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2020-12-24 環球網

「翻過這座山,再趟一條河,背上簡單的行囊,我要去播撒辛勤的種子,帶領貧窮的人們尋找幸福的光芒......」

在東航,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不遠千裡,背井離鄉,從東航各單位奔赴全國各貧困縣,憑著一腔熱血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傾盡所能;他們以自己為紐帶,為東航與貧困縣之間搭建起牢固的幫扶之橋;他們以使命為號角,為帶領當地老百姓擺脫貧困日夜奔走在山間田野;他們以青春為畫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書寫出一代又一代東航扶貧人的精彩故事。

入貧川: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著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

2012年,時任東航股份部門經理的孫曉接到調令來到滄源縣任掛職扶貧幹部的一瞬間,他怎麼都想不到,8年後,他會以另一個身份、另一種心情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不會想到,不到十年光景,這個他生活兩年、曾經一貧如洗的小縣城竟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到滄源時,翁丁新村才剛剛破土,縣城裡的司崗裡大道以東全是農田,大多數村級小學的操場還沒有硬化,佤山機場只是一紙規劃……孫曉在到達滄源縣後,調研了當時縣裡的財政情況。「當初縣裡沒有什麼產業,年收入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佔64.7%,78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佔比23.5%。翁丁老寨的村民們還過著人畜混居、自給自足的生活,更別提有交通了。」回想起那時鄉親們面臨的艱苦歲月,孫曉心頭仍升起一絲隱痛。正是這痛,堅定了他一心為村民謀出路、尋發展的決心。

孫國平比孫曉晚了3年來到臨滄,他前往的地方是同樣偏遠而貧窮的雙江縣勐勐鎮。離開妻子,遠離家鄉,他這一走就是2年。2年來,他作為駐村幹部堅持與廣大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怕吃苦,雙腳沾泥,真正走進了村民的心扉裡。他還清楚地記得剛到扶貧點時,走村訪戶會吃閉門羹,他就想方設法融入他們,「誰家有個什麼紅白事,去幫幫忙、湊湊份子;誰家遇到困難,得伸把手,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把你當作『知心人』。」把村裡的每一件事當成自己的事,是他肩負的責任。當發現村小學的建設很簡陋,他就拿起電話向公司同事進行募捐,最終讓建起了學校圍牆,購買了文體用品,孩子們也穿上了新的校服,在藍天下開心地奔跑。

隨著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短短幾年,兩縣的變化是巨大的。如今,滄源、雙江兩縣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司崗裡大道通南北,佤山機場飛世界;翁丁新村不僅讓當地老百姓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還成為了熱門景點吸引著天南地北的遊客們;兩縣的產業發展腳步越來越快,老百姓依靠著自己的雙手打開了「致富門」。在孫曉和孫國平的眼裡,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政策支持,也離不開東航對滄源、雙江兩縣年復一年的產業、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精準扶貧。當然,也離不開一任接著一任在這片熱土揮灑青春與汗水的東航扶貧幹部們。

揚新帆:艱苦付出之後是收穫滿滿的甜蜜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前前後後選派了60餘名掛職幹部前往全國各地扶貧點,到扶貧點開展幫扶的員工超過了2000人次,有力助推全國扶貧縣脫貧摘帽。

如今,他們當中仍有不少還堅守在扶貧崗位上,他們走出辦公室、走出舒適圈,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投身東航扶貧一線。張地布、王國斌、梅藝寶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們接過歷任扶貧幹部手中的接力棒,帶著黨中央和東航集團黨組的殷殷囑託來了,把黨的光輝照到了邊疆大地。

駐村的日子是艱苦的。2017年,雙江縣掛職副縣長張地布剛到雙江時,因在陰雨連綿的天氣裡常住石棉瓦房而導致身體炎症發作,即使一身冷汗、疼痛難忍,他仍心系村民,堅持走村串戶;2018年,到滄源縣掛職副縣長的王國斌為當地產業的發展經常愁得輾轉反側睡不了安穩覺;2019年到滄源縣安也村任第一書記的梅藝寶在幫助村民發展蜂蜜產業時,手上被蜜蜂蜇了無數次,腫得就像一隻饅頭……

扶貧之路有多艱難?在這些扶貧幹部看來,難的不是身體上的不適應,不是心裡的孤寂感,而是身在異鄉,不能照顧家人的身不由己。每每想到家中父母妻兒,這些鐵血男兒也不忍紅了眼眶。但既然已經出發,便是一路初心不忘、風雨兼程。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共產黨員要衝鋒在前、不辱使命,要讓『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真正落地生根。」

