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鎮「三曲聯奏」譜寫鄉村振興樂章
張麗
每日甘肅網7月23日訊 據張掖日報報導 臨澤縣新華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開展移風易俗,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奏響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促進產業轉型 奏響鄉村振興「富民曲」
大力實施產業升級富民工程,以勝利、富強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引領,新華、明泉、生態區等產業扶貧基地為延伸,持續加快蔬菜產業發展,著力提升蔬菜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從轉變群眾依賴玉米制種的傳統思想入手,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種養結合」原則,培育特色產業,鼓勵規模養殖,全方位多層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注重發揮「頭雁」引領作用,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舉措,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逐步提高農業產出效益、規模效益和群體效益,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和「活力源」。
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樹立品牌化發展意識,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著力培育綠色有機農產品,先後打造了明泉土豬肉、恆豐悅牛肉、「銀先葡萄」和「銀先大棗」等美譽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農業品牌,申報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個,示範應用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新技術、新產品12項。
升級「美麗鄉村」 奏響如畫鄉村「田園曲」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注重挖掘鄉村質樸原貌,堅持「就地取材勤收集,廢物利用變美景」原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觀,提增鄉村亮點,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力求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韻」。
依託地處國道312線有利位置,整合美麗鄉村、現代農業、紅色遺蹟等資源,著力籌建農旅融合田園綜合體,積極培育農耕體驗、精品民宿等新業態,探索發展「美麗鄉村+鄉村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新模式,為全鎮發展鄉村旅遊帶動鄉村振興夯實基礎。將空置房、殘垣斷壁拆除工作和高質量住房建設工作作為改善人居環境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頭戲,採取務實管用的舉措,加快高質量住房建設進度,全面消除「視覺貧困」。以「三清五改六拆三治」為導向,以四線清理、村社主幹道整治、破舊房屋及違章建築拆除、閒灘空地植綠造景、農戶房前屋後美化為重點,通過集中整治、打造示範社、壓茬推進等一系列硬舉措,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常態化開展「月末周五」環境衛生整治保潔,鼓勵群眾「隨手拍」,探索推進環境衛生積分獎勵機制,引導群眾自覺革除生活陋習,切實改善村莊環境面貌,提升群眾健康生活環境水平。
開展移風易俗 奏響鄉村文明「和諧曲」
以「黨建領航促鄉風文明」為抓手,擦亮「逢五相約」實踐品牌,通過逢五趕集日服務群眾零距離、五點空中課堂傳播好聲音、月末周五志願先行美家園、五號黨員固定活動日文明實踐日、五個融入增強文明實踐影響力五項措施,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世界,增強群眾精神力量,提升群眾精神風貌。
持續培育鄉賢文化,堅持「立德」為先,以前賢影響後賢,以老賢培育新賢,促進鄉賢人物不斷湧現,成立新華鎮文明共建協會組織,為鄉村振興集聚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廣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星文明戶」「文明家庭」「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讓助人為樂、鄰裡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良好風氣在群眾心中落地生根。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模式,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生態文明理念、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美化人居環境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範疇,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機構,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促進紅白理事會按章辦事、主動作為,在破除不文明婚喪習俗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引導和激勵群眾轉變生活方式,使精神文明建設之花常開常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