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劇《大地頌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為了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主創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採訪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創作素材。從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到支教老師,《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一起去聽聽《大地頌歌》的幕後故事。
歌舞劇《大地頌歌》講述了湖南在探索精準扶貧的七年間,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谷智鑫、張凱麗、何炅、萬茜、劉迦等共同演繹下,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向貧困「宣戰」的一幕幕,都濃縮在《大地頌歌》的場景中。
由演員谷智鑫飾演的龍隊長,正是十八洞村曾經的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過去閉塞落後的十八洞村,村裡人均純收入只有1600多元。自2013年「精準扶貧」首次提出以來,龍隊長帶領村民產業扶貧,農網改造、建設1000畝獼猴桃園等等,讓窮鄉僻壤的苗寨變成鄉村遊勝地,使全村136戶53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歌舞劇《大地頌歌》藝術總監 楊霞:我們的龍隊長,跟他交流的時候,他自己就是說我來的時候我是一頭的黑髮,7年以後我全是白頭髮。因為他是扶貧隊長,他就不能回家,他就不能回去,哪怕去買那些設備,就是比如說那些澆灌系統的設備錢不夠,都是自己花錢墊上。其實你想想他們這些扶貧幹部,他有多少錢,就可以把買房子的錢都墊進來,實際上我們一直被他們感動著。
十八洞村第一任精準扶貧隊隊長扮演者 谷智鑫:又窮又不發達又落後的地區,龍隊長一呆就是七年,然後繼續換另一個地方,又繼續,這個韌勁,特別爺們兒。萬語千言,我一回頭我的那些演員眼淚全出來了,我就控制不住,就憋不住了。在長沙演的時候,有兩場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已經抽得喘不上氣來,真的很感人。
為了致敬所有在扶貧一線作出貢獻的扶貧幹部和默默付出的扶貧家屬,演員張凱麗和萬茜,分別以妻子和女兒的角色,與已犧牲的扶貧幹部黃詩燕和王新法,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扶貧英模王新法女兒的扮演者 萬茜:9月,10月我們大概演出了6場,每一場都是淚流滿面,通過這樣一部舞臺劇我真正認識到了「脫貧攻堅」這四個字,它是像黃詩燕、像王新法、像王婷這樣千千萬萬的扶貧人,用時間、用汗水、甚至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實踐的誓言,所以我內心是非常希望大家看到這部戲,來了解中國脫貧攻堅這樣一幅非常壯麗的史詩。
為扶貧事業貢獻青春甚至生命的每一段對白,每一幕故事也深深感染著《大地頌歌》的所有演員們。飾演扶貧隊員的青年舞蹈家劉迦,需要用舞蹈再現異地扶貧搬遷中,深陷塌方的村民被救助的場景。這段表演,讓很多觀眾紅了眼眶,也讓劉迦的手滿是淤青和老繭,但他感受更多的是扶貧精神注入的力量。
歌舞劇《大地頌歌》演員 劉迦:這種重複是一種力量,這些扶貧隊員們,身上都傷痕累累,但是他們完全沒有在意,甚至是可能當下他也感受不到那種疼痛,每一次我自己雖然是背對著觀眾,但眼睛都打著淚珠。我每一次刨地都是真的用我的手,胳膊肘,甚至是指甲在地膠上去抹出深深的痕跡,一定要非常真實,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真正打到觀眾內心最深處。
在《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幕中,何炅飾演的扶貧支教老師,在劇中幫助留守兒童重返校園,並通過教授孩子們合唱,讓他們重拾自信。
記者魏迪:在後臺,我見到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中的小演員們,而他們也是這一幕當中,劇中的人物原型,來自湖南省祁東縣山區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這42位小朋友中,年紀最小的只有8歲,最大的12歲。剛剛小朋友們跟我說,今天早上他們第一次來到天安門廣場看了升旗儀式,而就在稍後,他們也將第一次正式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馬上要登臺了,你們緊張嗎?
留守兒童合唱團:不緊張。
啟航學校是祁東縣官家嘴鎮大源村的一所民辦寄宿制農村學校。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學王育霖教授與學校合作,創建了湖南省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伴隨著歌聲,孩子們封閉的心也逐漸打開了。
湖南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 匡詩琪:參加合唱團就變成那種很歡快,很喜歡說話那種。
湖南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 王婉婷:我以前都沒想過我這麼小就可以來北京,自己長大以後多努力,登上更大的舞臺。
無論是扶貧要先扶志,還是教育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無論留守兒童上學難,還是百姓脫貧還要「脫單」,在前後7次前往十八洞村採風後,主創團隊將這些動人的故事都凝結到《大地頌歌》的創作中,也讓觀眾在生動感受到十八洞村變遷的同時,深刻感受到扶貧一線的艱辛。
觀眾 王瑜: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這些扶貧幹部,我也是出生入死過的人,北京市消防總隊的一名指戰員。但是今天,一直是熱淚盈眶。
觀眾 張玉:我老公是做扶貧工作的,實際上我原來對他的工作真的不是很理解,但是看了這個劇以後,我為我是扶貧人的家屬感到自豪,我會從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更加支持他的工作。
演出最後,《大地頌歌》中的很多人物原型,也從湖南趕到北京與主創一同謝幕。
扶貧楷模王新法的女兒 王婷:我一直覺得我父親就是那種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人。看完這部劇,我可能對整個的這種扶貧事業,可能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扶貧確實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任隊長 龍秀林:《大地頌歌》把我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讓全國那麼多的觀眾去了解扶貧,認識十八洞(村),很欣慰。全中國要有千千萬萬個龍隊長,不僅是在脫貧攻堅的戰役當中,我們還要在鄉村振興的這場戰役當中,我們一定要打好。
許多來自十八洞村的村民觀看演出後流下了眼淚,他們說,劇中的故事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令他們想起了村子的過去和今天。正如總導演周雄所說,十八洞村只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個縮影,《大地頌歌》講述的正是整個中國的扶貧故事,十八洞村如今已摘掉「窮帽」,而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也必將實現。(總臺央視記者 魏迪 陳逸哲)
(編輯 陳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