駐村的日子也是甜蜜的。張地布到了脫貧攻堅第一線後,堅持走村串戶,摸清村底家底,分類建檔立卡,區別輕重緩急,將措施落實到位作為找到精準扶貧這把金鑰匙的關鍵所在。幾年來,不管在悶樂村,還是在深度貧困的南宋村,他都注重實地走訪,掌握第一手資料,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等產業扶貧,努力將老百姓的愁疙瘩變為金疙瘩。今年,他參加了《騰訊新聞-看點直播》的「農產國潮,直播助農」直播帶貨活動,為勐庫大葉種普洱茶拉佤布傣代言。他還經常到老百姓家裡坐一坐,看一看,聊聊家常,遇上逢年過節、建新房娶媳婦等喜慶日子,張地布還會帶上禮品前往祝賀。積極參加農間地頭勞動也是他熱衷的業餘活動,下地掰包穀、脫玉米粒、採摘蔬菜,與農戶打成一片。愛笑的他經常說:「群眾們滿意的笑臉,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扶貧村,這些可愛的扶貧幹部總是能創造出種種奇蹟。令王國斌最驕傲的事情,就是他潛心研究滄源佤雞產品品牌設計和文案推廣,將佤族元素和佤族文化融入品牌之中,讓昆明成了「佤雞」的第一個突破的高地,更讓滄源佤雞走出雲南,來到了上海等全國各地。細嫩、鮮美、味香的味道受到消費者的熱捧。駐村期間,王國斌在尋找幫扶項目、推動落地的同時,還積極開展駐村和掛鈎鄉鎮的脫貧攻堅工作,「我不能因為自己是外地幹部而搞特殊化,必須要沉下身子,紮根一線。」他常常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挨家挨戶走訪摸查,白天排查漏風漏雨情況、排除危房住人隱患、張貼明白卡、打掃庭院;晚上清理脫貧攻堅檔案,組織群眾宣傳講解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每天的生活因忙碌而充實著,因充實而甜蜜著。

這份甜蜜在梅藝寶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因為他正在幫助安也村的村民們發展著甜蜜的事業——蜂蜜產業。養蜂是今年村集體經濟的頂梁柱,在東航集團的資金幫扶下,安也村擴大了養蜂規模,今年6月前養蜂規模已經達到2000箱,實現翻番。此外,通過集團的消費扶貧,蜂蜜銷售異常火爆,銷售額已超過百萬,還帶動了滄源其他鄉鎮的蜂蜜銷售。安也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性收入實現了從去年的3萬元到今年上百萬元的飛躍,純利潤預計超過50萬元;並帶動了一批農戶學會了蜜蜂的管護技術。「村民們都很開心,憧憬著這甜蜜的產業即將給大家帶來的更甜蜜的生活。」梅藝寶笑著說。

接納、付出、收穫……一點一滴的變化都幻化為他們心中甜蜜蜜的幸福感。一年、兩年、三年……或長或短的扶貧歲月,讓他們早已成為村民中的一份子,將邊疆大地看作他們心中難以割捨的另一個「家」。

薪火傳扶貧足跡遍全國 奉獻精神代代傳

其實,除了雲南臨滄地區的滄源、雙江兩縣之外,東航的扶貧足跡還在全國遍地開花。

東航山西分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陳燕青在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望狐鄉呂家窪村每天穿街走巷走訪家家戶戶,宣傳扶貧政策,為貧困戶腦海裡播撒下「扶貧先扶志」的種子。

東航甘肅分公司派駐天水市秦安縣王鋪鎮盧胡村的幫扶隊長兼第一書記李韜對村裡的特困戶進行重點照顧,制定了精準的幫扶計劃,特別是他為村裡患病少年籌集醫療經費、聯絡治療方案的感人故事在媒體上廣泛傳播。

東航雲南公司派駐到迪慶州香格裡拉市的扶貧幹部何建忠,常年奔走在高原的農戶家裡,給村民出著各種創富的點子,幫助村民把產品銷出去,把北上廣銷路打開,讓扶貧產品在市場中做大做強。

東航江西分公司派駐梅溪村的「90」後扶貧隊員柴溢與村第一書記一起幫助貧困戶制定幫扶計劃,完成產業提升,解決就業需求。村裡年人均純收入由2019年度的9271.36元增長至2020年度的13669.81元,增幅達到47.4%,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東航江蘇公司派駐到江蘇省泗陽縣臨河鎮西稍村的扶貧幹部張平,自打駐村以來,不僅為村裡兒童捐書捐物,還利用公司幫扶資金為村裡的道路架設起了路燈,讓脫貧之路「亮」起來。

