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頌歌》讓我們重溫扶貧幹部穿越四季的故事

2020-12-12 紅網

《大地頌歌》彩排劇照。

《大地頌歌》由序曲、6幕劇和尾聲組成,《風起十八洞》是其中的第一幕,它講述了扶貧幹部龍隊長來到十八洞村後,如何凝聚人心、激發鬥志的故事。凝聚人心、激發鬥志,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是許多扶貧幹部剛開始進村入駐時,面對當地村民不理解、甚至嘲弄的情況下,必須要拿出的辦法和魄力。

一年有四季,大多喜歡秋的豐收。但是對貧困群眾而言,他們更喜歡的是「春天」,因為春天代表生機,代表希望。為了讓貧困群眾煥發新的生機,過上幸福的新生活,無數的扶貧幹部,背上了「脫貧攻堅」的厚重行囊,穿過寒冬,走過酷暑,在凝聚人心、激發鬥志的行動中,讓貧困群眾終於迎來了期盼的好日子,在秋天得以豐收。《大地頌歌》讓我們重溫扶貧幹部穿越四季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感悟他們矢志不渝的初心,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人民群眾對扶貧幹部難捨的情懷。

站在舞臺上,再次回到貧困的起點,才發現,原來一切這麼「差」。面對年輕勞動力紛紛「逃離」窮苦家鄉、許多村民片面理解「精準扶貧」的尷尬局面,擺在扶貧幹部面前的是一盤散沙,也是重重的無力感。在舞臺劇的烘託下,這種精神世界的體會,讓每一個人的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觸,也讓我們更真實地感受到,扶貧攻堅的起點是那麼的不容易,面對的問題都是難中之難。越是在享受今天好日子的時候,越是能夠在對比中看到這一段變化之路的艱辛。

貧困群眾,是脫貧路上的「主角」。為了更好地展現貧困群眾的心理變化,《大地頌歌》編劇、作詞馮必烈在創作《大地頌歌》這個劇本前,去過包括十八洞村、夯卡村在內的全國不少貧困村採風。在這個過程中,他對扶貧隊進駐前後,當地村民、扶貧幹部的心理狀態有了深入的了解。「發錢」是他們對精準扶貧的認識。正是因為了解貧困群眾的心態,才能夠明白,脫貧攻堅不僅僅需要一個「帶頭人」,更需要一股精氣神,激發貧困群眾的鬥志,讓他們成為脫貧攻堅的「主角」,才能夠砥礪前行,向著小康奔跑起來。

物資貧困不可怕,精神貧困才嚇人。精神上一旦產生了依賴症,或者是對未來不抱希望,就容易讓貧困群眾得過且過,對於改善他們的生活是百害而無一利。為此,要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就要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從「富腦袋」開始,讓村民依靠自己致富。在舞臺上,以更細膩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撬動「思想」支點的過程是日復一日的思想開導,推動技能培訓、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一系列工作,讓貧困群眾的思想「開竅」,才能夠讓閉塞的致富之門緩緩開啟。

當扶貧幹部背上「脫貧攻堅」的行囊越來越輕的時候,貧困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重,經過了無數的努力,堅持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經歷風霜雪雨,他們始終不變的是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初心,他們堅定不移的是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步伐。為了告別往昔,幹部用心用情用力地付出,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讓他們的心在一起、力在一起,繪就脫貧致富的「歡樂圖景」。

