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習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養生
從中醫角度來說,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為「長夏」。「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易導致食慾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這個時節的養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提醒說,立秋後,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要熬夜。日常飲食中,少吃生冷、辛辣、油膩之物,宜多食梨子、銀耳、百合、葡萄、石榴、芒果等,可滋陰潤燥,養肺健脾,護肝生津。如果已有「溼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還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溼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有差別,大部分地區暑氣難消,注意提防「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