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2020-12-19 騰訊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賽珍珠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維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

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

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裡度過,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

童年賽珍珠(左一)

父親賽兆祥是個仁慈而端正的人,從小就教育她要尊重中國的文化,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是平等的」。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賽珍珠從小學習了大量的中國文學經典,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幼時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到長大後深奧難懂的名家經典、禪宗義理,都能融會貫通。她接受的是傳統的中國教育,她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慢慢長大。

因為從小跟隨父親四處遊歷傳教,賽珍珠接觸到的都是舊中國當時,最真實、最殘酷、也最沉重的社會現實。在與底層人民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她越來越感受到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與命運的抗爭,抗爭無果後的無奈和無助。

此時此刻,她的內心已完全融入到舊中國的貧寒交迫的現實社會,心裡裝滿了對底層人們的愛憐和對悲慘現實的憤恨與不公,她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應該把中國社會底層人民最真實的面貌,講給全世界聽,希望那些正在與命運抗爭的人們能從中受到鼓舞,獲取前進的力量。

此後,賽珍珠開始了漫長的寫作生涯。她榮獲諾獎的作品《大地》就是在中國完成,作品中的內容也完全描寫的是與中國有關的內容。

年輕時候的賽珍珠

賽珍珠於1922年在廬山牯嶺開始嘗試寫作。1923年賽珍珠寫出了處女作《也在中國》,此後便屢屢有作品發表。

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短篇小說《一個中國女子的話》,講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以「影射」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此時,在她的骨子裡都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中國人。

1929年,賽珍珠的新作《王龍》又從南京金陵大學(彼時她任教的學校)寄到了紐約莊臺公司,沃爾什又熱情地答應出版,只是覺得《王龍》之名很難為人接受,而書名應「扣人心弦,富有浪漫情調」,建議改用「大地」之類的名字。

1931年春,裝幀精美的《大地》(theGoodEarth)出版,好評如潮,銷量飆升。

《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暢銷的書。並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

南京大學校內賽珍珠故居雕像

賽珍珠後來寫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兒子們》(1932年)、《分家》(1935年)——以一卷本《大地上的房子》(1935年)以及其他多種文學作品。

這些書喚起人們注意普遍的人類境況、自然的循環過程以及人類的興衰。

《大地》是一部長篇小說。在《大地》裡,作者以同情的筆觸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以飽蘸同情心的筆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

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為一個富戶的故事。貧農王龍娶了一個大家庭的女傭阿蘭做妻子。阿蘭沉默寡言,吃苦耐勞,甚至在剛剛生完孩子後掙扎著爬起來和丈夫一起頂著烈日在田裡勞作。但王龍嫌她不夠美貌,對她十分冷淡。大饑荒來了,他們被迫舉家前往南方謀生。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了財,靠著阿蘭的幫助,回到家鄉並買了許多田地,富裕起來。他愈發嫌棄髮妻平庸的外貌,另娶了一個妓女。慢慢地,他老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浮躁和野心,惟一的心願就是守住家業。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地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

這一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的鴻溝,有力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國度」印象。

在賽珍珠拿起筆來寫中國農民之前,她看到的類似美國文學作品中,中國人「總是拖髮辮(不用說女的是纏小腳),掛鼻涕,佝僂其形,卑汙其貌,所做之事,總離不了竊盜、強姦、暗殺、毒謀等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的舉動」。

而在《大地》中,中國人這一負面形象被徹底扭轉。在這裡看不到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人,中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他們長年累月,抗爭著天災人禍,雖然身上有些固有的弱點和陋習,卻更散發出人類普通成員所具有的人性光輝。

西方媒體稱《大地》是「一部非常優美、非常優美的小說。我們終於從一部小說的字裡行間讀到真實的中國人民,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人們經常描述的荒誕無稽的中國,我們看到的是誠實的農民、忠誠的妻子,富饒的大地、農民的泥土房,布克夫人的小說是如此感人,如此真實」。

賽珍珠1934年永遠地離開了中國。

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真切而且取材豐富,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賽珍珠女士,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某種中國精神,使我們認識和感受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接在一起。」

回到美國後的賽珍珠,對中國也始終念念不忘,渴望能再次回到中國,特別是在她垂垂老矣的時候,一種落葉歸根的夙願在她心中愈發強烈,在她的心目中始終把中國當成她自己的故鄉。

老年賽珍珠

由於當時的國際政治因素,賽珍珠這一願望之死也沒能如願。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病逝於美國家中,人們按照她的遺願,在她的墓碑上沒有留下任何墓志銘,只刻下了她親手寫的三個中文大字——賽珍珠!

