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日關係輿論調查:對當前中日關係持觀望態度的中國受訪者增多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 朱晨曦)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17日首次以在線方式在北京、東京發布。調查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局的變動以及中美關係等現實問題影響,對當前中日關係持觀望態度的中國受訪者增多。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對中方調查數據、調查基本情況和主要調查發現進行了說明。

他指出,調查顯示,在受訪者被問及如何看待當前中日關係時,選擇「好」或「比較好」的比例為22.1%,比2019年下降12.2個百分點;選擇「比較差」或「差」的比例為22.6%,比2019年也下降13個百分點。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局的變動以及中美關係等現實問題影響,中國受訪者對當前中日關係定位表現出進一步觀望跡象。54%的受訪者對當前中日關係選擇「說不清」,比前兩年明顯增加(2018年24.3%,2019年29.4%)。

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日印象不好原因的選擇上,居於首位的是「日本對侵略中國的歷史沒有真誠地道歉和反省」,比例為74.1%,較2019年上升13.6個百分點。排名第二位的是「日本對釣魚島進行『國有化』引起兩國對立」,比例為53.3%。

調查還顯示,美國因素上升為阻礙中日關係發展的新現實因素。在被問及「阻礙中日關係的主要因素」時,27.8%的中國受訪者選擇中美對立走勢,較2019年增加17.8個百分點,排名僅次於「中日領土爭端」。在問及為何感覺日本是威脅時,64.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日本與美國聯手在軍事上圍堵中國。

同時,中國受訪者對日本軍事威脅的危機感有所緩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受訪者在被問到「存在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的具體國家或地區」時,日本下降至第二位(47.9%),較2019年下降27.4個百分點,可謂降幅明顯。45.7%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兩國不會因為釣魚島的領土糾紛問題發生軍事衝突,較2019年上升了11.4個百分點。

據悉,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北京、東京兩地舉行在線會議,本屆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從2005年開始舉辦的該論壇是目前中日間高層次的公共交流平臺之一。(完)

