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智聊農村,不知不覺大暑節氣已經過去將半,還有不到十天是的時間就要迎來另一個重要的節氣——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在農村立秋有早晚之分,根據出現的時間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一般來說立秋出現的時間都是在陽曆的8月7號到8月9號之間,今年的立秋就是8月7日,但是在農曆上立秋出現的時間差別就很大,這也是區分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標準。
文【小智】
2020年由於多了一個閏四月,所以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的6月18日,所以今年是六月立秋。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那就是「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個該怎麼去理解,小智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在民間,農民總結出立秋出現的時間,出現在六月下旬的稱為早立秋,出現在7月上旬的就是中立秋,出現在7月中旬的就是晚立秋,很明顯的是今年是早立秋。立秋早說明進入秋冬時節就會變早。
立秋越早,農民就更要抓緊時間安排好「雙搶」。所謂「雙搶」就是,南方的水稻一般是種植兩季,早稻在七月就成熟了,農民收割後,要立馬安排耕田插秧,一定要趕在立秋左右將晚稻秧苗插下。 六十多天後就能成熟,這樣等到十月份水稻又能收割。如果錯過了季節,水稻就會減收,在這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農民要收割耕田還要插秧,十分的忙,這在農村稱之為「雙搶」。
「六月立秋趕死牛」就不難理解了,這種說法主要是早我國的南方地區,如果立秋早,農民在夏季就要忙著雙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要用老牛犁田、耙田、滾田、平田,這樣一套下來,可把老牛累壞了。在水稻種植之前,老牛還要下去耙一次田,讓肥料充分地溶解到泥漿中,晚稻才有好收成。「雙搶」不僅老牛累,農民更是辛苦,但是農民一輩子就是面向黃土背朝天,他們只知道只有勤勞才會有飯吃。
「七月立秋慢悠悠」則是說,在七月立秋,那麼就是中立秋或者是晚秋。如果是晚秋嗎,農民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農忙,也不用那麼著急了。不僅人可以輕鬆點,老牛也有充足的歇息時間了,所以說七月立秋慢悠悠。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地區已經不再使用牛耕了,都是機械耕作,不僅效率高還節省了人力,可能一個月幹的活幾天就幹完了。我們的華夏文明也被稱為農耕文明,農耕已經貫穿幾千年的歷史了,即使現在很多平原地區可以使用機械化耕作,但是像是山區還有丘陵地區,沒辦法實行機械化,主要的耕作方式還是靠牛耕,牛也成為了農民的重要勞動力。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句俗語,是老一輩根據生活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對後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也能體現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關於立秋的俗語,請在下方留言評論,本文由智聊農村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