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困難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都要以奮鬥者的姿態一往無前。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紅網時刻張家界7月14日訊(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龔宏偉)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同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一樣,我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扶貧,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一
2016年初,原市規劃局(現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排我包戶幫扶沅古坪鎮烽火村貧困戶黃國富家。他家4口人,妻子常年體弱,靠種幾畝烤菸賺取微薄收入,供一雙兒女讀書。日子本就過得窘迫,又加上女兒在2015年9月工作實習期間,電燒傷後治病欠下20多萬元的債務,更讓這個家雪上加霜。
我了解到這些情況,深知幫扶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增加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走進他們心裡,用心用情為他們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第一步,幫助發展經濟,儘可能增加收入。結合他家山地多,用水方便的優勢,我鼓勵他家發展養殖,走產業脫貧的路子。當年,他家養雞300羽,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供貨信息,利用周末雙休時間,開著車帶他在城裡挨家挨戶送貨,雞全部賣完後,增加純收入近萬元。與此同時,幫助落實保險賠付、扶貧醫保報銷和救助近6萬元,減輕債務壓力。第二步,扶志與扶智,重燃生活信心。耐心開導一雙兒女,勉勵他們發奮讀書,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尤其關注其女兒燒傷後缺乏自信問題,經常鼓勵她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推薦她到本地知名幼兒園當老師,儘快融入到正常工作生活中,重新激發了自信和活力。後來,她還主動報考了自考大專,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幫扶至今,他家憑藉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現在已還清了債務,建起了2層新房,買了新農用車,養殖規模從最初養雞200-300羽擴大到1000-2000羽,養殖種類增加到養豬、魚和蝦,兒子由小學升初中、高中,女兒工作越來越順利,全家年收入連續三年超過10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開啟了幸福新生活。回顧他家這段脫貧的經歷,我感到欣慰,也由衷地敬佩他們為幸福生活而奮鬥的那股子拼勁。他在媒體上稱讚我是他「脫貧路上引路人,人生路上的好兄弟」,這份誠摯和感恩的心讓我感動。只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了點事,哪怕是小事,老百姓都會銘記於心。
二
2017年9月,局黨組考慮我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一直從事業務工作,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特意安排我到沅古坪鎮三臺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第一書記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責任。如果沒有真心真情,便無法真正走進群眾中去,得到群眾信任。為了摸清村情底數,我花了一周的時間,和村支兩委幹部一道翻山越嶺、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18個村民小組、451戶群眾,渴時捧把泉水喝,趕不上飯點時,摘點野果子充飢,雨天打溼了頭,晴時曬紅了臉。但讓我聽到了老百姓的心聲。走訪中有人向我訴苦,因為窮,老婆跑了,家散了;有人向我抱怨,山裡不通路,缺水喝;有人向我哭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剩下老人疾病纏身,小孩孤苦伶仃,無人看管;有人向我反映,政策不公平,貧困戶有人管,非貧困戶什麼好處都沒有;有人向我潑冷水,村裡是個爛攤子,沒資源、沒產業、沒人才,搞不出什麼名堂;還有人對我質疑,又派了個書記來做做樣子,呆不了幾天就走的吧?凡此種種,舉不勝舉。我沒有過多的解釋和回答,只是默默地記了下來,告訴他們我還會再來的。通過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山裡的人們對生存現狀的無奈,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暗下決心要做點事,改變樣子。