東航西北分公司派駐陝西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東風村的扶貧幹部於清玉先後10餘次深入山林調研,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東風村42戶貧困戶主動建檔立卡,加入天麻種植協會,天麻年產值近50萬元,有力地推動東風村脫貧致富。

東航安徽分公司的扶貧辦主任王龍,一直情系安徽阜陽市潁州區三塔集洲孜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除了堅持組織員工來到孩子們身邊,開展夢想課堂活動外,他還積極聯繫,邀請扶貧點師生驅車從阜陽來到省會合肥,開展「研學」活動。

一個個扶貧幹部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奮鬥,猶如一顆顆寂靜的星在夜幕中點綴,而當這些星辰相連,他們必將散發出耀眼的光。

2020年,在雲南滄源召開的東航扶貧幹部調研會上,孫曉、孫國平等歷任扶貧幹部與張地布、王國斌、梅藝寶等現任扶貧幹部在他們共同奮鬥過的扶貧大地上相遇了。一時間,他們感慨萬千。相同的經歷、共同的使命,把他們的心緊緊系在一起。

對於這兩位重走扶貧路的了「老扶貧人」來說,回到扶貧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在這裡,一條路、一棵樹、一塊磚、以片瓦都是對他們曾經工作最好的見證。

而對於現任扶貧幹部們來說,在「前輩」們的身上,他們學習到的是恪盡職守、孜孜不倦地奔走於山間田野,是甘於寂寞,克服困難地工作在條件艱苦的地方,是勇於創新、尋找先機地為貧困老百姓尋找致富出路。

在調研會上,孫國平握住了梅藝寶的手,在這兩位扶貧人身上,一位雙鬢斑白,滄桑了容顏,而另一位皮膚黝黑,儼然已經融入了當地色。他們相視而笑的背後,是對彼此扶貧工作的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8年持續奮鬥,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當前,一代又一代的東航扶貧人並未停止繼續向前行,為做好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年輕的扶貧幹部們接過老一輩扶貧人手中的薪火,在明亮的康莊大道上繼續奔跑。

