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味」與「火燒」:現代陶藝之壁

2021-01-07 人美renmei

現當代,繪畫、雕刻、工藝、設計等領域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不少藝術呈現出交叉、融合的態勢。被廣泛設置在城市建築空間和公共場所中的日本現代陶壁,以其獨特的形式樣貌和豐富的藝術內涵體現出跨界或多向的特徵。它既是現代工藝美術的拓展方式,又是現代藝術表現出的另類形式,更是公共藝術和環境藝術。那麼,這種多重文化結構下產生的「陶壁」有著怎樣的造型語言、審美特質和文化特質呢?本文將帶您走進《日本現代陶壁》一書,窺見陶壁的藝術世界。

會田雄亮 《風之城府》 日本靜岡縣市政府大廳 5m×15m 1987年

在日本城市和鄉鎮旅行,總會在不經意間看到「陶壁」藝術。據1994年的調查統計,在日本城鎮的街道、廣場、車站、碼頭以及文化性、商業性等建築空間中,就有數量在3萬幅以上的陶壁作品。

嚴格說來,「陶壁」這種形式在古代早已有之。將「陶壁」二字拆開來看,「陶」表明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媒介,即「陶瓷」材料;「壁」則是指其存在方式,即依託於建築環境。故不言而喻,「陶壁」是指以陶瓷材料為媒介進行造型,並裝飾於建築環境和空間場所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牛神與寧夫魯薩谷女神》 鉛釉磚浮雕板 公元前12世紀

《帶翼的牧牛》 伊朗蘇撒城遺址出土 公元前5世紀

實際上,對於「陶壁」而言,過去有諸如「陶瓷壁畫」「陶瓷雕塑」等稱謂,但日本人為什麼不延用這些稱謂而獨創「陶壁」這一新詞呢?這其中無疑有著另一番深意。

山西大同九龍壁 45.5m×8m×2.09m 1392年

在他們看來,現代「陶壁」既不是過去將強度高的陶瓷材料貼在建築壁面上以起到「護壁」功能的概念;也不是傳統建築中常見的將繪畫、雕塑形式單純地付諸於陶瓷材料上的燒造之物。

《獅》 琉璃高浮雕 新巴比倫王國

現代「陶壁」的產生是「二戰」後極為發達的日本現代陶藝的發展使然,是將「陶藝」特別是「現代陶藝」製作於建築壁面上的一種形式,具有「現代陶藝之壁」的意思。那麼,依託於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現代「陶壁」,其創作自然承續了現代陶藝的創作觀念、表現方法和審美取向。

例如,日本現代陶藝家認為陶藝具有某種雙向性:一方面,它具有與繪畫、雕塑相同的性質,在創作觀念上與現代美術一樣要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和藝術性,另一方面,它在媒材使用上必須堅守以「黏土」為材料和以「火」為手段的基本要求,即在材料特性和工藝技術方面要充分保持廣義上的陶瓷特性。這種理念幾乎始終被現代陶壁的創作所遵循。

藤原鬱三 《風之波浪》 日本日光市立東中學玄關 3.5m×11.1m 1986年

又如,陶瓷器自古以來皆以實用為本,是一種按照用途需要來進行造型的活動。但對於追求現代美術特別是抽象美術的前衛陶藝家們來說,要打破這種實用屬性,將制陶從用途、功能等一切與生活相連的關係中割裂開來,從純粹的視覺藝術出發,將制陶作為一種使用黏土所進行的造型活動來看待。這種受現代藝術影響進而強調抽象造型、立體造型、裝置性造型的陶藝觀念,使不少陶壁創作消解了諸如塑造性、描寫性、敘事性等常規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抽象造型的意匠。

再如,現代陶藝家的創作無論在形式上走得多遠,卻始終秉持著對工藝技術和「泥土」材料特性的充分呈現。他們摒棄那種忽視陶瓷材料或物質純粹性的表達,注重具有易壞、易碎的「泥土」獨特感受的物質性,把精力放在針對物質的關懷和闡釋上。陶壁創作也如此,許多陶壁家強調泥味、泥性,將「土」和「火」融合所呈現的獨特語言作為自己力求的目標。

大友克洋 《金華童子風神雷神越過波濤圖》(局部)

