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國家70名陶藝家作品集中亮相 木火勾勒中外陶藝融合新圖景

2021-01-09 閃電新聞

9月6日—9日,第十九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當日,記者在主會場國際木火節中外陶藝交流與融合專區看到,部分陶藝家已經開始在現場進行創作,或捏、或搓……不同膚色的陶藝家們各施技藝,用陶土製作成各種作品。同時,來自13個國家的70名陶藝家的作品也在主會場精彩亮相。

在創作區,來自土耳其、韓國、秘魯等國家的20餘位陶藝大師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在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不局限於特定的形狀,造型比較奇特,更注重於一種意念的表達。「我叫它《木火記憶》。」來自土耳其的陶藝家卡丹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這次創作融入了中國陶瓷彩繪的手法,把自己對中國全然不同的文化和個性化感受,融入到了作品中,從而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

山東省工藝美術師張海生在現場另一側進行著刻瓷作品創作,一把刻刀、一把小錘,漸漸地,中國山水畫一角躍然而出,神奇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國外陶藝大師,讓他們嘆服的是作品沒有填色就能表現出色彩的過渡和光影效果。國際木火節組織委員會委員長金容文說,中外陶藝家齊聚淄博進行技藝交流,是東西方陶瓷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展現傳統中國陶瓷文化的魅力和千年瓷都的一種包容、博大的文化精神。