賽珍珠墓碑

賽珍珠在回到美國之前,早已加入了中國國籍,而且她獲獎的作品也都是在中國期間,以中國籍身份完成,因此說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一點也不為過!雖然獲獎時她人已經回到了美國。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史上那些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第一個最厲害
    說起諾貝爾獎,大家對這個都不陌生。可以說諾貝爾獎在全世界的認同度非常高,很多領域的人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最高成就。當然,想要獲得這個獎項還是非常難的,畢竟競爭激烈,要求太高。有很多國家都沒有一個人獲得過。但有些人卻很厲害,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獎,還獲得過幾次。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2、所以,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愛與恨比中國人還複雜,那麼,為何韓國能出現三星、LG、現代、SK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大企業,韓國的平板電視,存儲半導體,手機OLED屏等高科技產品的產量都是全球第一,卻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呢?首先,韓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水平比中國還差一大截。
  • 錢學森侄子56歲榮獲諾貝爾獎,採訪時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如今中國發展十分的迅速,很多領域在世界上都走到了最前列,在國際上也有了重要的地位,現在每個國家都在發展,所以很多國家都比較重視人才,人才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為什麼國家很注重教育,都希望這些人將來能報效祖國,年輕人的受教育程度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如果想要科學發展進步
  • 錢永健: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後,卻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這也從中看出錢永健的能力,在哪裡都可以做得很好,是極其優秀的人才。在20歲時,就已經從名校哈佛畢業,這樣的成績也讓很多人望塵莫及,25歲從劍橋獲得博士學位,也是在此期間獲得無數大獎。名聲大噪的錢永健,被眾多科學家看好,覺得他是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由於他這不凡的實力。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8年,這個天才少年獲得舉世矚目的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大街小巷大家紛紛討論起這個少年。
  • 錢學森侄子56歲獲得諾貝爾獎,採訪時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說起錢學森,想必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我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兩彈元勳,被譽為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當然了,相比於他的這些成就,更讓我們敬佩的是他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錢永健和錢學森不太一樣,錢永健並沒有公開對中國表示感謝,反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錢永健有這樣的言論?
  •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再獲「諾貝爾獎」?
    這幾天,各個領域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特別是生理和醫學界、化學界、物理界的諾貝爾獎名單公布,都能引發全世界關注,因為這樣的大獎是全世界公認的,沒有多少爭議的。雖然說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可能不會頒發給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但是每一個諾貝爾獎背後,都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毫無疑問是有非常大貢獻的。但是,作為全世界人口將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也擁有眾多的科研人員和科學家。
  • 他是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時,不承認是中國人,只因在美國長大
    錢家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於2008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還是當今生命科學的大牛,幾乎拿遍了該領域的所有大獎。他登上諾貝爾講臺的那一刻中國人都覺得有殊榮,為他鼓掌為他吶喊,為何他卻反駁自己是中國人呢?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國人為其歡呼,他卻說:我可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以及「火箭之王」。 眾所周知,錢學森赴美留學之後,便留在了那裡工作,他在美國獲得了很高的成就,當他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到自己的祖國。
  • 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為什麼很少拿諾貝爾獎?
    若要問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而出:猶太人。可是你知道嗎?美國以及日本的科學家曾經做過智商測試,得出中國人和猶太人智商並列第一的結論!也許你很疑問,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看不出來啊。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三) 她是她家族裡唯一沒有得諾獎的人最有名的科學家家族,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的家族。1903年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35年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與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關於安全帽,第一個就有很多人不知道!
    …… 這裡,就帶大家了解下 安全帽的發明者是個文學巨匠 世界上第一個安全帽的發明者是卡夫卡,這個名字只要高中時認真上語文課的同學都會知道,卻基本沒人知道世界上首個民用安全帽也是他發明的。
  • 居裡夫人的愛情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當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在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居裡只有6歲。他們幾乎沒有想到,居裡夫人不僅會在1911年獲得第二個化學諾貝爾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而且,伊雷娜·居裡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也會在1936年拿下他們自己的化學諾貝爾獎。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文 | 海豚女王01、諾貝爾獎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代表某一行業或者學術的最高成就,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人都是站在科研金字塔的人。每年能獲這個獎的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諾貝爾獎是瑞典傑出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命名的獎項,他一生發明專利就達到355項,在上世紀90年代,他發明了很多獎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炸藥」。
  • 2021寧夏省考行測常識積累:諾貝爾獎常識
    雖獲得巨額財富,心中不安,加之無子嗣,其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   4. 諾貝爾有哪些獎項?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
  • 諾貝爾本人都不知道的諾貝爾獎,獲獎人卻建議取消獎項,啥情況?
    諾貝爾獎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但是每一個諾貝爾獎項的設立都是有諾貝爾的苦心設計在裡邊的,就拿更人文一些的和平獎和文學獎來說,設立和平獎其實是因為諾貝爾自己就是炸藥的發明者,他知道自己的發明對於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希望世界不要因為他的發明而陷入戰爭。世界和平是他對人類最美好的願望,所以他也希望能夠去獎勵那些為和平做出貢獻的人。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原創:文章首發於牛虻公眾號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利祿忘不了!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
  • 他是「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獲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對於錢學森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了,除了兩彈一星之外,錢學森是一個標準的物理學家,在美國的時候,錢學森就曾與費米深入討論過一些物理學問題,並且也得到了費米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