三
我在全村脫貧攻堅動員大會上,向全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和1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鄭重承諾:我是來學習鍛鍊的,不怕吃苦;更是來駐村幫扶的,要做實事,請大家監督我,鼓勵和支持我。面對合併村複雜的村情,散亂的基礎設施布局和幾乎為零的產業現狀,我一方面誠懇徵求鎮黨委政府、以及村支兩委、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見建議;一方面及時向扶貧工作隊長和單位領導做好匯報,落實執行好局黨組的決策。制定了駐村幫扶三年工作計劃、美麗鄉村規劃和旅遊項目策劃方案,在此基礎上實施了近期保脫貧,中期保產業發展,遠期促鄉村振興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爭取各級、各部門政策及愛心企業資金支持,凝聚形成了強大幫扶合力。到2018年底,調整設置1個黨總支,2個支部,4個黨小組,換屆選舉出了群眾威望高、戰鬥力強的村黨組織班子;完成5公裡村主道拓寬改造、15個村民小組約20公裡組道硬化,新修3座平板公路橋、2座風雨橋,完成安全飲水工程,新增和擴容變壓器共7臺,增設通信基站1座,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喝水難、用電慌、信號弱的問題;建成90千瓦光伏發電站並聯網發電,完成黃桃種植820畝、獼猴桃200畝、七星椒100畝,發展各類種養殖大戶20多戶,有序轉移326人(貧困戶120戶、230人)外出務工,改變了村裡長期沒有產業,經濟基礎差的面貌;建成佔地面積約7畝,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集村部辦公、康養和旅遊接待一體的具有土家民族建築風格的村部綜合樓,促進了合併後村務管理集中、老百姓辦事方便,改善了村支兩委幹部工作環境,提供了群眾生活、休閒的場所;完成危房改造29戶,易地扶貧搬遷14戶,幫助60戶貧困戶申報金融扶貧貸款,安排了護林員、保潔員、護河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共11人,開展了2次「教育扶貧斬窮根、同心同向奔小康」關注留守兒童大型活動,舉辦了10期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活動……保障了貧困戶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全覆蓋,和其他群眾一樣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多。
2018年,三臺山村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昂首闊步進入小康康莊大道。
2019年以來,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在局黨組和沅古坪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和村支兩委一道加快實施發展鄉村旅遊,成功吸引國內外藝術青年常年駐村開展藝術創作、電影電視《小事是大事》《歷史的名義》劇組來村取景拍攝,中央電視臺和國外電視媒體紛紛來村拍攝採風,引得客商紛至沓來考察鄉村旅遊開發,曾經名不經傳的小山村越來越被人熟知,漸漸開始熱鬧起來了。
四
順利完成脫貧摘帽這一艱巨使命,得到了全村群眾的讚許,獲得了全國工商聯、省衛健委、省移民局以及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組織還給了我極高的榮譽,讓我在全市脫貧攻堅大會上作了發言、個人記三等功。2019年8月,我調整工作崗位回到了單位。回首這段特別的經歷,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事非經過不知難。駐村幫扶的路歷經千辛萬苦,有難忘,有愧疚,更有收穫。難忘勸學路上,和同事一道打著手電筒深夜上門家訪;難忘修路過程中,和村支兩委五上中嶽界調處阻工糾紛;難忘安慰貧困戶時,老人家因孫女夭折悲情一跪;難忘走訪殘疾戶時,其家人淚眼婆娑;難忘為村裡公益事業身故的老支書爭取到喪葬費3萬元時,其老伴送來錦旗,久久握住我的手老淚縱橫;難忘周生書記顧不了年邁的父親,卻數年如一日地關心照顧村裡特困老人和智障殘疾人;難忘愛心企業東嶽集團、張家界市福建商會、湖南青竹湖建設集團等捐款捐物、愛灑山村……為性格急躁發火或責怪了村裡黨員幹部而愧疚;為沒有來得及全部兌現對群眾的承諾而愧疚;為沒有了解情況錯怪同事戰友而愧疚;為對家人缺少陪伴而愧疚……為貧困鄉村和貧困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是收穫;為群眾辦了一件件小事,解決了一道道難題是收穫;為村裡辦了一件件實事,帶來了一點點變化是收穫;黨員幹部和群眾從旁邊看到主動幹,偷偷送我臘肉,留我繼續「逮」是收穫;從一頭青絲到幾縷白髮現,從眼睛裡揉不進一粒沙子到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還能面對陽光微笑是收穫……正如周總理曾說過:年輕的時候吃一點苦,有一段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經歷,一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