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扶貧,「一個不能少」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在大地

2021-01-07 湖南在線

語言扶貧,「一個不能少」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在大地

通訊員 劉敏 遊潔敏 湯思雅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1月1日,長沙學院影視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榮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榮譽——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共同頒發的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在這項大賽中,榮斌帶領他組建的「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申報的「校企合作融媒體·語言教育在扶貧」志願服務項目,從來自中央和省級單位共1240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該項殊榮是該工作室繼獲得湖南省第四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湖南省「雷鋒杯」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品牌賽「4A項目」等殊榮後,在公益扶貧領域榮獲的又一國家級獎項。

2016年以來,榮斌帶領他的教學團隊深化專業教學改革,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理念,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為教學目標,以信息化立體互動手段為抓手,2020年成功建成國家級一流線上課程《廣播節目播音與主持》,先後入選《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典型案例成果集》《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範案例集》、教育部課程思政優秀典型案例。

榮斌與他的教學團隊深度延伸社會服務,把教學講臺搬到扶貧一線,把教研教改成果用在祖國大地上,用自建的「金課」在線上和線下開展語言扶貧,進行普通話語音糾正、有聲語言表達、直播帶貨技巧指導,走出了一條「授人以漁和協同捕魚」相結合的「1+N」語言扶貧之路,使湖南、新疆、福建、江西、貴州、甘肅等省區貧困地區的數十萬人受益。

2016年9月,榮斌和教學團隊成員應邀文化援疆,從新聞播報、聲畫統一等多個方面為吐魯番電臺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編輯記者進行現場業務指導和專題講座。

2019年4月,榮斌帶領教學團隊到龍山縣實施線上線下語言立體扶貧志願服務行動,為該縣150餘名中小學教師代表、大安鄉70餘名鄉村幹部、大安鄉烏鴉九年制學校師生代表、惹巴拉景區村民進行現場培訓,並建構「平臺使用+產品打造+直播表達」體系培訓直播帶貨。龍山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紅民表示:「送教活動讓10萬餘人受益。」

2020年12月,榮斌帶領教學團隊頂風冒雪來到汝城縣沙洲村,開展「校對村」語言扶貧專項活動。線上面向汝城全縣,線下面對當地200餘名村民經營戶、景區講解員、鄉村幹部,用大課理論、小課實訓、現場教學三結合的方式,實施精準語言扶貧。「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覆蓋面廣,至少4萬人以上,現場實地輔導針對性強,當地的語言水平整體提高了。」汝城縣職業教育中心綜合室主任祝衛芬說。

長沙學院黨委書記劉沛林教授表示,「致富的路修好了,語言的路我們來打通。我們希望發揮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服務社會,幫助貧困人口掌握本領。」「扶志育根,語言築夢!選派榮斌老師送『金課』下鄉進行語言藝術扶貧,就是長沙學院作為高校發揮自身優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主動作為。」長沙學院校長楊小雲教授如是說。