當然,作為一種「貼在牆壁上的陶藝」,陶壁的興起與現代建築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自古以來採用磚瓦、石塊、木頭為基本材料建造房屋的日本人來講,現代建築的「功能派設計」,使不加裝飾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設計中無需考慮文脈或地域文化,所呈現的幾何形象徵著新興機器時代的火柴盒式建築,完全取代了以傳統材料構建的建築空間及裝飾樣態。

陶壁對現代建築空間的介入,在一定意義上使人們重新拾回與傳統的某種聯繫。表面上看,這是人們生理、心理的某種需求,實質上是人類對生存環境和建築空間在人性層面的一種回歸。

陶瓷是極富感性因素的材料,用陶瓷材料製作的陶壁,總有一種想要觸模的衝動。這是一種蘊含泥味、泥性和親和度、親切感的心理訴求。日本人在吃飯特別是喝茶時較少用燒製得又細又白的瓷碗,而是用帶有陶土本色且有些粗糙的陶碗或茶湯碗。他們覺得白瓷、青瓷較為堅硬,嘴皮觸到碗邊時有一種冰冷感,而陶碗是有溫度的,嘴唇觸及時是溫和、溫暖或親切的。實際上,這種細微敏銳的感覺恐怕不完全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而是傳統文化意識的驅使。

柿右衛門 紋龍瓷器陶板彩磚 日本西本願寺藏經樓 1677年

日本人的制瓷歷史較短,直到江戶時期(1615—1868)的元和二年(1616)才由歸化日本的朝鮮陶工在佐賀縣有田地區首次燒造出瓷器,這與中國制瓷歷史相比晚了千餘年。也許是這樣的原因,使他們長期以來多陶醉於「繩文陶器」或「茶陶」「茶湯碗」那種純樸、古拙的審美旨趣,從而偏好那些呈現著黏土親和力和溫暖感的陶器。

當然,日本人熱衷於誇耀陶之特性的另一個原因,也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物哀與侘寂」的美學意識有內在聯繫。所謂「物哀」是一種感知的「物之心」和「事之心」,是對所見所聞事物的心之感動。那麼能對自然的花草、變換的氣候「觀之以心,動之以情」的情懷,自然也可以移情至具有泥味、泥性及親和、親切感的陶壁上。

會田雄亮 《虹的紀念碑》 日本山形站西霞城中央廣場 高11m 2000年

因為由「土」與「火」燒造而成的陶壁本身就具有自然的屬性,無論在視覺或觸覺上,都能與追求中庸、溫性、親和、舒適等心理相契合。「侘寂」的美學取向多指向於事物的樸素和安靜,「侘」有簡陋、無需修飾、直指本源之意;「寂」有一種充滿歲月感的斑駁殘缺之美。陶壁的特質除了直指本源的泥性、泥味等自然情愫和無需過分修飾的質樸素簡之美外,還有一種鉤沉滄桑歲月、展露斑駁殘缺的歷史美感。當陶瓷的泥土味道、柔韌性、可塑性以及厚重而柔和的釉色、富有感性的形態通過陶壁語言轉換為精神之外化形式時,就會讓人倍感溫馨、親切。

從《日本現代陶壁》一書所介紹的陶壁作品中可以看到,大多數陶壁家尤其是身為陶藝家的陶壁作品,都十分關注對「黏土」自身物質特性的表現,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並不僅僅喜悅於形體的營造及其變化,滿足於儘可能地控制形態傾向性的技術技巧,還特別強調親「土」式的製作,力圖從「黏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中尋找與陶壁緊密相關的形式,發掘土與人之間自古以來存在著的原始和樸素的關係,在回歸和把握黏土特性的同時,感知自然與生命深處的淵源。

平松禮二 《愛之塔》(設計圖)

平松禮二 《愛之塔》 日本愛知大學新名古屋校園 4m×1.4m 2012年

當然,陶壁的創作吸收了不少繪畫和雕刻的技法,但它絕非是繪畫和雕塑貫以「火燒」形式的簡單運用。因為從現代陶壁產生那一刻開始,就以強調泥味、泥性和視覺上的親和度、觸覺上的溫暖感而成為區別於其他造型藝術的「第三種形式」,並以工藝美術的拓展方式、現代藝術的另類形式和公共藝術的存在方式作用於城市建築和公共空間中。

