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產學研金」聚焦小洪山科學城,致力打造武昌創新要素集聚高地

2020-12-22 湖北身邊的事

楚天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張穎)今日,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武昌會場之「科技創新在珞珈」論壇暨第二屆珞珈山街「科技創新在珞珈」論壇在湖北省科技創業大廈珞珈創谷舉行,論壇以「打造小洪山科學城科技創業生態」為主題,探索完善小洪山科學城「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創新體系,構建更加緊密的珞珈區域創新聯結機制,助力武漢疫後重振。

小洪山科學城位於八一路與珞獅北路交匯地帶,這一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主要依託武漢大學和中科院武漢分院技術創新資源,打造集研發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全過程孵化培育鏈條,高水平推進武漢大學及中科院周邊產業空間改變升級。

近年來,武昌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統籌推進小洪山科學城加速發展。先天優勢明顯,創新資源雄厚,後疫情時代,積極營造小洪山優良科技創業生態,成為打造武昌創新要素集聚高地的其中關鍵。

而科技創新和企業孵化的創業生態如何實現?會上,來自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產學研合作處、武漢大學中國產學研問題合作中心、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園區及企業代表展開了探討。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珞珈山街按照武昌區科技創新工作部署,合理利用科教資源優勢,創新「大學+」模式,深度挖掘轄區空間資源,持續打造特色科技空間,現已建成珞珈創谷一、二期、鬥轉科技園、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武漢基地等多個特色科技空間,經營面積達一萬餘平米,在創新型城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已作出有益探索。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打造武昌創新要素集聚高地 「政產學研金」聚焦小洪山科學城
    論壇以「打造小洪山科學城科技創業生態」為主題,旨在武昌區「十四五」總體規劃下,探索完善小洪山科學城「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創新體系,構建更加緊密的珞珈區域創新聯結機制,助力武漢疫後重振。小洪山科學城位於八一路與珞獅北路交匯地帶,這一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主要依託武漢大學和中科院武漢分院技術創新資源,打造集研發中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全過程孵化培育鏈條,高水平推進武漢大學及中科院周邊產業空間改變升級。
  • 武漢市武昌區致力打造創新要素集聚高地
    人民網武漢12月17日電 12月16日,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武昌會場之「科技創新在珞珈」論壇在湖北省科技創業大廈珞珈創谷舉行。該論壇以「打造小洪山科學城科技創業生態」為主題,旨在探索完善小洪山科學城「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創新體系,構建更加緊密的珞珈區域創新聯結機制,助力武漢疫後重振。會上,來自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產學研合作處、武漢大學中國產學研問題合作中心、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園區及企業代表展開了探討。
  • 加速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 科學城這樣打造區域創新和對外開放高地
    別看實驗室面積小,但它的來頭卻不小。「它名為矽光實驗室,是全國首個能夠實現矽基光電子晶片全流程封裝測試的實驗室。」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矽光中心總監馮俊波說,預計在今年10月,這個實驗室將搬遷擴大,屆時CUMEC公司的矽基光電子晶片封裝測試能力將進一步擴大。這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 以「創新引擎」,為科學城建設增添新動能
    清研理工科技園隸屬清研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則專注於汽車及智能製造領域,依託旗下「孵化器(創業谷)、研究院、基金、檢驗檢測」四大平臺,對促進培育企業快速成長,加速產業集聚,打造完整產業鏈,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 重慶高校如何參與科學城建設?他們給出了答案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餘志斌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7日18時15分訊(記者 餘志斌)今(27)日,重慶市高校走進科學城系列活動第一站在北碚區舉行,重慶市教委、市科技局、北碚區、重慶高新區、市科協有關領導、在渝有關高校負責人及擬落戶科學城的有關高校項目牽頭人參加了活動。
  • 重慶市長:集聚科技資源 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唐良智在調研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時強調集聚科技資源 深化改革創新 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6月2日,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前往重慶高新區他強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圍繞「五個科學」「五個科技」,集聚科技資源,深化改革創新,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市領導吳存榮、屈謙、熊雪,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校長張宗益等分別參加有關活動。
  • 集聚創新要素 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企業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入圍的63家企業在各自領域創造了諸多「最」「首次」「第一」,這些振奮人心的字眼記錄了企業創新的累累碩果,也彰顯著中國企業創新的無窮力量。「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的「含金量」有多高?
  •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重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位於中心城區西部槽谷的西部(重慶)科學城,以「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為總體定位,規劃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連結全球創新網絡的改革開放先行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
