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14 央視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 高一學生 袁卓然:老師很幽默,可以拿英語來呈現,這種形式我是感到非常有趣,不但讓我們學習英語,而且可以讓我們傳播我們中華的文化。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宜川中學的學生們能夠在日常的英語課堂上,以學習英語的形式了解中國文化故事,得益於陝西省教育廳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的合作。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區)的中小學共獲贈了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捐贈的價值2000萬元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視頻課程。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 胡敏:這門課程應該說是國內創新型的課程,這門課程實現三大功能,一個是英語學習,第二個是中華文化,第三個是思政教育,我們在這個課程體系裡面,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讓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都看得見,在線測評方面,會給每個學生提供學習報告。

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英語教師 賀凱旋:我記得有一篇講到王昭君出塞,老師們引導著大家慢慢地去學,這個演講當中的具體的表達,我覺得學生會更加熟悉,能夠記住。我作為教師來講,感觸真的非常大,我覺得我以後應該也會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講一些通俗易懂的東西。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興趣,將書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話劇,加深理解。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 胡敏:我們在創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這套叢書時,有很多方面的考慮。第一個方面就是說,我們希望它是一個語文讀本,我們請的都是一些名校中小學語文老師進行創作。第二個方面 ,英文專家一定是要對中國文化,包括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和表達方式,兩面都精通。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副主編 英國翻譯家 保羅·懷特:這本書脈絡很清晰,我在翻譯的時候並沒有很多的困難,在我創作的過程中,很多工具書幫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國文化。舉一個例子,中國人說的「桃李滿天下」,古語中「桃李」指的是這個老師教出了很多的優秀學生,那我在翻譯的時候就翻譯成了「棟梁之材」。

而潘維廉作為第一位定居廈門的外國人,曾出版了《我不見外》《魅力福建》等圖書,他以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還於今年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副主編 廈門大學教授 潘維廉:胡敏看了中國很多孩子出國學英語,他們會學習西方的那些故事歷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以他覺得他們應該了解,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歷史,然後到國外也可以好好講中國的故事。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當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通過留學、研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時,他們也由此成為了中國文化年輕一代的傳播者。(總臺央視記者 梁譯元 趙世波 李超 石奇用)

(編輯 陶夢琪)