本文改編自《日本現代陶壁》

作者:趙雲川

相關焦點

  • 八木一夫的現代陶藝作品賞析
    對它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對「現代陶藝」概念的理解與認知。在海上先生的原著中,使用最多的是用「object」一詞來稱八木一夫的作品,而八木一夫本人也一再強調自己做的是「object」。但書中出現頻率極高的「object」究竟是否即是「現代陶藝」呢?並且可以以此代替?不弄清這個概念,恐怕就很難理解八木一夫前後的創作。
  • 嶗山文藝智庫專家|著名陶藝家李宏文
    盛宴/李宏文/陶藝作品李宏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藝系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碩士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島科技大學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青島市陶藝協會副主席靜水窯創始人深海生命]系列作品SHEN HAI SHENG MIING XI LIE[種子]系列作品ZHONG ZI XI LIE ZUO PIN [食]系列作品SHI XI LIE ZUO PIN 作品[盛宴—當下狀態]此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作品[人群]此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陶藝展區
  • 80後陶藝雕塑家,精美的陶瓷工藝品從此有了故事,陶藝雕塑工藝
    ▼陶藝家 Dai Li是著名的陶藝雕塑家,他1987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目前在澳大利亞生活和工作。他的陶瓷藝術以人物為主表情詼諧幽默,是十分有代表性的陶藝工藝品。是現代陶瓷所表現的主題作品,有創新精神的作品由此推向前進的腳步。
  • 3D列印陶藝:用科技寫「活」傳統
    新華社西安12月21日電(欣芷如、侯大明)從漢朝瓦當到唐代文物「鎏金走龍」,再到現代的「文諸侯」和「武諸侯」動漫設計,由西安航空學院自主研發的 3D列印陶藝技術,在這些經典的仿製工藝品上得到了科技和文化的完美詮釋,也推動了西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 陶藝大師賭億萬財產戲言式懸賞 為爭口氣小夥用十年趕超成第一人
    「此時此刻,我感謝邢良坤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懸賞,如果沒有他的挑戰,我還是一個普通的陶藝愛好者,雖然最後我製作出他懸賞的作品,但他以是戲言說服了法庭,和他的官司最終失敗了,但對陶藝藝術的創作,我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我樹立了目標:做陶藝界第一人。」
  • Steam暢銷的國產陶藝遊戲《陶藝大師》登陸移動版
    Steam暢銷的國產陶藝遊戲《陶藝大師》登陸移動版 新聞 178整編 ▪
  • 陶藝課程|走進泥土的世界 讓靈感在指尖綻放
    一個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一個是情感寄託的載體,當它們兩者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一起走進潼南巴川陶藝老師陳正果的陶藝課堂一探究竟。由於陶瓷烘烤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這次沒法展示同學們親手製作的千紙鶴陶藝,但是「好飯不怕晚」,讓我們一起期待吧!雖然千紙鶴陶藝作品我們暫時沒法欣賞,但從陶藝課程開辦以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製作了許多精緻的作品,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同學們還在盤子上作畫,將繪畫與陶藝相結合,豐富了藝術形式和內容。泥有生命,有呼吸,更有創造力。
  • 苗慄竹南蛇窯2日開窯 早期與現代少數民族陶器復刻版同為一爐
    (謝明俊攝)竹南蛇窯是苗慄園區內最大的大蛇窯,早年是由蛇窯老主人林添福所創建,後經第2代窯主林瑞華修整,是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並且還可燒制陶藝的老蛇窯。竹南大蛇窯距離上次正式燒窯已有3年,中間因遭逢林添福過世,以及林瑞華胞姐、外甥爭產風波,使得大蛇窯停擺多時,為了彰顯大蛇窯存在的文化價值,林瑞華召集關心竹南蛇窯的所有陶藝同好,從3個月前開始籌辦這次窯燒活動。
  • 54秒|陶藝、年畫、剪紙……160多件套德州民間手工藝術精品正在展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第四屆德州大眾藝術周日前開幕,作為主要活動大德天工.德州市民協會員精品展同步舉行,剪紙、陶藝、年畫等眾多門類,160餘件套民間手工藝術精品在德州市美術館展出。涵蓋:黑陶,彩瓷,地毯,剪紙,烙畫,木刻,陶藝,金絲彩貼,拓片,葫蘆畫,蛋雕,立體樹脂畫,書法,繪畫等品種。參展作者多是德州市民協會員,其中不乏業界精英。展覽按照作品類別分為脫貧攻堅,玄彩雅韻(黑陶),瓷光異彩(瓷),紅壁玲瓏(剪紙),工藝擷精(雜項),鬲津年畫(年畫)六個板塊。充分展示了德州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實力。
  • 在中小學生陶藝作品裡欣賞文物
    12月20日(周日)上午,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舉辦了「杭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配套活動《看「活起來的文物」——動手有功》公益體驗活動。聽講解、觸陶泥、觀修坯、賞作品,發現文物背後的故事,從工藝美術技藝的視角欣賞市中小學生陶藝大賽優秀作品。
  • 2020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銅川開幕