  • 目標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如何建,會帶來什麼利好?深圳明確了
    「 《意見》的出臺為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吹響了衝鋒號,提供了路線圖,也為光明的發展插上了新一輪騰飛的翅膀。」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光明科學城規劃面積是99平方公裡,以「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為空間格局,「一心」就是規劃的光明中心區,「兩區」是裝置集聚區和產業轉化區。
  • 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創谷開建
    羅嘉攝 人民網重慶11月24日電(陳琦、黃軍)11月24日,重慶市教委、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聯合舉行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創谷建設啟動會暨大創谷·夢花園開園儀式,大創谷未來將匯聚高校創新力量和各方資源,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業,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科技創新是激發新發展動力的所在而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內涵12月15日一起來看看在重慶日報頭版的報導~↓↓↓高小新了解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構建,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
  • 政產學研聯動「磁吸效應」凸顯,市北區千畝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加快...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政產學研高度融合、強勢聯動,市北區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形成了強大的雙招雙引「磁吸效應」。11月20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整合青島科技大學、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及雙星集團資源建設的全市首個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基地,已完成公共區域裝修設計,已有多家企業意向入駐。
  • 武漢市武昌區致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現代金融核心區
    武昌 攝(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市武昌區致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現代金融核心區中新網武漢5月30日電 (劉金峰 方霄 況昕昀 徐金波)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核准,總部位於香港的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開設的南洋商業銀行武漢分行,30日在武漢市武昌區保利大廈正式開業。
  • ...世界一流科學城、創新創業生態氛圍、更好的生活品質,全都要!
    提質擴區張江正朝著國際一流科學城成長科技創新是浦東一張響亮的名片。此次調研一共有4194人參與,數據顯示,浦東作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青年非常關注,有48.4%的青年對浦東的第一印象是「創新集聚的科學城」,足以見得青年人已經普遍認可浦東是一個創新策源地。
  • 人才是「科創濟南」第一要素!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揭曉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科創濟南」的第一要素。12月1日,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評選頒獎活動在龍奧大廈舉行。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等33名為「科創濟南」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受到隆重表彰。
  • 勇立潮頭——深圳市政協「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必要基礎,是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核心引擎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圳邁向全球標杆城市的必由之路。」12月3日,深圳市政協召開六屆三十次常委會議,圍繞「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開展專題協商。
  • 2020見證光明| 光明科學城:任重道遠的「領先一公裡」
    ,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支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原始創新和未來產業策源地。這意味著,深圳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聚焦於為解決決定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和「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貢獻「深圳力量」,光明科學城將擔負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國內外頂尖資源創新要素將集聚城市副中心
    原標題:「運河金融城」「國際設計小鎮」…… 國內外頂尖資源創新要素將集聚城市副中心(武亦彬攝)  為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城市副中心將立足運河商務區「金融+總部」產業定位,打造「運河金融城」,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功能,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設立全國自願減排碳交易中心、探索綠色發展先進模式、推動金融領域深度創新;圍繞張家灣設計小鎮「設計+城市科技」主導功能,建設「國際設計小鎮」,推動創新實踐。
  • 為了科技強國,走,讓我們去建設世界一流的科學城
    一、科學城概念科學城是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礎設施、多元創新主體和創新服務等創新要素,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等功能,具有數位化形態、高端人才宜居的重要創新載體。全球最早的科學城雛型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斯坦福研究園和蘇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