相關焦點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
  •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中國網6月23日訊 近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主辦的英語素養提升專題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演講比賽決賽舉行。來自一、二年級的43位初賽優勝者參加了比賽。活動同時也是一場英語語言能力和演講能力的盛宴。小學低年級的同學,已經可以用非常流利和標準的英語來講述故事了。他們發音準確,語調流暢,聲音洪亮,落落大方,表情達意自如舒展。有些小選手穿著精緻的漢服表演,為這次比賽帶來了很多驚喜;有的小選手表演能力突出,令人印象深刻。活動也是一堂語文和英語的綜合課堂,是一場中國文化和英語語言的有趣碰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圖:新書實拍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2020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落幕
    來自南寧的韋集珅、來自上海的雷昕怡和來自廣州的朱芷儀一年一度的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已連續舉辦到第六季。從用英語誦讀中華古詩、到用英語解讀成語故事、到今年圍繞的四大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美食、建築、非遺、節日,越來越多的學員在挑戰賽的號召下,參與到把中華文化傳遞給世界的行動中。
  • 華僑大學學子: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成就精彩人生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自今年1月啟動以來,10萬餘名海內外青少年報名參與活動,在中華大地上掀起「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熱潮。活動打破了校園課堂中英語和中國文化之間的隔閡,贏得了各大中小學的積極參與,以及廣大學生及家長的歡迎。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長沙這群老師打CALL
    獲獎的英語老師集體合影。 長雅中學英語老師楊娜用英文講述中國剪紙藝術。紅網時刻長沙11月25日訊(記者 彭超通訊員 曾品)戶外寒風凜冽,室內氣氛火熱。11月25日,由長沙市開福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傳承文化、傳播中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清水塘實驗學校舉行。來自開福區9所初中的9名英語教師登臺切磋口語技藝,講述中國故事,和臺下100多名英語教師一起品味中國文化盛宴。經過各個學校的初賽,共有9名教師脫穎而出參加這次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們精心準備,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
  • 架起與世界溝通橋梁「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在京啟動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周音)「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15日在北京啟動。活動旨在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交流的平臺,通過英語演講激發青少年的創意與活力,向世人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中國。
  • 美國「漢字叔叔」受聘新航道學術顧問 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正式聘任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株洲市一中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紅網時刻株洲12月4日訊(通訊員 虞蘭霞)為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共情力,培養學生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株洲市一中高二年級全體英語教師精心策劃、認真組織了一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 見證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優秀選手成長之路,快來圍觀校花校草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由中國教育電視臺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優加青少集團+21世紀英文報+愛奇藝+中國銀行+萬事達卡協辦,以 「 用雙語展示中華文化,在故事裡讀懂中國 」 為宗旨,致力於為大、中、小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與世界交流的平臺。
  • 老潘來信: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為中國做「推銷」(附英文視頻)
    新航道的同仁們,你們好!希望大家一切安好,同時能一如既往地享用這段時光,在家涉獵那些通常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著手英語學習,以便能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們經常談論「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但想要取得成效,僅僅依靠講述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推銷中國故事。
  • 全國一等獎|來聽中傳優秀學子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我越來越覺得,不管是中國的南北,還是世界的東西,每一種文化都有著異乎尋常的魅力。在強調著全球化的今天,我卻愈發認識到保持文化自信、促進多元文化互鑑的重要性。嘗試播放你最喜歡的英語視頻,當畫面中的人在講話的時候,你所要做的就是成為他的「影子」——模仿他的語流、節奏、甚至是語調、發音,所有的停頓和重音。在練習之處,你可能會有些跟不上,但20次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在說英語的時候就會和對方有許多相似之處,多幾次練習之後你甚至可以像他們一樣講英語,從此你就不再只是一個「影子」了。
  • 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湖廣一帶喜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江南一帶則常制燈船。 而i2的外教將中西文化結合,教小學員製作彩色燈籠。增長技能的同時學會有趣新詞彙,快樂加倍,知識也雙倍。
  • 名師同臺、攜「梗」而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第四季精彩登場
    ↑↑↑「大課堂」宣傳片讓你先睹為快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由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胡敏教授總策劃,牛津學者斯明誠(DavidSymington)領銜主講,新航道中外骨幹教師參與打造。母女倆用一出情景劇將屈原與蘭花的故事娓娓道來。在小朋友稚嫩的童聲演唱中,屈原《九歌·山鬼》的古典與英語課堂的時尚巧妙結合,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文化和英語學習的薰陶。
  • 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精神!為洛陽外國語學校點讚!
    「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洛陽外國語學校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觀念、國際視野,具有創新精神、思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人才,致力於鍛鍊同學們的外語應用能力,實現敢說、能說、會說、說好外語的學習目標。
  • 金城觀丨《大夢敦煌》20年——發掘歷史文化優勢,講好自己的故事
    中國每年生產的上千部舞臺藝術作品中,能夠經得住時間、歷史和觀眾檢驗的,能夠流傳下來的,特別是能夠在二十年內久演不衰的舞劇,那就是《大夢敦煌》!有一個很好的創意,組織了一個很好的編創班子,用了很好的人,在很好的地方,講了很好的故事,這就是《大夢敦煌》。
  • 國內首套《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在京出版 外籍專家任英文翻譯
    值此「4.23世界圖書日」來臨之際,一套獻給青少年和英語愛好者的用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力作正式與讀者見面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袂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該叢書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挖掘印刷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特別是黃永玉「阿詩瑪」系列木刻組畫,配合《阿詩瑪》電影視頻和劇照、《阿詩瑪》舞劇劇照和國家級非遺阿詩瑪敘事長詩傳承人畢華玉、王玉芳的傳承故事,打造了一個立體、動感、美麗迷人的「阿詩瑪」形象。中國民族版畫藝術,是中國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葩。古代版畫展區,展現了隋唐以來的版畫精品。中國民族版畫藝術始於隋唐經卷扉頁與民間隸書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