「我知道,翻過這座山,再趟一條河,那個熟悉的『家』就在不遠處的村落,而如今的美麗鄉村已換新顏,人們正在幸福的光芒中辛勤勞作......」

相關焦點

  • 臨澤縣新華鎮「三曲聯奏」譜寫鄉村振興樂章
    新華鎮「三曲聯奏」譜寫鄉村振興樂章張麗每日甘肅網7月23日訊 據張掖日報報導 臨澤縣新華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開展移風易俗,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奏響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 為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起航插上「東航之翼」
    面對脫貧攻堅的壓軸大題,東航集團牢記黨中央、國務院囑託,高質量、高水平、可持續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今年10月19日,東航集團在全國第七個「扶貧日」的兩天之後,與定點幫扶地的臨滄市人民政府籤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開展「富腦袋」「富口袋」和「富代代」三大行動,全面開啟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新徵程。
  • 東航安徽扶貧幹部王龍:用心用情讓貧困村開滿幸福花
    他是東航安徽分公司扶貧辦公室主任王龍,一位身材健碩的西北漢子。作為扶貧辦主要負責人,王龍同志始終牢記組織囑託,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放在心中,把扶貧村當自己家,把貧困戶當家裡人,背靠東航安徽分公司這個大本營,扶智扶志先行,立足產業振興,聚焦消費扶貧,經過4年多的努力,順利實現了阜陽洲孜村整村脫貧出列。
  • 踩泥土,被蜂蟄,老鄉身邊的這群東航人寫下奔小康答卷
    在東航大力支持下,滄源機場開航,為佤山與世界拉近了距離「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事業中,有一群東航人在佤山深處、在黃土高坡、在太行腹地、在滇藏路上、在千千萬萬老鄉身邊……默默堅守如今,這些東航人之中,仍有不少堅守在扶貧崗位上,他們翻山越嶺、披星戴月,投身東航扶貧一線。張地布、王國斌、梅藝寶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他們接過歷任扶貧幹部手中的接力棒,傳遞著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不變堅守。
  • 青墩村:青年幹部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
    「青年幹部要多墩墩苗,我們這個村恰巧就叫『青墩村』,真是來對了地方!」1983年出生的李章程是全國政協機關派駐安徽省舒城縣開發區青墩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儘管駐村只有一年多時間,早已把自己視作「青墩人」。
  • 「紅色引擎」賦能精準扶貧——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建引領鄉村...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守初心、勇擔當,在耕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金融田」上破難點、除痛點。  黨建是金融發展的「根」和「魂」。近年來,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省分行黨委班子成員率先垂範、掛包幫扶。
  •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2020-12-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獅城時評】年輕幹部提升「七八」譜寫新時代「華彩樂章」
    【獅城時評】年輕幹部提升「七八」譜寫新時代「華彩樂章」 2020-12-09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奔向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建行湘西州分行駐龍山縣雲峰村定點扶貧...
    每當建行湘西州分行駐雲峰村扶貧工作隊走到村裡,到處都是村民對建行的讚譽聲。水泥大路通到家門口,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如今,走進湘西龍山縣靛房鎮雲峰村,鄉村舊貌換新顏,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曾進澤到遂溪調研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
    12月2日,市長曾進澤率隊到遂溪界炮鎮坦塘村調研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通過走田頭、訪農戶,了解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情況,要求進一步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以產業帶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 北師大舉行鄉村振興專題論壇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以璇)11月22日,「2020時代青年說——砥礪奮進,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專題論壇暨主題演講比賽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共青團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政府管理學院和農村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 吹響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大型原創交響組歌《熱土》音樂會在蓉首演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和脫貧奔康的時代節點上,有一套大型交響組歌匯聚著川內的優秀音樂家、創作人才,用音符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歷史畫卷。地道農村力量加入創作原創組歌譜寫鄉村振興時代畫卷這部原創交響組歌由序曲《家在農村》、第一樂章《鄉村記憶》、第二樂章《鄉村情懷》、第三樂章《鄉村夢想》和尾聲《鄉村藍》組成,包含《鐵匠》《老磨坊》《鄰裡街坊》《小村新娘》《村支書》《走在田野上
  • 匯聚金融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金色的田野》登陸遼寧衛視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由中國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與遼寧衛視攜手打造的十集鄉村振興紀錄片《金色的田野》,已於12月4日在遼寧衛視開播!區縣政務篇(上)鄉村,綿延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根系。今天,不斷創新的金融力量,正在開啟一場深刻的變革。讓富裕繁榮的金融之光,照耀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寫在「歸零」時 延續扶貧「三勁」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無數脫貧成果,也磨練了廣大黨員幹部的拼勁、韌勁、闖勁。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廣大黨員幹部要延續扶貧「三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乘勝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延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紮實完成脫貧攻堅後續工作。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截至2020年3月,全國向農村社區共派駐了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仍在駐村的有91.8萬人。脫貧攻堅促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幹部下鄉。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國即將消除絕對貧困,進入後脫貧攻堅時代。全國農村工作重點如何由精準扶貧轉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制度向何處去?
  • 臨澤縣沙河鎮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沙河鎮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趙澤善每日甘肅網7月2日訊 據張掖日報臨澤報導 臨澤縣沙河鎮堅持把環境衛生整治、殘垣斷壁拆除、贍養老人教育、居住房屋整修、生活環境美化「五大行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持續在改善村莊面貌、培育鄉風文明、建設高質量住房、消除視覺貧困等方面下功夫,奏響了鄉村振興新樂章。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本劇改編自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名小說《鄉村第一書記》,由華瑞影業董事長陳立雄擔任出品人,副董事長強歌擔任總策劃,CEO張伯輝及華視瑞景CEO樊曉偉擔任總製片人。高希希執導,王雷、李小萌領銜主演。創作團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的創作初心,為觀眾展現了中央某機關下派的青年幹部,如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狠抓黨建,用智慧和勇氣闖出一條創新的致富之路的故事。
  • 宿遷宿豫區:幸福四重奏,融合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
    「幸福樂章」。  近年來,宿豫區堅持以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為抓手,集聚資源、集合政策、系統謀劃,精心打造鄉村振興一號線,實現產業集聚、生態文明、富民強村、居住環境提升等多方共贏,探索出一條「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融合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新路徑,截至2019年底,該區基本實現低收入農戶17692戶54206人、44個經濟薄弱村脫貧達標,累計脫貧率100%。
  • 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自2016年開始,杭州攜手恩施,歷經4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實現恩施州八縣市整體脫貧出列。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 望城區白箬鋪鎮:黨建引領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今年,白箬鋪鎮將「黨建引領促發展 上善『箬』水惠民生」黨建主題系列活動定為年度基層黨建品牌「書記工程」,突出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等領域中的引領作用,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品牌,不斷譜寫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