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說到Adult Swim(美國一家成人動畫頻道),有人愛到不行,有人聽到就跑。
主要是它放出的成人動畫真的太!重!口!
每季都9.5+的《瑞克和莫蒂》,就是由Adult Swim推出的。
因為Adult Swim針對成年人群體放映,所以這個臺的宗旨就是:
「只要你敢看,我就敢播,你不敢看,我也敢播。」
這次他們繼續推出一部腦洞大、口味重的定格動畫。
《顫抖的真相》第二季
The Shivering Truth
2020.5.10
《顫抖的真相》主創是維農·查特曼(Vernon Chatman),他監製的《南方公園》是美國最長壽的動畫。
這部動畫從1997年首播開始,到現在已經出了23季。
《南方公園》雖然看起來非常粗糙,但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嘲諷現下的社會事件,也因為太敢說被不少國家禁掉了。
《顫抖的真相》也是延續了維農·查特曼一貫的風格。
重口、荒誕、暗黑、諷刺。
>>>重口味預警<<<
>>>>
>>>
>>
>
即便如此,《顫抖的真相》第一季依然以較高的分數8.4分完結。
第二季回歸,重口味依舊,可評分不降反升,8.9分。
這部動畫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人如此欲罷不能?
>>>如果上面的圖片已經引起你的不適,下面內容請謹慎觀看<<<
>>>>
>>>
>>
>
>>>碎片式的故事
《顫抖的真相》是一集一個故事,兩季之間也沒有任何的關聯。所以沒看過第一季的朋友也不影響第二季觀看。
《顫抖的真相》一集只有11分鐘,卻涉及了好幾個故事。
觀眾常常還沒反映過來上一個故事講的是什麼,下一個故事就已經開始了。
比如第一集開頭。
一個男人坐在醫院診療室裡,他突然沒了手。
這是因為男人一直做禱告,雙手厭惡了,就傲嬌地離開了。
而沒了手的男人,只能通過shopping(購物)來緩解自己的悲傷。
可是shopping也不能讓他快樂,因為收銀員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抨擊他。
無論男人買紙袋還是塑膠袋都會被收銀員羞辱一番,甚至他什麼都不要也會被罵。
男人只能乖乖認慫,啥也不要了。
而「正義」抨擊給這個收銀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他將抨擊變為己任。
收銀員一直不停地戳眼球,讓「正義感」從眼球裡噴出來,秒殺「非正義」。
他走到哪裡就噴到哪裡,每個人每件事兒在他眼中都是非正義的。
最後,世界被粘液怪物佔領了,陷入黃色泥沼裡。
在這一整個故事中間,還夾雜著不少碎片化的故事:
無信仰的人可以操控有信仰的人,為所欲為。
商場賣的電視裡,住了一個死去的小女孩,可以隨時和顧客對話。
失去恐懼感的人會長出滿臉的「自大痘」,還是雙子塔形狀的。
在11分鐘的時間裡,塞下不少於5個故事。
這些看起來沒頭沒尾的小故事都帶著奇異的違和感,讓人抓不住重點,困惑又不安。
不過,碎片化的故事讓這部動畫充滿神秘色彩。
它能調動起觀眾們的好奇心,讓觀眾一口氣刷完這部劇。
>>>重口味的畫面
如果重口味動畫有「噁心排行榜」,《顫抖的真相》在我心中一定是第一名。
不過《顫抖的真相》和別的重口畫面還不太一樣。
它製作的畫面就一條準則:噁心。
說實話,見過這麼多大場面的綾波麗,還是被不少鏡頭嚇到了。
真的是被評論區裡的那句話「引起極度舒適」給坑慘了。
第一集剛剛開始,鏡頭就從一個有著老黃牙的嘴裡伸了出來。
>>>密恐者閉眼<<<
一個男人因為恐懼產生生理反應,一整條胳膊上全部都是雞皮疙瘩。
還有胸膛中長滿蟲子的男人。
蟲子的顏色雖然是最近很流行的糖果色系的,但是它們和可愛一點都不搭邊。
還有滿身是內臟的女人。
如果忽略掉那些內臟,整個畫面都有著賽博朋克風的美感,然而......