據了解,由泰山瓷業承辦的中國(淄博)國際木火節已連續舉辦12屆。每屆邀請來自多個國家的中外陶藝家參加,現場採用拉坯、雕刻、鏤空等古老傳統方法製作,使用燃木柴土龍窯燒制。在傳播淄博陶瓷文化、推廣傳統陶藝製作技藝的同時,也將國外先進方法引進來。本屆陶博會現場,這些國外陶藝家全都來到現場,與中國陶藝家及普通市民交流互動,同時參與了大講堂等多項活動。在泰山瓷業董事長盧德國看來,陶瓷是個非常傳統的產業,怎麼把傳統產業賦予新時代的美感,以及對傳統工藝的保護,是這一代陶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融合發展提升日用瓷產品質量,提高設計檔次,提升陶瓷文化及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啟動,鼓勵多元化設計跨界融合
    10月15日,「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在「中國陶都」石灣正式啟動。賽事組委會將在2020年10月15日~2021年4月25日期間接受設計參賽申報,並在2021年4月底組織專家進行初評,入圍作品實物將在2021年6月進行終評,組委會屆時將2021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期間對獲獎作品進行頒獎和集中展覽展示。
  • 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開幕
    為塑造銅川耀州窯文化旅遊新形象,掀起文化旅遊新熱潮,由銅川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主辦、陶溪川美術館承辦的TXC@Sunday Morning 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銅川市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開幕。
  • TXC Sunday Morning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開幕
    為塑造銅川耀州窯文化旅遊新形象,掀起文化旅遊新熱潮,由銅川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主辦、陶溪川美術館承辦的TXCBSunday Morning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銅川市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開幕。
  • 八木一夫的現代陶藝作品賞析
    日本在陶藝領域的創作中使用「object」一詞,很多情景之中是在表明他做的是不同於傳統陶藝的,是非實用性的,作為觀賞對象的陶藝。50年代,這種全新陶瓷創作觀念的興起一開始並非是由傳統陶瓷從業者自覺自醒而產生的。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陶藝object」是由行外的藝術家運用陶瓷材料的藝術作品所引發的。譬如給八木一夫帶來很大啟發的野口勇,利用陶瓷材料創作出了現代雕塑作品。
  • 「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在佛山啟動
    石灣陶藝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貝丘遺址中已揭開其燒陶的歷史序篇。近年來,石灣陶藝產業鏈的形成、陶文化的傳播、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給這項千年的非遺文化技藝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潛力與前景。10月15日上午,「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金牛賀歲」牛年陶藝生肖作品展揭幕在「中國陶都」石灣舉行。
  • 陶藝家三原研的作品欣賞
    日本陶藝家三原研Ken Mihara獨特風格是陶藝家與陶土之間進行深思熟慮的對話的結晶。有一種[寧靜]的外觀,仿佛讓人回想起古老的土壤。他使用的陶土來自於其故鄉島根縣,創作每件作品。他的手工成型作品具有很強的線性品質,同時融合了柔和細膩的曲線,創造出微妙與堅固的獨特結合。
  • 嶗山文藝智庫專家|著名陶藝家李宏文
    盛宴/李宏文/陶藝作品李宏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藝系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碩士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島科技大學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青島市陶藝協會副主席靜水窯創始人著有《心韻留痕》[深海生命]系列作品SHEN HAI SHENG MIING XI LIE[種子]系列作品ZHONG ZI XI LIE ZUO PIN [食]系列作品SHI XI LIE ZUO PIN 作品[盛宴—當下狀態]此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作品[人群]
  • 2020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銅川開幕
    為塑造銅川耀州窯文化旅遊新形象,掀起文化旅遊新熱潮,2020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耀州窯·陶溪川美術館開幕。本屆展覽展館面積達2800平方米,分4個展廳,來自西班牙、英國、德國、荷蘭等8個國家多名國內外陶瓷藝術家51件陶藝精品將亮相。除開幕式外,還將配套舉辦「中日韓藝術家聯展」、文旅、招商等方面系列活動。
  • 圖:中央美術學院展示陶藝作品
    首頁>>新聞大觀>>滾動新聞>>新聞報導 圖:中央美術學院展示陶藝作品
  • 靈魂陶藝家,被網絡直播「挖」出了寶貝
    聾啞陶藝師康志敏生於山東菏澤成武縣劉莊村,是曹州泥偶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這位小村莊裡的手藝人,作品已得到外界的認可。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展廳,「劉能」「趙四」等真人大小的陶藝,出自康志敏之手;2014年參加「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主題系列活動,他的作品《母愛》被贈予泰國總理夫人娜拉蓬,《女子十二樂》獲第八屆北京「工美杯」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 「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原作展在南風古灶舉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報導:「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原作展正在南風古灶舉行,88件展品由22名來自珠三角的陶藝家和陶瓷收藏家提供,這些器皿因為「身披」五彩奪目的釉色而分外妖嬈,展出至2021年1月4日結束。
  • 馬行雲: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
    雖然兩個地方相距甚遠,前往陶藝工作室的路途也都格外蜿蜒,但一走進工作室內,就有一種撥霧雲開的感覺。  進入「五彩雲陶」工作室,入眼就可看到各種成品、半成品堆放在地上,工作檯上一位拉坯師在嫻熟地將柔軟的泥拉出各種形狀。整個工作室非常大,有著一套完整的制陶設備,裡間還有兩個燒制陶器的氣窯(註:窯分為火窯、氣窯、電窯三類)。
  • 70多知名設計師相聚陶都,展開薩米特嶺南陶藝文化之旅
    12月2日,薩米特瓷磚2020年嶺南陶藝文化之旅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志偉藝術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名設計師齊聚千年陶都佛山,現場體驗陶瓷藝術的魅力,交流設計心得。現場還舉行了全球新銳設計師頒獎盛典。
  • 在中小學生陶藝作品裡欣賞文物
    12月20日(周日)上午,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舉辦了「杭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配套活動《看「活起來的文物」——動手有功》公益體驗活動。聽講解、觸陶泥、觀修坯、賞作品,發現文物背後的故事,從工藝美術技藝的視角欣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優秀作品。
  • 80後陶藝雕塑家,精美的陶瓷工藝品從此有了故事,陶藝雕塑工藝
    ▼陶藝家 Dai Li是著名的陶藝雕塑家,他1987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目前在澳大利亞生活和工作。他的陶瓷藝術以人物為主表情詼諧幽默,是十分有代表性的陶藝工藝品。是現代陶瓷所表現的主題作品,有創新精神的作品由此推向前進的腳步。
  • Steam暢銷的國產陶藝遊戲《陶藝大師》登陸移動版
    Steam暢銷的國產陶藝遊戲《陶藝大師》登陸移動版 新聞 178整編 ▪
  • 微拍堂「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 活動圓滿成功
    9月13日,「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活動在微拍堂成功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競拍方式,一經上線便吸引了大批微拍堂用戶和紫砂好者的廣泛參與。眾多紫砂大師匠心作品一一亮相,紫砂匠人何偉斌、民間實力派匠人龐紅俊等人親臨現場參與鑑賞和直播競拍。
  • 龍山新風 || 王憲利陶藝作品欣賞
    黑陶工藝大師王憲利先生黑陶印作品王憲利是德州黑陶的創始人和命名者。數十年的漫漫歲月裡,他在陶藝領域中篳路藍縷,一次次攻克中外陶瓷史上沒有經驗可鑑的新課題,發明了無釉開片陶、窯變彩雲陶、窯變瑪瑙陶等工藝,開創了自成一派的「憲利窯」,其高雅古樸的藝術風格再現了中華五千年陶文化的本真性格。
  • 3D列印陶藝:用科技寫「活」傳統
    新華社西安12月21日電(欣芷如、侯大明)從漢朝瓦當到唐代文物「鎏金走龍」,再到現代的「文諸侯」和「武諸侯」動漫設計,由西安航空學院自主研發的 3D列印陶藝技術,在這些經典的仿製工藝品上得到了科技和文化的完美詮釋,也推動了西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 「泥味」與「火燒」:現代陶藝之壁
    現當代,繪畫、雕刻、工藝、設計等領域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不少藝術呈現出交叉、融合的態勢。被廣泛設置在城市建築空間和公共場所中的日本現代陶壁,以其獨特的形式樣貌和豐富的藝術內涵體現出跨界或多向的特徵。它既是現代工藝美術的拓展方式,又是現代藝術表現出的另類形式,更是公共藝術和環境藝術。那麼,這種多重文化結構下產生的「陶壁」有著怎樣的造型語言、審美特質和文化特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