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濃鬱的民族服飾,熠熠奪目的苗銀飾品,精美別致的刺繡,寓意吉祥的花紋……當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幾組特色服裝被呈現在觀眾眼前時,這些兼具藝術美感與生活氣息的服裝,立刻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9月3日,曾負責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服裝設計的知名舞臺藝術服裝設計師麥青,也以《大地頌歌》服裝總監的身份接受了瀟湘晨報記者的採訪。
據悉,《大地頌歌》由6幕+序曲和尾聲組成,6幕內容分別是《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
麥青告訴記者,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文藝作品,《大地頌歌》在服裝的設計上更多的以湖南湘西當地的民族傳統服飾為基礎,在結合一些藝術元素的設計,最終呈現出來這些精美的戲劇服裝。麥青介紹,目前,《大地頌歌》劇組中設計製作的服裝有1000多套,並且還在調整陸續增加服裝,服裝主要包含了漢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服裝。「我們整個團隊是從今年2月份開始就投入到《大地頌歌》的服裝設計創作中,然後4月份就去到了十八洞村進行了實地的採風,走訪了當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關注當地的風土人情,然後在結合這些實地走訪進行服裝的設計創作。」麥青表示,在採風過程中,不僅僅是看當地的人們穿什麼,還要走進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的吃住行,以及感受他們的生活環境,「比如我還記得當時去十八洞村的時候,正好下著濛濛細雨,然後遠處的山,在雨中就是朦朦朧朧的,就很有意境,所以我在設計服裝時,也想把它做得更藝術化,讓現在的觀眾能夠接受。」
採訪中,麥青還以角色演員身穿的服裝,進行了具體的講解。「比如其中繡娘角色的服裝設計,就依託了當地刺繡文化濃鬱的文化背景,然後我也走訪了一些博物館,收集了很多素材,選取了最有特點的服裝樣式,然後在衣服的衣襟、下擺、褲子上都做了刺繡,還有一些蝴蝶、水紋和花朵的圖案搭配,是非常有象徵意義的,表現這些姑娘們非常勤勞和手巧。」提及這套服裝是以黑色為底色調時,麥青也解釋說,「因為黑色底色是為了突出衣服上的圖案,和身上配飾的銀器,不過我也在衣服的細節部分,和頭飾上做了一些紅色的修飾,更有一些藝術的美感。」
再比如一組男性角色的藍色大褂服飾,麥青解釋說,「在這部劇裡,男性角色的服裝一般都是灰色為主的暗色調,不過這個穿藍色大褂的角色是劇中的老石匠角色,這是一個有延續性的角色,有點類似於歷史的記錄者,選擇藍色的服裝色調可以讓他更穩重成熟一些,此外,在衣服的外形上我們也做了一些設計,加了一些紋路和肌理的效果,在原始的基礎上有一些厚重的感覺。」
在服裝展示現場,一位飾演「公雞」角色的服裝也最受關注。麥青透露,「這個角色在劇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烘託劇情氣氛的角色,這個角色的服裝我們也先選取了真實的公雞外形特色,比如紅豔的雞冠,身上的羽毛裝飾,還有公雞那樣的漂亮尾巴。」麥青說,在遵循生活真實的造型同時,也加了一些銀飾的搭配在上面,「因為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帶著一些民族特色,而且這個角色也有很多舞蹈動作,所以服裝的設計還是以簡練大氣為主。」
據悉,《大地頌歌》將於9月底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11月初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攝影記者謝長貴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