相關焦點

  • 湖北理工學院「語言扶貧」助村民從土話吆喝轉到普通話直播
    (受訪者供圖)湖北理工學院「語言扶貧」團隊在鄉下交流分享。(受訪者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呂鑑蕾)聽說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可是你知道語言扶貧嗎?9月17日,記者從湖北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了解到,該校有這麼一個團隊,他們通過向村民推廣普通話,幫助村民擺脫語言的束縛,奔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
  • 以扶智帶動扶貧 上海開放大學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在上海,有18位純真樸素的山區孩子,他們來自雲南紅河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為了幫助他們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今年5月,他們進入了由上海開放大學和春秋航空共同推出的一個空乘定製班學習。目前,這18位山區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如何呢?一起跟隨記者去看一看。 李生努,今年19歲,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
  • 文化十分丨歌舞劇《大地頌歌》:唱響十八洞村扶貧故事
    一起去聽聽《大地頌歌》的幕後故事。歌舞劇《大地頌歌》講述了湖南在探索精準扶貧的七年間,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谷智鑫、張凱麗、何炅、萬茜、劉迦等共同演繹下,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向貧困「宣戰」的一幕幕,都濃縮在《大地頌歌》的場景中。
  • 草原上注入「傳媒」力量:開啟文化創意的扶貧模式
    烏婭娜 攝作為2020年新增的定點扶貧高校,中國傳媒大學發揮文化傳媒領域的優勢,探索「文化創意+扶貧」的模式幫扶科右前旗。除舉辦論壇,連日來,中國傳媒大學還在當地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籤約、「蒙小馬烏蘭與毛都」表情包發布、草原書屋文旅眾創共扶空間開工、「中傳創扶」實踐基地揭牌等系列活動,為科右前旗的脫貧攻堅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力量。
  • 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扶貧「組合拳」,開闢扶貧新路子
    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工作帶來的衝擊,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黨委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公司扶貧工作再提質、再加速,在決戰衝刺中走在前、做表率,通過創新扶貧「組合拳」,積極開闢新路子,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 陝西省扶貧大劇《一個都不能少》緣何好評如潮
    ,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自3月16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以來,反響熱烈、好評如潮,成為近期主旋律爆款大劇。  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是白永成繼國內第一部精準扶貧劇《苦樂村官》之後操刀的反映「精準脫貧」和「鄉村致富」的作品。該劇講述了我國西部地區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充分展現了國家扶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重大主題。
  • 長沙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新建就業扶貧...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錢娟)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記者今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今年以來,長沙共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確保了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至少參與1個產業扶貧項目。
  • 扶貧日記|從「雞隊長」到「牛司令」,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妻子馬嬋玉前幾年突然中風後肢體二級殘疾,需坐輪椅,也無語言表達能力,另有一子一女分別就讀懷集中學和懷集一中。家裡主要靠朱開寅一個勞動力四處打散工為主,2016 年扶貧工作隊駐村時調查其家庭人均收入不足 4000 元,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楊玏李浩菲探秘「豬籠洞」,《青春在大地》上演「一個都不能少」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林夢芸 通訊員 何曉婷今晚7點30分,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將播出第四期。本期節目中,「青春演繹者」楊玏、李浩菲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通過鄉村採風了解本期扶貧人物「劉書記」不僅帶領鄉親們致富,而且立志控輟保學,讓浩坤村的孩子每一個都回到課堂、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在不能與扶貧人物見面的前提下,楊玏和李浩菲將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舞臺劇演繹,重現「劉書記」的扶貧青春。
  • 扶貧三部曲,破曉追光,2021湖南衛視以《大地頌歌》再下一城
