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9日,第十九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當日,記者在主會場國際木火節中外陶藝交流與融合專區看到,部分陶藝家已經開始在現場進行創作,或捏、或搓……不同膚色的陶藝家們各施技藝,用陶土製作成各種作品。同時,來自13個國家的70名陶藝家的作品也在主會場精彩亮相。
在創作區,來自土耳其、韓國、秘魯等國家的20餘位陶藝大師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在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不局限於特定的形狀,造型比較奇特,更注重於一種意念的表達。「我叫它《木火記憶》。」來自土耳其的陶藝家卡丹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這次創作融入了中國陶瓷彩繪的手法,把自己對中國全然不同的文化和個性化感受,融入到了作品中,從而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
山東省工藝美術師張海生在現場另一側進行著刻瓷作品創作,一把刻刀、一把小錘,漸漸地,中國山水畫一角躍然而出,神奇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國外陶藝大師,讓他們嘆服的是作品沒有填色就能表現出色彩的過渡和光影效果。國際木火節組織委員會委員長金容文說,中外陶藝家齊聚淄博進行技藝交流,是東西方陶瓷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展現傳統中國陶瓷文化的魅力和千年瓷都的一種包容、博大的文化精神。
據了解,由泰山瓷業承辦的中國(淄博)國際木火節已連續舉辦12屆。每屆邀請來自多個國家的中外陶藝家參加,現場採用拉坯、雕刻、鏤空等古老傳統方法製作,使用燃木柴土龍窯燒制。在傳播淄博陶瓷文化、推廣傳統陶藝製作技藝的同時,也將國外先進方法引進來。本屆陶博會現場,這些國外陶藝家全都來到現場,與中國陶藝家及普通市民交流互動,同時參與了大講堂等多項活動。在泰山瓷業董事長盧德國看來,陶瓷是個非常傳統的產業,怎麼把傳統產業賦予新時代的美感,以及對傳統工藝的保護,是這一代陶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融合發展提升日用瓷產品質量,提高設計檔次,提升陶瓷文化及品牌形象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