丁新村中與老鄉們圍坐一處、共話家常。「黨中央有好政策,地方有好資源,致富有好項目,加上東航搭把手、扶一下、推一把,鄉親們的錢袋子一定會很快鼓起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劉紹勇的一席話更加堅定了當地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東航多措並舉為建設美麗鄉村積極宣傳、持續發力。美麗的翁丁村還是東航宣傳片的取景地。今年1月9日,以東航形象代言人胡歌為主角拍攝的宣傳片一經發布,當日就在人民日報微博上播放近400萬次,並持續在公司所有航班機載媒體和地面自營貴賓室裡滾動播放,累計觀看人次超過1億。片中,摸你黑、牛頭樁……還有熱情奔放、極具佤族風情的歌舞,無不激發著人們前往一探究竟的念頭。
此外,東航定期在《東方航空》《東航風情》等機上雜誌及視頻媒體中對兩縣的旅遊資源、民俗文化進行深度推介。2019年,東航還聯合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大型扶貧公益欄目走進滄源和雙江,節目播出後,相關網絡推送閱讀量達3.7億次。
翁丁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新華說:「藉助航班的開通,翁丁村每年旅遊收入達100多萬元,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讓世界走進臨滄,讓佤鄉飛向世界,這是東航航線為臨滄帶來的紅利。臨滄獨具特色的「佤文化」和「茶文化」藉助東航航班為世人所熟知,臨滄的旅遊業也因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東航集團投資510萬元為滄源翁丁村民援建的翁丁新村
產業幫扶「穩風向」,讓當地農產品「火」起來
茶園鬱鬱蔥蔥,茶葉加工廠流水線上機器轟鳴,那是雙江縣同化村村民們聽見的最動人的樂章。雙江縣的茶葉遠近聞名,經東航扶貧幹部牽線搭橋,2019年,當地茶企存木香開始了與東航、當地同化村的三方合作。這種「黨組織+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產量,更確保幫扶對象共同受益。存木香茶葉公司創始人羅成英很感慨,「以前的土作坊變成了現代化的流水線,山上的茶樹也變成了鄉親們的『搖錢樹』。」
除了茶葉,在東航產業幫扶之下發展壯大的還有滄源的蜂蜜。今年12月,東航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滄源自治縣人民政府共同籤署了《蜜蜂產業幫扶合作協議》,以技術振興和人才振興持續支持蜂蜜產業創新發展。
如今,佤山的茶葉已走進東航的機艙,滄源的蜂蜜和佤雞等農產品已走進東航的後廚,在萬米高空供旅客品味分享。
同樣登上「大飛機」的還有江陰縣的「小炕炕」。薄香脆酥的炕炕饃是陝西漢陰獨有的美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但由於地處貧困縣,以前外界無人知曉,根本賣不出去。經過東航西北分公司的努力,這款小吃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改良並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炕炕饃能登上飛機成為指定航空食品,可都是東航幫扶漢陰縣的功勞啊!」村民們都發自肺腑地感嘆著。
發展產業是脫貧第一步,在東航的大力幫扶下,臨滄地區的「安也蜂蜜」「存木香茶葉」「滄源佤雞」「順寧堅果」,陝西漢陰的天麻,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鋪鄉王鋪村的藜麥,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三塔集鎮洲孜村的紅薯,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上湯鄉梅溪村的土雞蛋……這些「土特產」紛紛晉級成了「精品牌」,走向了廣闊的市場。
李養民在部署今年扶貧任務時曾說:「要將工作重心由注重扶貧向扶貧和鞏固提升轉變,高水平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為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解決農產品售賣難問題,東航組織產銷對接,消費扶貧行動的步伐始終沒有停。針對今年疫情帶來的挑戰,東航向全體員工發起了消費扶貧倡議,舉辦「愛心扶貧大集市」,「線上+線下」齊發力,累計銷售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各分(子)公司也人人響應,利用網際網路幫助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
「大家好,我是東航雲南公司女機長李鑫,今天我們在東航抖音直播間,一起尋夢香格裡拉,邂逅心中的日月。」今年夏天,東航於抖音開展的首場「扶貧直播」在仙氣飄渺、蒼翠環繞的香格裡拉月亮湖畔開播,以「抖音短視頻+抖音直播+抖音大V連麥」的創新方式推介香格裡拉農產品,吸引千萬觀眾,交出了10萬元銷售額的「成績單」。而東航首次試水直播扶貧帶貨則更早,早在6月份,東航就與主流央媒人民網連線,以「雲遊覽+直播間」的形式帶領網友參觀滄源知名的東航示範村翁丁,在領略佤族風土人情的過程中感受東航集團精準扶貧17年的成就和扶貧產品的特點,總播放量突破600萬人次。
東航消費扶貧工作成績和亮點今年兩次被國務院扶貧辦選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定點扶貧專刊》進行專項通報,東航再次憑藉著一個個生動實踐展示出了精準扶貧的「東航樣本」。
智志雙扶「豐羽翼」,讓一代又一代日子「好」起來
要從根源上「拔窮根」「摘窮帽」,就要變「輸血」為「造血」,就要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因此開展「授人以漁」的教育幫扶是關鍵。在教育資源稀缺、教育設施設備落後的貧困村,東航在改進基礎辦學條件的同時,還不忘持續發力技能培訓扶持,致力於「扶智」與「扶志」雙結合。2018年,東航與北京宏志中學、雙江縣政府、雙江第一完全中學聯合共建「大山夢想·東航雙江宏志班」,資助55名貧困學生,扶智+扶志,在當地示範作用顯著。
今年,東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著眼長遠和未來,積極推進「富腦袋」「富口袋」「富代代」三大行動中與臨滄市加強黨建合作,攜手推進滄源國門新村建設「新時代鄉村振興大學堂」項目,培育一批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鄉村振興基層幹部和農民骨幹;與國家教育部教師司達成協議,將連續三年,每年幫助滄源、雙江兩縣共1200餘名教師赴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開展教師能力提升培訓;與清華大學達成協議,將連續三年,幫助培訓兩縣新時代農民、產業帶頭人等,徹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實現鄉村振興。
藏族女孩格茸卓瑪是東航雲南公司定點招聘的一名乘務員,原本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她大學畢業後不得不回鄉種地,而現在的她成為了全村的驕傲——在東航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她如今翱翔藍天,家庭年收入實現質的飛躍。在老家門口,東航為她拍攝了一部短視頻。她在鏡頭前表達了心中深深的感激之情:「如果沒有東航,就沒有我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在貧困村,同格茸卓瑪一樣的有夢青年還有很多,各分(子)公司均發揮航空企業特色,結合人力缺口情況,面向各對口貧困村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和定向招聘會,飛行員、乘務員、地面服務人員、保潔員,東航的大門朝大山、貧川敞開,真正為貧困戶插上了飛往夢想的翅膀。此外,東航西北分公司、雲南公司、江蘇公司、安徽分公司、江西分公司、山西分公司、甘肅分公司等各分(子)公司多年來向各定點扶貧村九年制學校捐資助學,最大限度夯實教育基礎,通過智志雙扶,努力讓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的理想,讓日子越過越紅火是老百姓們共同的心聲。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時代重任,東航在追夢路上不落一戶,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當前,東航正按照中央要求,落實「四個不摘」,繼續從資金投入、產業發展、航線開闢、教育醫療、扶貧幹部等方面入手,一步接一步、一環扣一環,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徵程中加足馬力,以「東航之翼」的優勢與速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東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