相關焦點

  • 文化十分丨歌舞劇《大地頌歌》:唱響十八洞村扶貧故事
    歌舞劇《大地頌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為了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主創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採訪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創作素材。從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到支教老師,《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
  • 《大地頌歌》是讚歌,更是戰歌
    一座大山深處的村莊,一位躊躇滿志的扶貧隊長,一場與貧窮的攻堅決戰,為三湘大地帶來了一首脫貧攻堅的大地頌歌。一個小村莊何以牽動人心?一部歌舞劇何以還未正式上演就飽含觀眾期待?或許,正如舞美、燈光、視頻總設計孫天衛所說,「因為它有真的感情、真的故事。」 因為真實,所以動人。「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扶貧三部曲,破曉追光,2021湖南衛視以《大地頌歌》再下一城
    從《瀏陽河》到《燦爛陽光下》,6個故事分別講述了扶貧幹部到村、修路開田搞建設、留守兒童教育、異地搬遷、單身青年相親大會、聚焦扶貧人的奉獻與犧牲等母題。具體來看,《大地頌歌》在敘事節奏上十分明快,既有時間的流轉,又有發展轉折點的清晰切換,濃縮概述了十八洞村解決產業發展、易地搬遷、教育落地、醫保普及、單身青年等問題的歷程,讓我們清晰看到十八洞村脫貧過程中的發展蛻變。
  • 以湖南十八洞村為原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今日官宣!
    據了解,這部從去年10月開始創作,以十八洞村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以湘西之事講湖南、以湖南之事講全國,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總時長約2個小時,登臺演職人員300餘人。
  • 「大地頌歌」從十八洞飄來 「扶貧三部曲」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
    另外兩部作品即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也將在歲末年初與觀眾見面。  這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大地頌歌」  2013年11月3日,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首倡之聲在湘西群山中迴響。7年來,精準扶貧的陽光灑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 《大地頌歌》觀後評:用盪氣迴腸的史詩風格,講述還未成為歷史的動...
    2021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湖南衛視播出,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周雄執導,谷智鑫、何炅、張凱麗、萬茜、廖佳琳、劉迦等著名演員出演。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發生在中國這片東方熱土上的扶貧行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這是一場完全具備史詩規模的國家行動。
  • 谷智鑫出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男主角龍隊長 塑造出吃得苦...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攝 長沙晚報9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7日晚,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舉行了首次帶妝聯排。劇中男主角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龍隊長的扮演者谷智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谷智鑫告訴記者:「我對湖南人最大的理解是吃得苦、霸得蠻。龍隊長就是這樣。」
  • 《大地頌歌》音樂總監、作曲劉嶽:音樂創作,我關注民族性和世界性...
    在即將首演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他擔任音樂總監、作曲。如何創作出打動觀眾的音樂?劉嶽說,他最關注民族性和世界性怎麼融合的問題—— 交響樂為主軸,有湖南民樂和搖滾氣息 我母親是湘劇團的演員,父親是樂隊司鼓,從小在劇場長大。小時候,我們能接觸到的音樂,除了革命歌曲就是樣板戲,信息很少。
  • 「地評線」華聲網評:以新、真、精「三字訣」打開《大地頌歌》
    魯言4K高清攝製版本的《大地頌歌》1月1日晚在湖南衛視播出,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一臺震撼心靈的史詩級歌舞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獨闢蹊徑地以大型史詩歌舞劇的形式《大地頌歌》來生動演繹湖南奮力書寫的扶貧答卷,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總結性意義。看劇以「新」。融合創新,是這部歌舞劇最大的時代看點。《大地頌歌》打破了常規藝術表現手法,運用集成式、創新式的表現形式,打造了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的集合體。
  • 《大地頌歌》正式首演 祁東留守兒童合唱團唱響「夜空中最亮的星」
    詳細內容 昨晚(9月2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藝術中心正式首演,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和故事讓在場觀眾數次落淚。來自祁東縣啟航學校的留守兒童合唱團溫情參演。
  • 從服裝的肌理,感受藝術的細緻與厚重—《大地頌歌》服裝總監麥青...
    風情濃鬱的民族服飾,熠熠奪目的苗銀飾品,精美別致的刺繡,寓意吉祥的花紋……當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幾組特色服裝被呈現在觀眾眼前時,這些兼具藝術美感與生活氣息的服裝,立刻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9月3日,曾負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服裝設計的知名舞臺藝術服裝設計師麥青,也以《大地頌歌》服裝總監的身份接受了瀟湘晨報記者的採訪。據悉,《大地頌歌》由6幕+序曲和尾聲組成,6幕內容分別是《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天柱縣鳳城街道楊麗娜組織黨員幹部幫助貧困戶移栽油菜在黨建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農戶也相繼成立善友山頭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南康黃精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貧困戶70多戶,實現村集體收入21000元。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我還對特殊困難戶因戶施策。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作為湖南廣電扶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山如此多嬌》與前兩部曲《從十八洞出發》、《大地頌歌》交相輝映,奏出了湖南廣電人由「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發出的祖國頌歌。《江山如此多嬌》以紀實的筆觸、細膩的情感、宏大的格局,描摹了2016年至2019年,發生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的一場鄉村巨變。
  • 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扶貧「組合拳」,開闢扶貧新路子
    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工作帶來的衝擊,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黨委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公司扶貧工作再提質、再加速,在決戰衝刺中走在前、做表率,通過創新扶貧「組合拳」,積極開闢新路子,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和扶貧幹部的艱辛和不易,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幹部看齊的決心,2016年7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順利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因我們村是合併村,一方面是人多不團結,存在個人「自掃門前雪」的思想,村莊公共環境衛生髒亂差。另一方面是群眾認為幹部有私心、做事不公平,幹群不和諧,存在「幹部幹、群眾看」的工作局面。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困難一項一項突破。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幹部付出心血 讓我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在務川自治縣分水鎮過江社區南克寨前側的一個600多畝草莓基地裡,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鄉村婦女忙碌的身影……這就是我,我叫田紅梅,居住的南克寨不僅山美水美,更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我創業路上帶來的種種甜美。
  • 「我的扶貧故事」新手上路的扶貧幹部丨正安縣謝壩鄉扶貧幹部張杰
    我叫張杰,是正安縣謝壩民族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也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扶貧幹部。謝壩鄉位於正安縣東南邊陲,是少數民族居多的鄉鎮,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  我的第二戶幫扶對象是出了名的釘子戶,對村裡面的工作有極大的意見,對我們幫扶幹部更是嗤之以鼻。  剛見面就是一頓冷嘲熱諷,我強忍著委屈向他表明我的來意。我告訴他,我是今年才參加工作的,對以前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希望他能告訴我,並表示我真心實意地想幫助他。他這才改變了先前的態度,還給我倒了一杯茶,也就是這杯茶,成為了我堅持的動力。
  • 語言扶貧,「一個不能少」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在大地
    語言扶貧,「一個不能少」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在大地 通訊員 劉敏 遊潔敏 湯思雅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1月1日,長沙學院影視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榮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榮譽——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在東航,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不遠千裡,背井離鄉,從東航各單位奔赴全國各貧困縣,憑著一腔熱血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傾盡所能;他們以自己為紐帶,為東航與貧困縣之間搭建起牢固的幫扶之橋;他們以使命為號角,為帶領當地老百姓擺脫貧困日夜奔走在山間田野;他們以青春為畫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書寫出一代又一代東航扶貧人的精彩故事。
  • 錦屏扶貧故事|細數扶貧路上我們那些感人的戰友
    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戰貧鬥困 演繹了一段段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譜寫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扶貧人物 北京來的「老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