相關焦點

  • 2020中日關係輿論調查:七成以上中國受訪者認同中日關係的重要性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朱晨曦 應妮)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17日首次以在線方式在北京、東京發布。調查顯示74.7%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
  • 2020年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發布
    (《北京周報》記者 金知曉攝)  2020年11月17日,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首次以在線方式在北京、東京發布。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對中方調查數據、調查基本情況和主要調查發現進行了說明。
  • 2020年中日關係輿論調查報告在北京、東京發布
    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 林伊人)11月17日,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首次以在線方式在北京、東京發布,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出席發布會。高岸明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國際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日關係面臨著新的考驗。
  • 中國國民對日本好感度仍處於回暖區間
    2020年中日聯合輿論調查結果發布:中國受訪者對日本的好感度仍處於回暖區間,對中日雙邊關係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兩國關係發展的民意基礎仍不牢固;中國受訪者對中日兩國構築新型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應對地區及全球性挑戰充滿期待。
  • 如何構建新時代合作關係?2020年中日關係還看這些領域
    頻繁的高層互動,穩步的經貿合作,中日關係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穩紮穩打」。近兩年以來,中日關係的改善釋放出了諸多積極信號。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成為促進兩國關係改善發展的重要契機。
  •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2020年對於中日和兩國關係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份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是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發展的一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各層級接觸交往順利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穩步推進。一年來,日本各界友好團體為推動中日兩國友好交往和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藉此機會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 周恩來貿易三原則把中日關係推向「半官半民」
    此後,在周恩來的關懷、推動下,中日兩國民間團體又陸續籤署了漁業、僑民、文化、科學、工會等許多協議,交往日益增多。對此,周恩來曾欣喜地談到:「中日兩國人民在兩國政府尚未來往和籤訂協議的時候,直接辦起外交來,解決了許多問題,對雙方都有利。」兩國人民團體之間多多來往,是很有利於兩國政府關係的改善的。
  • 《日本藍皮書(2020)》:中日關係回暖雖受疫情幹擾 大局未生異變
    來源:海外網《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海外網10月15日電15日,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
  • 安倍晉三對中國態度 上半年中日雙邊貿易額情況如何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又是中國的鄰國,兩國之間的貿易情況以及安倍晉三對中國態度自然都備受關注。據悉,2020上半年中日雙邊貿易額數據已經出爐,那麼兩國的貿易情況如何?我們來瞧瞧吧。
  • 中日關係回暖,日本是權宜之計還是真心悔改?
    此番東京之行,是中國對日本在前段時間發出改善中日關係的積極信息的回應,近十年幾乎跌入谷底的中日關係出現了修復的轉機。安倍晉三在16日會見了王毅,第二天安倍就前往華盛頓。當日本發現中日關係走向冰點之後,美國經濟上同樣不會放過它,甚至在東亞政治問題上拋棄了它。在全球前三名經濟大國三角關係中,日本作為老三,亦是老大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因此中日在對美貿易上有著共同利益。沒有這個動力,日本不會如此積極地向中國示好,特別是它有八十年代被美國打擊過的心理陰影。
  •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新時代的中日關係:課題與展望」國際...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11月21日,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第30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心成立30周年慶典,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等8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發表了「籤訂RCEP後對中日關係的展望」特別紀念演講。趙啟正在演講中指出,RCEP的正式籤訂標誌著中日兩國第一次建立直接的自由貿易區,為今後中日兩國深化合作打開一扇大門,並對未來中日韓三國的自貿區建設抱有積極期待。
  • 《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關係研究報告(2020)》發布
    中國網9月10日訊 今日,全國日本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關係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以總報告為基礎,對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合作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未來走勢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在總體分析2019年日本經濟以及中日經濟交流基本狀況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對中日雙邊貿易、相互投資的影響。同時,該書還對日本應對超老齡社會的政策措施以及積極發展康養產業的經驗進行了深入分析。
  • 日調查顯示55%日本民眾看好美日關係
    據日本《讀賣新聞》12月15日報導,日本《讀賣新聞》聯合美國著名民意調查公司蓋洛普(Gallup)於11月18-24日,以普通美日兩國民眾為對象進行了有關美日關係的輿論調查,日本方面,有55%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美日關係良好」,較2013年1月時的調查上升了5%,達到2000年實施電話調查以來的最高點
  • 中日關係變暖了?日本外務大臣喊話美國:想要與中國繼續合作
    他在談及中國時說:"中國在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各個議題上肩負重要的責任。""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存在衝突,對國際社會來說不是好事。日本將在與美國建立信賴關係的基礎上推進各種合作,同時也想要與中國繼續合作。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空前積極的信號,中日關係確實正在變暖。
  • 為中日攜手應對疫情下的全球變局凝聚智慧與共識
    2020年11月30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本外務省支持、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論壇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東京同時舉行。
  • 鳳凰駐日記者李淼:安倍接班人可能不是親華派,但中日關係惡化概率...
    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搞好中日關係對日本有益,不得不說他在對中國的關係上還是採取非常現實主義的做法,比如因釣魚島而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就是在安倍政權後回到正軌的。鳳凰網《風向》:安倍任內,中日關係經歷重大轉圜近年來逐漸回暖,但今年似乎也似乎遭到新的衝擊,您認為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可能是什麼走向?李淼: 中日關係疫情之前的確是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包括此前中國國家主席將訪問日本,被視為中日關係中非常受關注的事情。
  • 哈佛教授傅高義逝世,曾指出中日關係好對中國全球影響力有好處
    基於自己對中日兩國的多年研究,傅高義論述了中日雙邊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歷史發展,並分析了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界面文化亦到場聆聽了本次演講,並撰寫《哈佛教授傅高義:中日關係好 對中國全球影響力有好處》一文。
  • 中日關係為什麼如此複雜多變
    2018年中國政府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新的詞彙,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精準判斷,如今的世界秩序正從近代500年以來的西方主導轉變為東西方平衡,國際格局東西方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崛起,而在東亞地區目前最強大的地區力量是中日兩國,如果中國能夠拿下日本,韓國也必將被拿下,以中國為主導的東亞國際秩序基本成型。
  • 日本一改常態不再對華強硬,將在武漢設領事館,中日關係迎來好轉
    但是日本並沒有對外公開表示新建立的武漢領事館究竟會在何時開館,不過這意味著中日關係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轉。未來的國際社會必然還是以和平合作為主在當前的國際社會,和平合作才是主流。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的共識,是基本上不可能被逆轉的。
  • 在大變局中呵護中日關係向好發展,以「緣文化」開展民間交流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和前幹事長石破茂3人報名參選。目前獲得自民黨內5個派系支持的菅義偉處於優勢。由於自民黨在日本參眾兩院佔據多數席位,其總裁將自動成為首相。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關係經過1978年-2008年第一個三十年相向而行的發展後,進入了2008年-2018年長達十年的戰略調整期,2018年兩國關係開始轉圜,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