    2020年以來,湖南衛視圍繞脫貧攻堅這一主題,在新聞、綜藝、劇集、短視頻等領域深耕,並在扶貧內容矩陣的構建上有了新的突破。隨著跨年演唱會在行業內問鼎第一名,湖南衛視的2020年畫上了一個圓滿句點,踏上了2021年新的內容徵程。
  • 「大地頌歌」從十八洞飄來 「扶貧三部曲」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
    長沙晚報12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聚焦精準扶貧的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將於12月26日至30日在湖南衛視730時段播出。該片還將陸續登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和湖南都市頻道、芒果TV等播出平臺。  《從十八洞出發》是湖南宣傳文化系統創作的「扶貧三部曲」之一。
  • 中國扶貧審計人剪影
    曹甜的90後同事張紫君剛走出校園便參加了扶貧審計工作。第一次到生豬養殖基地現場審計時差點暈倒。36攝氏度的高溫,加上豬圈裡糞汙的刺鼻氣味,令她不能正常呼吸。她咬牙堅持,從基地選址到品種改良、從養殖技術到疾病預防等方面全程關注,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 一場攻堅戰,三奏凱歌還 長沙搭建「2+14」精準扶貧政策體系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李忠國主動與椒花新村50多戶貧困戶籤訂了幫扶協議,讓他們在家門口找到穩定的活計。2019年,他的工藝品廠實現年銷售額500餘萬元,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萬元以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同,長沙屬「插花貧」:70%的貧困戶「插花」分布在84個省定貧困村外。許多像李忠國這樣的貧困戶,困於鄉野。
  • 《大地頌歌》讓我們重溫扶貧幹部穿越四季的故事
    《大地頌歌》彩排劇照。《大地頌歌》由序曲、6幕劇和尾聲組成,《風起十八洞》是其中的第一幕,它講述了扶貧幹部龍隊長來到十八洞村後,如何凝聚人心、激發鬥志的故事。為了讓貧困群眾煥發新的生機,過上幸福的新生活,無數的扶貧幹部,背上了「脫貧攻堅」的厚重行囊,穿過寒冬,走過酷暑,在凝聚人心、激發鬥志的行動中,讓貧困群眾終於迎來了期盼的好日子,在秋天得以豐收。《大地頌歌》讓我們重溫扶貧幹部穿越四季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感悟他們矢志不渝的初心,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人民群眾對扶貧幹部難捨的情懷。
  • 影視|《青春在大地》上演「一個都不能少」,楊玏李浩菲探秘「豬籠...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今晚將播出第四期。本期節目中," 青春演繹者 " 楊玏、李浩菲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通過鄉村採風了解本期扶貧人物 " 劉書記 " 帶領鄉親們致富,而且立志控輟保學,讓浩坤村的孩子每一個都回到課堂的故事。在不能與扶貧人物見面的前提下,楊玏和李浩菲將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舞臺劇演繹,重現 " 劉書記 " 的扶貧青春。節目中,楊玏、李浩菲在走進浩坤村時便遇到挑戰。
  • 公益MG動畫製作-向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亮劍–濟南上山傳媒
    公益MG動畫製作-向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亮劍–山東濟南上山傳媒山東濟南上山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服務產業涵蓋廣告片拍攝製作、宣傳片拍攝製作、形象片拍攝製作上山傳媒以山東總部為依託創立了上山(山東)影視製作中心、上山(北京)數字工作室、上山(河北)音頻製作中心、上山(東平影視基地)分公司四大分支機構。至今創作及發行的優秀影視作品100餘部,服務客戶100餘家。
  • 多模態話語視域下扶貧宣傳片對外傳播文本研究
    多模態話語視域下扶貧宣傳片對外傳播文本研究  ——以中國網Path To Prosperity系列短片為例  作者:北京工商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新聞系2016級學生張哲;北京工商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新聞系副教授、新聞教工黨支部書記羅昶  2020年,是我國扶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個不能少」丨興仁市鳳凰中學校長周維
    崔應海是我包保的貧困戶,家住興仁市巴鈴鎮小寨村,由於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不能正常與人交往,沒有收入,兩個孩子在讀大學,致使家庭貧困,我們也因此結緣。回想起2016年秋天,我第一次走訪崔應海家,在村幹部幫助下,我們穿過雜草叢林,在半山腰的一個土洞裡找到他「家」,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心裡酸酸的,有說不出的滋味。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定檔1月18日
    由懿合鼎影視文化傳媒(湖北)有限公司、常州晨暮之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颶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北鴻泥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宜昌市稅務局聯合攝製,總監製王國斌,總策劃冉錦成、周立榮、陳衛衛、曹豐,策劃劉崢崢、王維嬌,劉詩兵擔任藝術顧問
  • 「+扶貧」拔窮根 農博會扶貧群英會提出扶貧新模式
    農博會扶貧群英會提出扶貧新模式——「+扶貧」拔窮根湖南日報記者 熊遠帆11月20日,2017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扶貧群英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扶貧群英們暢談扶貧心路,為貧困群眾號準「窮脈」,提出了創新型「+扶貧」模式,進一步拓寬了產業扶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