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的家長,把壞情緒都發洩給了孩子!

2020-12-17 杭州嘉一教育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情緒怪獸,一旦關不住,就會鬧得一地狼藉。

情緒怪獸跑出來的時間是隨機的,有時候出現在你被領導罵得狗血淋頭時,有時候出現在為醫藥費奔波焦頭爛額時,偶爾也會出現在深夜驚醒時刻。

它如影隨形,且終生不會消失。

有句話經常出現在大家的社交網站上:「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這是個很美好的願望,但也意味著很難實現。大多數時候,人們無法快速消解心中的負面情緒,既然無法內耗,就只能發洩。而一些當了父母的大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負面情緒轉移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人有種「趨利避害」的本能,在強者面前尚且可以下意識地壓制自己,但在弱小者面前就不會如此。譬如家暴行為,知道對方沒有足夠力量還手,而變本加厲地施加傷害,所以家暴的受害多為婦女兒童。

在普通家庭中,極端的家暴行為也許不太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動不動的打罵,或是失控的斥責。

「教孩子寫作業」一度位於家長最怕做的事情第一名,「永遠教不會,還氣哭了自己」「這麼笨的腦子真的是從自己肚子裡出來的嗎」……諸如此類的抱怨比比皆是,所以在過程中,家長發火的頻率很高。

其實發洩情緒很正常,如果強行壓抑自己,反而會鬱結於心。但情緒失控的後果是很多人無法承受的,也許會給別人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特別是心理不成熟的孩子。

曾經有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做客,四五歲大的孩子,媽媽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乖乖坐在沙發上不吵不鬧。雖然看起來很乖巧懂事,但眼睛裡的怯懦讓人看了就心疼。桌上擺了一碟草莓,孩子一直往那看,還是沒忍住伸手去拿,媽媽剛好轉身過來,嚇得他草莓都掉了。朋友一瞪眼:「手洗了嗎?問叔叔阿姨能不能吃了嗎?怎麼這麼不懂事!」

孩子低著頭不說話,旁邊人都勸著沒事沒事,朋友不依不饒:「孩子不能慣著,該罵就罵,罵了才知道什麼是對的。」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但這個孩子,也許以後不會再去主動拿一顆「草莓」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如果引路人自己都把路擋住了,孩子還怎麼往下走呢?

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長們不妨回憶一下過往的相處場景,問問自己:「知道自己在生氣嗎?」「是因為什麼而生氣?」「生氣之後事情有變得更好嗎?」從這些問題裡,或許就能總結出一些經驗,比如,在出現什麼情況時,會引起自己的壞情緒,等到下次再次出現時,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更多時候,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孩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和成年人不同,有些家長經常會訓斥孩子吃飯過慢,還挑食,但實際上,孩子對溫度的敏感度比大人要高,我們覺得能入口的飯菜,對於他們來說很燙,所以需要放更涼一些。味覺也不同,很多食物的味道在孩子嘴裡是非常奇怪的,甚至難以忍受,導致他們吐出來或是根本不願意吃。

