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4日消息:他是個大嗓門,常常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他是個急性子,總是風風火火忙忙碌碌;他是個熱心腸,樂於幫助弱勢群體關愛他人;他以自己曾是一名軍人為榮,工作中始終帶著一股雷厲風行的軍人風格。他是東航安徽分公司扶貧辦公室主任王龍,一位身材健碩的西北漢子。作為扶貧辦主要負責人,王龍同志始終牢記組織囑託,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放在心中,把扶貧村當自己家,把貧困戶當家裡人,背靠東航安徽分公司這個大本營,扶智扶志先行,立足產業振興,聚焦消費扶貧,經過4年多的努力,順利實現了阜陽洲孜村整村脫貧出列。
脫貧攻堅 思想先行
王龍的扶貧故事始於2017年4月,當年,東航安徽分公司開始派駐扶貧工作隊入駐對口幫扶的阜陽市三塔集鎮洲孜村。如何讓洲孜村徹底擺脫貧困,他認為首先要從武裝頭腦、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開始,要讓村民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增長新技能新本領,培育一批脫貧攻堅帶頭人。
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加強基層組織黨建工作,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樹立黨員的先鋒摸範
形象。通過村「兩委」的帶領,全村黨員同志的模範效應,有力地推動村級建設、移風易俗、村莊整治等工作。堅持每月組織一次分公司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赴洲孜村調研,現場解決問題。駐洲孜村扶貧工作隊按規定堅持日常入戶走訪、宣傳扶貧政策,按期入戶查看貧困戶生產和生活情況,了解其思想狀況,通過交流談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及時解決、及時上傳有關信息。他幫助落實國家教育扶貧相關政策,2019年扶貧工作隊為洲孜村申請享受教育扶貧總戶數107戶157人,享受總金額21.2萬元。針對鎮村學校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孩子們沒有多少課外活動的現狀,他主動與學校聯繫,謀劃並組織轄區三塔鎮九年制學校師生參加「研學」活動。2018年5月18日,他組織洲孜村師生共計40餘人前往渡江戰役紀念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新橋機場參觀研學。
脫貧攻堅 產業要興
更新發展理念、改進發展思路、拓展發展空間,增強鄉村經濟活力,提升農村「造血」能力。王龍同志帶領扶貧工作隊,利用分公司捐助的32萬元資金並聯合其他幫扶單位、協調愛心企業捐助的149萬元資金,成功投建200kw村級光伏扶貧項目,每年增加村級集體收益近20萬元,期間為降低光伏建設費用,他又積極向建設單位說明洲孜村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貧困村對光伏項目的需求,最終節省建設資金10萬元。
扶貧工作隊駐村幾年來,村集體經濟由2014年的0元增加到2020年72.8萬元。王龍同志始終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關鍵環節來抓,採取承包、租賃、參股、分紅、發展產業等方式盤活各類資源。2020年洲孜村實施230畝尖椒、蘿蔔季節交替性種植,實行「村委+大戶+貧困戶」模式,由村使用集體經濟進行土地流轉,大戶實施管理,帶動49戶貧困戶就業,實現戶均增收4500元。目前,洲孜村正在申請建設石墨加工廠,項目建成後一方面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創造年收入30萬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帶動村民大量種植優質小麥,並幫助村民銷售小麥,極大地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有利於形成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一體的產業鏈。
脫貧攻堅 民生為本
針對洲孜村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現狀,扶貧工作隊始終聚焦消費扶貧,幫助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2017年7月,駐村扶貧工作隊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洲孜村許多貧困戶家中種植的大量西瓜已經成熟,但由於連續降雨等原因賣不出去,貧困戶非常著急卻沒有好辦法。王龍得知消息後,積極協調東航安徽分公司工會多次直接從洲孜村採購西瓜,作為單位高溫季節慰問一線員工的送清涼用品,解決了扶貧點瓜農的燃眉之急。潁州區委書記張華久得知後,稱讚東航駐村扶貧工作隊做到了「真情扶貧」「用心扶貧」。2018年12月20日上午,兩輛卡車載滿洲孜村農戶生產的粉絲抵達合肥市內的東航大廈。在東航職工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下,此次從洲孜村扶貧點購買粉絲6萬餘元,為偏僻山村農戶在交通不便、產品滯銷的困難情況下解決了問題。2020年9月,他又組織職工認購扶貧點紅薯兩萬餘斤。此外,在王龍的積極協調下,東航集團下屬的航空食品公司每年從阜陽市潁州區採購農副產品超過1000萬元。
健康扶貧送到家,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義診。為解決農村群眾難以得到專家級醫療服務的難題,扶貧工作隊對接引進省城優質醫療資源,他積極聯繫東航安徽分公司、安醫大第一附院、安醫大阜陽醫院聯合開展了「脫貧攻堅志願行」義診活動。2019年1月12日,醫療隊員們集體來到洲孜村衛生院,為周邊群眾免費送醫送藥。此次義診活動,安醫大派出涵蓋8個科室的9位專家攜帶近20種藥物,針對農村中老年患者常見病、多發病,免費發放給患病村民。專家團隊認真檢查病情、開具處方、贈送藥物;對於較為複雜的病患,在為其開具處方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醫療建議;對於一些骨科病、慢性病,則重在傳授保健方法、引導鍛鍊治療。
豐富扶貧方式,力求高質量脫貧。在幾年的對口扶貧實踐中,王龍同志注重結合洲孜村的實際情況,不斷拓展與豐富扶貧渠道。就業扶貧方面,2019年公益性崗位動態調整為55人,每戶收入9600元。開展金融扶貧,享有小貸信貸的有46戶,年增收4000元左右。在社會兜底扶貧方面,享受低保的115戶166人受益總金額781200元,享受特困供養25戶31人受益總金額153240元。在組織社會幫扶方面,2019年,王龍組織開展社會扶貧達9.22萬元,組織就業技能培訓涉及公益性崗位55人,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居家就業21人,每人每月補助625元。
回首2017年扶貧工作隊入駐洲孜村時,當年這個皖北小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272戶1027人,農業人口3835人,貧困發生率為26.8%,成為省級貧困村。如今的洲孜村已是舊貌換新顏,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貧困群眾是容易滿足的,只要我們拿出真心、付諸真情,真心實意辦實事,他們會記住的。」面對成績,王龍和他的扶貧工作隊沒有鬆懈與自滿,他們當下思考的是如何對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做細做好扶貧工作。站在當前歷史的重要交匯點上,王龍和他的扶貧工作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真心真情在扶貧路上耕耘著,他們有信心向組織交上合格的答卷。
9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