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水小五金能學譚木匠模式嗎?
記者觀察>
一個地區的傳統優勢產業肯定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大足以石刻舉世聞名,而與石刻休戚相關的五金工具同樣名噪千年。
改革開放初期,龍水小五金一舉成為了全國五金行業「龍頭老大」。不過很短的時間,曾從大足「偷藝」的廣東陽江迅速取代大足成為了「中國刀剪之都」,而之後龍水五金幾乎沒落了整整十年。
「譚木匠」是成功連鎖企業的典範,它一直都是行業內分銷模式的創新者與實驗者。起初,「譚木匠」認為,只有在正規百貨店銷售產品才對塑造品牌有用。這個定性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譚木匠」的發展。現在的龍水小五金似乎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目前,龍水小五金在正規百貨店中面臨著經營成本高昂、經營活動不順利、資金壓力大、渠道激烈競爭等一系列問題。不過,如果真能像蔣林所說的,調整經營模式,走化整為零的連鎖加盟店思路,龍水小五金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
另外,「譚木匠」利用信息化,實現了消費者個性化定製,以及渠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思路也是龍水小五金可以學習的地方。廠商的職能分工也是很重要的,廠家專注於研發、生產,而加盟商則專注於銷售和品牌的傳播,合理有效地實現了互補。在這一點上,龍水小五金想要效仿的話是要下點功夫的。
蔣林介紹大足設區後,龍水小五金的發展前景。 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
重慶大足龍水五金刀具(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業,總經理蔣林雖說是大足人,卻並非五金世家。在商貿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後,回大足拾起了「黑大粗」的小五金生意。記者很納悶,這個年代各個領域的產能早已飽和,龍水小五金真的還有機會嗎?對此,蔣林的回答是:「譚木匠都上市了,龍水五金也有機會吧!」
困惑
大足本地超市賣外地刀具
蔣林說他有一次在大足本地做市場調查,發現超市的五金刀具竟然來自廣東、浙江的廠家,「這對於我們這個五金之鄉,不能不說是一種尷尬。」
小五金是個不起眼,卻又不可小視的產業。我們生活中必備的菜刀、指甲刀、剪刀、鑰匙扣,再加上產品序列不斷豐富出現的裝修五金、衛浴五金、車載五金……蔣林隨便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僅廚用刀具一項,按一家一套計算,中國上億個家庭,加上每幾年就要更換,這就是個幾百億產值的市場。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目前的基本格局是高檔產品大部分是從德國、韓國進口,中檔產品來自廣東、浙江,而大足本地的產品只能走中低端市場。
實際上,大足小五金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差不多已沉寂了十年。蔣林說,目前國內的五金製造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等地,這些地區依託雄厚的五金生產產業集群、先進的市場操作意識、外貿出口機會,其市場搶先形成規模。而在大足,制約龍水小五金髮展的包括材料、設計理念、渠道建設等。
「材料還好,花錢就能買到,但先進的設計理念卻是花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的。這些理念包括刀具的外觀、刀具的創新以及刀型、刀柄、刀座設計等,主要問題還是人才的引進,以前大足很難吸引高層次人才過來。研發、營銷、管理人才匱乏是最大問題。」蔣林說。
「大足稍大的小五金企業一般是年產值千萬級別的企業,而沿海普遍已經上億。」蔣林告訴記者,目前大足的小五金生產和經營者普遍缺乏「大市場」概念,「市場經營整體上來說還處於初級狀態,交易手段單一,難以適應大型專業市場發展的需要。」
出路
除了產品升級更要營銷創新
市場競爭日益慘烈,大足小五金的市場機會在哪裡?
蔣林告訴記者,大足區設立了五金振興領導小組,大足有獨特的鍛打工藝,但還遠遠不夠。「企業也在全方位尋求突破。我們正從武漢光谷引進雷射熱處理技術,這種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刀刃的硬度和韌性,提升金屬材料性能。這項技術能讓我們的產品躋身中高端產品的序列。我們現在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比如刀座是不是可以增加消毒功能?是否可以更多地向禮品市場看齊?我們正在研究陶瓷刀生產技術的突破。這最初是日本京瓷的專利,現在國內也能生產了。」蔣林說。
除了技術上的突圍,更為關鍵的是營銷上的創新。「有個朋友在雲南做藥品連鎖生意,很小的連鎖店面,一個店一個月只能賺5000元,這個生意或許被很多人忽視,但他有1000個這樣的店,這對我的啟發很大。」蔣林對大足小五金未來的商業模式更為關注。
蔣林之前考察過五金的渠道,「比如在永川,超市基本上都是外地品牌,市場看似飽和,但出了超市,你很難找到家用五金的銷售點。所以,我們可以發展連鎖計劃,類似於張飛牛肉、譚木匠,同時扶持微型企業、擴張加盟。」
譚木匠2009年12月末於香港上市時,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家不過是「賣木梳」的尋常小店居然也能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創富樣板之一。目前,譚木匠的的連鎖店已超過1000家。全中國做木梳的成規模的企業超過200家,偏偏只有譚木匠產品的毛利率超過55%,純利率不低於30%,這快趕上晶片、軟體業的利潤了。
蔣林的五金連鎖店在大足已經試點了幾個店。「差不多每個店投入10萬元。我們在大足的試點情況是,一個店3000元的人工,2000元的房租,每天的費用不到200元,而這不過是一套中高檔菜刀的利潤。每個店的月利潤可以達到1—2萬元,這對於小創業者還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譚木匠創造的梳子資本案例,蔣林希望在小五金被複製。事實上蔣林認為小五金相對於譚木匠的產品,產品序列更為豐富,「我們的產品有廚房刀具、五金餐具、五金工具、日用五金、車載五金……今年的目標做到30—50家連鎖店,3年內的目標是1億元產值,而這個故事希望能講給資本市場聽。」
本組文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吳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