再看看劇中的大尺度畫面,粉色的雲配上兩個人之間濃濃的愛意。
和上面的畫面一比,這竟然是全集動畫中最舒適的場景。
不過,動畫中人物看起來如此恐怖,和它是一部定格動畫有很大關係。
定格動畫中的人物經常是用黏土、木屑等混合材料製作而成的,再經過一格一格的拍攝合成動畫。
所以動畫中人物表情會看起來非常的僵硬、無神、沒有靈魂。
而且這部動畫裡的人物,製作細節太過逼真,看起來真實又醜陋。
當然,也不排除創作人是故意而為之,畢竟創作者們也是非常好這一口。
《顫抖的真相》幕後製作過程,圖源自YouTobe
>>>看不懂的超現實主義
《顫抖的真相》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作品。
所謂超現實就是致力於擺脫和克制,釋放人的本能和欲望,展示人最真實的心理和本來面目。
這也註定了這部動畫是晦澀難懂的。
那個不知何時起胸膛上就有蠕蟲的男人叫裡斯,他一個人住在單身公寓裡。
裡斯的薪水不高,但他還是攢夠了錢,定製了一個充氣娃娃。
裡斯對公司做出來的娃娃非常滿意,因為那就是他記憶中初戀的樣子。
正當裡斯想要和自己的初戀娃娃回家時,公司卻額外贈送了他一個娃娃。
前為贈送的娃娃,後為裡斯定製的娃娃
公司說:「你可以對這個娃娃發怒,隨便拳打腳踢,她都不會反抗。」
可這個贈送的娃娃酷似裡斯的媽媽,剛見面就對著裡斯催婚。
裡斯無法接受和媽媽住在一起,然後他就跑了。
可是這個娃娃卻死命地跟著裡斯,回家照顧他的一切。
「媽媽」經常說著「我很好,我不用你關心」卻無時無刻不在裡斯的身邊求他關心。
裡斯受不了卻也無可奈何,但不得不說,他確實被「媽媽」照顧的很好。
裡斯逐漸地適應了這一切。
直到有一天,裡斯覺得自己可以去找個女朋友了。
「媽媽」就迅速老去死了,而裡斯胸膛上的蟲子也隨之沒有了。
裡斯鑽進「媽媽」的嘴裡,來到了一家餐館,他遇見了他的初戀......
這是第二集中的一個小故事,成長中的男人和自己母親之間的關係。
這種快節奏又無釐頭的剪輯方式,讓不少觀眾抓不住重點。
這幾分鐘裡,導演將控制性的母愛、家暴、同性戀等等都揉雜在了一起。
現實中的很多細節在動畫中被極端的放大,許多諷刺都是一閃而過。
所以《顫抖的真相》純粹是利用人的獵奇心裡,還是真的有深刻含義?
大家對此褒貶不一。
>>>兩極分化的口碑
在豆瓣評論裡,對《顫抖的真相》的評論處於兩極分化,特別明顯。
所以這到底是一種精神汙染還是警醒世人的預言故事?
在綾波麗看來是後者,導演用最刺激的方式諷刺了當下的社會。
拋開重口的畫面,動畫中講了體制對創造力的摧殘,講了女權主義,講了父母對孩子的傷害、還有PUA等等。
第一季中有一集講了白人種族對黑人種族的傷害,只用了1分鐘。
妙的是,這個白人種小孩兒每抽黑人一鞭子,自己的臉上也會出現血痕。
幾秒鐘,就將壓迫的後果展現出來,抽在別人身上的鞭子也會傷害自己。
結合當下社會事件來看,不失為一種寓言。
上《顫動的真相》,下明尼阿波利斯事件後黑人反種族歧視遊行
《顫抖的真相》的第二季與時俱進,講述的都是時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比如科技與AI,網絡式正義、衝動式購物、溺愛式親情等等,
第三集中,有一個女孩因為太胖被所有人無視掉。
所以她就拼命吃芹菜減肥,她逐漸變成了沒有實體的黑洞。
這時的她不再是個透明人,反而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但熱度過後,她依然無人關注。
最後女孩選擇了自殺。
女孩因為不停吃青菜,體重成負數,變成了吸附一切的黑洞
創作者用他們最擅長的手法,將現實中那些隱匿的真相拆開打散,用超現實的方式重組再造。
在我們看來這些是顛來倒去不真實的畫面,但也許現實中那些才是虛構的假象,而動畫中令人作嘔的恰恰是真相本身。
我們總是對醜陋顫抖,可很多時候,我們避之不及的醜陋就是真相的一部分。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出格」的表現手法,《顫抖的真相》被歸於邪典電影(Cult Film)一類,註定不會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和追捧。
註:邪典電影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的影片,屬於小眾熱愛的電影。
喜歡它的人,會將它當作經典片子一看再看,不斷去探索其中的細節和內涵。
甚至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觀影感受。
不喜歡的人就會非常排斥這種類型的電影,覺得是在汙染自己的眼睛。
對於這部成人動畫,有人說好,有人受不了。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肯定了這部動畫具有警示意義(看過的人超過一半都給了5顆星),只是它的表達方式不能讓人輕易接受。
不過,兩撥人也達成了一致意見:
別在吃飯的時候看,這部動畫真的不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