想明白這些以後,就不會再衝動地讓情緒先於大腦行動。要知道,父母和孩子並不是敵人,而是攜手共同成長的戰友。

相關焦點

  • 女兒被親媽虐待傷口化膿:把孩子當情緒發洩工具的家長,甚是醜陋
    母愛,在世人眼中都是神聖的,是不計較得失的,是永遠值得被歌頌的。是的,大方向絕對沒錯,但依然有一小部分母親,枉為人母,成了打壞一碗湯的那顆老鼠屎。另一方面,哪怕到了法定結婚年齡,但沒有做好當父母準備的年輕人,如果衝動生了小孩兒,不僅覺得自己被孩子連累,同時也不可能會給孩子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在年齡不達標,連養活自己、養活孩子的能力都沒有的情況下,曦曦媽還是奉勸大家別衝動生小孩兒。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也不會禍害一個無辜的小生命。
  • 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因為視頻拍攝周期比較長,我找了博主早期的視頻看,其中發現了博主女兒在1歲左右的時期,也跟我家孩子一樣,喜歡抓著東西亂扔,總是拿著玩具玩著玩著就扔出去,讓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在發洩情緒還是單純的覺得扔東西好玩。
  • 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
    孩子喜歡摔東西?家長引導比說教更有效,改正娃胡亂發洩的陋習剛走進樓道就聽見隔壁老王家的吵鬧聲,貫徹整棟樓。前去細問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老王的孩子在幼兒園因為同學不跟他玩,就摔砸了同學的玩具,導致了大家都有所損失。老王聽後也是怒不可遏,門都沒關就開始教訓孩子,哪知道孩子在家也摔起了東西。
  • 孩子大哭大鬧,家長情緒教養無從下手?「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沒有人能夠一直開心,就像沒有人會一直不開心一樣。因為生活中總有一些事讓我們哭讓我們笑,正是因為我們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所以生活才會如此多姿多彩。孩子的臉更是陰晴不定,很有可能前一秒他們還在笑,可是後一秒卻哇哇大哭。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了解孩子的正負情緒,學會認識鐘擺效應在心理學中,通常把人的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其正面情緒是指一切帶有積極正面相關心情的,比如高興、激動等等;而負面情緒是指讓人感到心情低落的情緒,比如恐懼、悲痛等等。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它們都屬於人性的一部分,都表達著真實的自己。
  • 孩子一生氣就狂打自己,是「情緒飢餓」的原因,家長要重視了!
    朋友罵了、說了、哄了都不管用,實在是拗不過孩子,只好向孩子妥協。朋友告訴我,她的孩子打自己的時候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很響、很用力地打在自己身上,這既讓她心疼,又讓她覺得很無奈。對此,很多家長,特別是新手家長,都覺得一頭霧水:怎麼孩子生氣起來,就開始自殘呢?難道孩子這麼小,就有了自殘的心理?
  • 孩子不能出去玩,脾氣變差?三種方法教他發洩不良情緒
    這個春節比較特殊,雖然大人孩子都放假,但是,大家都避免外出,多數時間都呆在家裡,不但大人覺得鬱悶,孩子們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例如,今天文文媽媽在微信群裡說,最近一個星期,她都不敢帶文文出去玩,實在太悶了,才帶文文到樓下走一走,散散步。
  • 孩子愛頂嘴,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教授:送你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01孩子愛頂嘴,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教授:送你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平時在管教孩子時,他們非但不聽還總是以各種理由來"堵"父母,言語之中振振有詞,有時讓人覺得哭笑不得,有時又讓父母覺得很生氣。其實孩子頂嘴是叛逆的表現,也是不服父母管教的體現。那麼這種狀況是否是父母不合格呢?
  •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發洩情緒的「叫板」只會激化矛盾
    「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近日,網傳一段江蘇徐州一家長眾目睽睽下「公然」給老師送錦旗的視頻,總結起來就是「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視頻中,該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
  • 家長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多次講道理都行不通,加上工作壓力大,我忍不住吼了孩子幾句。過後看到他委屈的眼神,心裡又十分後悔。這種情況每隔幾天就會『循環播放』。」劉女士說出了一些家長的心聲。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或者向孩子發洩不良情緒,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情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所以家長做好情緒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 可怕的負面情緒,孩子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需要去學校學知識,然後和同學開開心心地玩,沒有什麼可愁的事,也就不會有什麼負面情緒。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每個人都是有負面情緒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比方說孩子最怕的事就是朋友不和他玩了,然後這幾天孩子會產生一些委屈、生氣等負面情緒。但如果是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會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轉而安慰孩子:」沒事,我們也不跟他玩,他是個壞孩子「。
  • 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家長進行科學疏導,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執筆&定稿:大古全文字數:約1860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小孩子都是很單純的,他們往往會比大人更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人食五穀雜糧,就有私心雜念,難免七災八難。人會有各種情緒甚至負面情緒都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小孩子,由於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還不強,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種影響,所以情緒更加捉摸不定。
  • 孩子動不動就發火?想幫娃馴服「情緒狂魔」,爸媽做好3點很關鍵
    其實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最後甚至限制他們的成長,所以父母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接下來就教給家長們三個小方法,這樣輕輕鬆鬆的就能讓你馴服情緒狂魔。其實不管遇到任何問題,父母首先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也要明白他們自控能力不強,表達能力也很弱,所以遇到問題時發火也是正常現象。而且父母在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不要遇到事情就胡亂發火,或者把壞情緒發洩在別人的身上,這樣孩子就會效仿也會不斷地去學習。
  • 家庭教育陷困境,可能源於家長的壞脾氣,親子溝通需學會情緒控制
    在家庭教育裡家長總是躲不過會對孩子發飆,孩子也一定承受過父母的怒火,但孩子對於情感的感知是十分敏感的,家長的壞脾氣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孩子的發展。父母就算明白這個道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來來回回幾次,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就會僵硬,家長再想要教育孩子,孩子也未必會聽勸了。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李玫瑾:3句話孩子不敢再頂嘴
    誰曾想孩子"軟硬不吃",父母越是打罵,孩子脾氣越是倔強,還會對父母大喊:"我就不聽你話!有本事打死我!"一些寶爸寶媽也心有疑惑,為什麼孩子喜歡頂嘴呢?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孩子喜歡和父母頂嘴,是因為孩子逐漸長大,已經有了相對健全的自我直觀意識。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小男孩被家裡長輩寵著,缺乏管教,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總是跟家長嗆聲頂嘴。除此之外,這個孩子也非常難伺候,動不動就尖叫、摔東西,經常無緣無故鬧脾氣、打人,怎麼勸都勸不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表現,因為無法察覺和疏導自己的情緒,他們只能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用不當的行為來發洩,變成了一個個混世魔王。
  • 揮手告別壞情緒,轉身發現小美好-用繪本閱讀教會孩子成長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26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1846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你如何處理突如其來壞情緒?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門,有專業的方法和引導,也有各種吐槽和發洩實踐。壞情緒突如其來成年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不論是誰,都會有壞情緒的那一刻。從一個人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壞情緒,其實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出這個人的心理成熟度。
  • 孩子叛逆難管教,想不到「禍根」竟然在這,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一般來說,小孩子對周圍的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如果家長不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孩子不知不覺地就會受到影響,有些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不善社交如果父母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長大以後的社交就容易受到影響。有的夫妻兩個人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爭吵,在外邊遇到一點不順心的地方就和別人發生衝突。
  • 孩子總是控制不住情緒?別慌,家長都該懂吧『』負面情緒具象化『』!
    孩子的情緒都是很不穩定的,現在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握是不能很好地掌握的,而且孩子很容易就會被負面情緒所影響,會因為負面情緒的出現而導致的心情以及性格的變化。這孩子的情緒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重視的一方面,父母總是擔憂孩子會因為負面情緒的出現而導致孩子的成長受到了阻礙。
  • 孩子不聽話、愛頂嘴?家長要反思,3點原因3個方法讓孩子變懂事
    1、正確引導孩子面對負面情緒特別指出的就是,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頂嘴,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的發洩情緒,教導孩子學會向父母或是朋友傾訴自己的痛苦,這才能在不傷害別人的基礎上處理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