    2020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將於8月25日在銅川開幕 2020-08-2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日本陶藝家田泰蔵丨純白的器物
    1966年留學法國,與後來成為人間國寶的陶藝家島岡達三相遇。1967年在加拿大開始陶藝之路,期間兩度回國,在益子的島岡達三門下學習。1992年於東京初次發表白瓷作品,從此專注於白瓷的製作黑田泰藏的白瓷作品被包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布魯克林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等世界多個美術館收藏,萊普頓等眾多國際明星都是他的收藏者。
  • 2020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在銅川開幕
    和諧陝西網訊 為塑造銅川耀州窯文化旅遊新形象,掀起文化旅遊新熱潮,8月25日,由銅川市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銅川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陶溪川美術館承辦的TXC@Sunday Morning耀州窯國際陶藝邀請展啟幕暨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項目籤約儀式在銅川市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舉行。
  • 13個國家70名陶藝家作品集中亮相 木火勾勒中外陶藝融合新圖景
    開幕當日,記者在主會場國際木火節中外陶藝交流與融合專區看到,部分陶藝家已經開始在現場進行創作,或捏、或搓……不同膚色的陶藝家們各施技藝,用陶土製作成各種作品。同時,來自13個國家的70名陶藝家的作品也在主會場精彩亮相。在創作區,來自土耳其、韓國、秘魯等國家的20餘位陶藝大師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在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不局限於特定的形狀,造型比較奇特,更注重於一種意念的表達。
  • 「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原作展在南風古灶舉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報導:「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原作展正在南風古灶舉行,88件展品由22名來自珠三角的陶藝家和陶瓷收藏家提供,這些器皿因為「身披」五彩奪目的釉色而分外妖嬈,展出至2021年1月4日結束。
  • 馬行雲: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
    本文《馬行云: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從他的多彩陶藝,看到浪漫而張揚的內心》轉載於都市時報2015年6月8日A29版,並對名片部分的內容做了相應的糾正
  • 靈魂陶藝家,被網絡直播「挖」出了寶貝
    聾啞陶藝師康志敏生於山東菏澤成武縣劉莊村,是曹州泥偶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展廳,「劉能」「趙四」等真人大小的陶藝,出自康志敏之手;2014年參加「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主題系列活動,他的作品《母愛》被贈予泰國總理夫人娜拉蓬,《女子十二樂》獲第八屆北京「工美杯」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康志敏擁有了自己的品牌「龍人康」(取「聾人康」諧音,也有龍的傳人幸福安康之意),並在北京成立了龍人康(北京)陶藝工作坊。
  • 「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在佛山啟動
    石灣陶藝歷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貝丘遺址中已揭開其燒陶的歷史序篇。近年來,石灣陶藝產業鏈的形成、陶文化的傳播、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給這項千年的非遺文化技藝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潛力與前景。10月15日上午,「美陶杯」第一屆中國好陶藝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金牛賀歲」牛年陶藝生肖作品展揭幕在「中國陶都」石灣舉行。
  • 走進西蜀陶藝之鄉:對話泥土 桂陶有韻
    19日,記者來到西蜀陶藝之鄉一一彭州桂花鎮的非遺項目體驗基地——桂花龍窯,感受這一古老技藝的時代新生。桂花龍窯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桂花土陶製作技藝以全手工打造燒制而成的紅陶著名,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桂花土陶的製作流程包括選料、踩泥、鋸泥、制坯、錘坯、施釉、燒制等工序,燒成的陶器獨一無二、風格古樸、造型典雅。
  • 夢見火燒死人是什麼意思 夢見火燒死人預示著什麼
    夢見火燒死人是什麼意思 夢見火燒死人預示著什麼男性夢見火,表明心中對事業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女性夢見火,表明心中對生活充滿熱愛、充滿憧憬。有關火的夢境往往含有正反兩面的預示,正面來說,火象徵著權力與財富;而反面,火又代表的毀滅、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